管理智慧 昨天
文化的裂缝:权力沉溺与责任逃避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短阅读专栏:第 72 期

作者 | 刘国华   原创出品 | 管理智慧

企业有个特别吊诡的现象:几乎所有的老板嘴上都说重视文化,但真能把文化做到刻进骨子里的企业,少之又少。墙上贴满标语,手册印得比字典还厚,培训课程搞得热热闹闹,可员工心里门清——这玩意儿就是装饰品,和过年贴春联差不多," 看上去很美 ",真用不上几回。

那问题出在哪儿?归根结底,还是老板自己没做到言行一致。

你看,很多老板台上慷慨激昂:咱们要 " 诚信 "" 担当 "" 创新 "。可一到关键时刻呢?诚信变成了短视的交易,担当变成了推锅,创新变成了固守老路。口号喊得响,结果却成了 " 老板版司法解释 ",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

这种撕裂感很快扩散,员工们心里都明白:文化不是用来遵守的,是用来被操纵的。久而久之,企业就弥漫出一种虚伪气息。

一、文化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文化不是文件,是镜子。老板每天的选择,就是最响亮的文化宣言。

华为当年有个 " 床垫文化 ",不是哪份手册写的,而是领导者真带头睡办公室。员工看见了,才觉得拼命不再是口号,而是一种大家共同的状态。

亚马逊的 " 门板桌 " 也一样。贝索斯不是为了省几块钱,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大家:节俭是创新的前提。这种行动,比一百场价值观培训都来得直接。

说到底,员工不会听你讲什么,他们只会看你做什么。老板做什么,员工就学什么;老板容忍什么,企业就充斥什么。

二、" 给我上 " 还是 " 跟我冲 "

很多老板把文化当成指挥棒:" 你们给我上!" 可真正能点燃团队精神的,是 " 跟我一起冲 "。

" 给我上 ",是把文化当口号,自己置身事外;" 跟我冲 ",是把文化当信念,带头上阵。

雷军有句话说得好:" 创业就像打仗,最危险的地方要创始人先上。" 这才是 " 跟我冲 " 的最好注解。只有当老板愿意走在前面,员工才会相信:文化不是口号,而是大家一起的信念。

三、文化的成败,取决于权力和责任

文化为什么会失败?大多是因为权力和责任脱节。

权力可以定口号,但责任才决定口号能不能落地。当老板只是用权力去 " 要求文化 ",却不愿意用责任去 " 守住文化 ",那文化就必然变成形式主义。

当老板言行不一致,会带来什么?

第一,信任塌陷。员工嘴上答应,心里不信,最终就是阳奉阴违。

第二,价值扭曲。员工不看口号,看老板的行为。老板怎么做,他们就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 " 文化 "。

第三,组织裂变。文化失去凝聚力,反而变成了离心力,团队逐渐各自为战。

这种裂缝一旦形成,再多的培训、标语都只是粉饰太平,治标不治本。

真正伟大的企业文化,最后都会走到信仰这一步。

稻盛和夫的 " 敬天爱人 " 就是如此。他本人以 " 利他 " 为行为准则,坚持几十年,所以文化才能落地。要是嘴上说利他,心里全是算计,那 " 敬天爱人 " 就是笑话。

文化看似抽象,其实具体;看似遥远,其实就在眼前。它不是墙上的几个大字,而是老板每天走路的影子。当权力和责任错位,文化就必然走样;只有当言行合一、心口如一,文化才会变成组织真正的灵魂。

  小注  

此篇所录,出自所著《新商业思维》(第二辑)。并于原稿之上,多有略微删润,以增益其义。

套书共六辑,洋洋洒洒百万余言,以 " 短阅读,长思考 " 为成文原则,广涉商界诸般思维,常有洞见。然书成之后,阅者寥寥。虽或有读者妄语曰:" 读此六卷,世间再无新思维;纵有新意,亦不过换汤而已。" 此言或讥或赞,不可尽信。然有友人劝曰:" 观点思维若不传,终将珠玉蒙尘,实为可叹。" 余闻此,颇感其言有理。且其已久无再版,市井难寻,欲购亦不可得。

故此立志,将以数载光阴,择时细述,陆续刊布。惟愿诸君偶有所得,一言半句,能启思路,便不负笔墨一场。

作者|刘国华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品牌与传播事业部负责人,专注品牌建设与企业文化、企业史与企业家思想,常年为多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为您推荐:

华夏基石最新推出 2025 企业内训大课:

这套实操方法论,目前已为一线城市的企业内训超 300 场,超 60000 名企业家和管理精英参与学习,2 天学会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顾客经营体系,助力企业实现市场突破和组织变革。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

中国管理咨询的开拓者和领先者

彭剑锋、黄卫伟、包政、吴春波、杨杜、孙健敏领衔

战略丨营销丨研发丨生产丨运营丨品牌

企业文化丨组织人力丨 AI 应用

咨询合作扫码

感谢阅读和订阅《管理智慧》,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最新推送,敬请星标本公众号。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