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据 Yahoo 新闻报道,老牌游戏大厂大宇资讯将更名并聚焦于半导体领域。

报道称,11 月 4 日,大宇资讯董事长凃俊光在公司内部信中宣布,大宇资讯更名为「光聚晶电联合股份有限公司」(Star Fusion Group),并且公司发展方向调整,未来将聚焦半导体、新能源等业务。原公司名「大宇资讯」将保留作为子公司,专注于游戏研发、原创 IP、玩家运营等。
凃俊光在内部信中称,很多伟大的公司都经历过更名,更名是为了让未来更加明确,为了更清晰的治理与资本配置,走向下一个目标。母公司未来的任务,是打造成一个以科技+能源+半导体为核心的控股与营运公司,而不是「一个游戏公司外加很多副业」。
公开资料显示,大宇资讯成立在 1988 年 4 月 27 日,为专注于电脑游戏研发的台商独资公司,旗下拥有《仙剑奇侠传》《轩辕剑》《大富翁》等经典游戏系列。不过,2014 年现任董事长涂俊光率领新的团队入主公司后进行了业务转型。2024 年,该公司陆续出售仙剑、轩辕剑等 IP,转型投资游戏、支付、资安、餐饮、重电、半导体等事业。

彼时,凃俊光曾对外表示,大宇资讯出售《仙剑奇侠传》与《轩辕剑》系列 IP 是为了 " 改变现状,开创新局 "。近些年大宇投入大量资金重振旧 IP,但效果甚微。
大宇资讯总经理陈瑶也提到,公司研发团队实力与时代脱节,无法跟上现代游戏开发逻辑与主流特色。未来开发团队除了既有的恐怖游戏工作室外,最大的目标是开拓移动游戏与网络社群游戏市场。
今年年初,大宇资讯向外透露 5 款在研游戏,如卡牌收集 Roguelike 游戏《无尽梦回》、蒸汽朋克与魔幻风 4X SLG 手游《Moving Fortress》、次世代娱乐帝国经营游戏《娱乐教父》、恐怖悬疑游戏《伊藤润二狂热》、单机游戏《UIA 神秘入侵档案》等。

如今,大宇资讯更名并调整战略方向更多地是为扩展更广阔的市场,不再局限于游戏。就如凃俊光在内部信提到的," 今天做的事,并不改一个 Logo 而已,而是很认真的以「光聚能量、智慧融合」为愿景,迈向新一代智慧产业的核心驱动者,成为科技+半导体+能源为核心的控股与营运公司。"
以下为大宇资讯内部信全文(为便于阅读,内部信转为简体字 ) :
各位同仁、各位伙伴们:
今天,我们宣布母公司将正名为「光聚晶电联合股份有限公司」(Star Fusion Group),并把「大宇资讯」这个名字,完整保留下来成为子公司,专注游戏研发、原创 IP、玩家运营与内容叙事。
Star Fusion Group
Start the Future through Fusion
融汇百川,创见未来
表面上,这是一个集团名称的变化。实际上,这是一个新的共同起点。
因为现在在同一个集团内,我们并不是一模一样长大的人。
有的同仁来自游戏、内容、品牌经营,花一辈子在把世界观做进人心,让别人记得一个角色、记得一句台词。
有的同仁来自半导体,用的是毫米、纳米、良率、时程,习惯的是「零错误」和「这条线良率如何」「这个机台不能停」。
有的同仁来自重电与能源,你们在变压器前面、在配电系统旁边,是字面意义上的「这批出货不能有返修」。
有的同仁来自资安与系统整合,你们在处理别人看不到的风险,让一间公司的日常可以继续跑下去,不中断,不外泄,不被勒索。
坦白讲,这些文化本来不一定说同一种语言。甚至很多人,还没真的坐下来好好认识彼此。
而我们今天做的事,并不改一个 Logo 而已,而是很认真地对大家说:以「光聚能量、智慧融合」为愿景,迈向新一代智慧产业的核心驱动者。成为科技+半导体+能源为核心的控股与运营公司。
「光聚晶电联合」这个名字,背后其实是三层意义。
第一层,是使命。
「光聚」光代表科技:聚代表融合。我们要的是让系统亮着,让产线稳着,让电网撑住。这件事不是口号,而是责任。「晶电」晶代表半导体与技术核心:电代表电网、电工、能源。「联合」代表我们愿意彼此连结,而不是各做各的。我们不再是单兵,我们是一个团队。
这三件事,放在一起就是:以「融合」为核心精神,结合半导体、电力与软件智慧,以创新科技驱动能源与产业升维,打造跨界协同的科技生态集团。
第二层,是彼此。
我们要承认一个事实:
我们里面,有一些团队是从零开始一起打下来的。
也有一些,是刚加入、刚整并、刚接进来的。
尤其半导体线,有的同仁才刚进到集团架构里不久,流程不同、回报链不同、文化不同、习惯不同,连会议怎么开、决策怎么记录,都不一样。
真正的成熟,不是说「我们早就是一家人」,而是说:「我们愿意花力气,慢慢变成一家人」。
新加入这个集团的单位不是被买进来补空格的。是我们未来版图的一部分,我们会藉由这部分为核心,往外往上扩。
所以,我会要求我们的管理层,用更完整的沟通方式,真正去理解彼此的工作模式,而不是只看数字和报表。我也会要求我们的决策节奏,从一开始就把「不同语言的人」拉进来参与,而不是做完再通知。
不是「要大家跟进」,是「我们一起定义新的做法」。
第三层,是未来。
我想很真心地跟大家说:我们现在一起做的事情,刚好都站在世界往前走的地方。我们是在一个一个走进,大家下一个十年都需要的产业。
半导体:是全世界都在守的命脉。现在不只是要有产能,而是要有能力去定义晶片长什么样子、怎么设计、怎么确保关键制程不被卡。我们接进来的团队 —— 不论是做 IC 设计的、IC 通路,还是做光罩、光通讯这种关键环节的 —— 其实正在帮整个产业、甚至一个国家的供应链,多一份安全感。我们成员包含:台湾光罩,光环、扬智、全达、三全、美禄、数可、闪点
能源与电力:这一块,全世界其实都在面对同一个焦虑:电够不够用?会不会突然跳电?能源能不能更干净?谁能让一个地区的电稳下来,谁就在守住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安心。强韧电网、配电设备、EPC 整体工程服务与智慧储能系统缺一不可。我们在做的,就是让灯长久地亮着、让工厂可以放心运转、让城市可以继续呼吸得下去。成员有:合正、三江、百乐千翔、蓝鹊、达拉电能、雷焊
资安与系统整合:乍看起来是很技术的东西,但它其实关系到「明天公司还能不能正常开门」。只要系统被攻击、资料被锁、金流卡住,一间公司就真的会停下来。我们在做的,就是帮别人把底座撑好,让很多人的工作、资讯、收付,都不会被一个突发状况中断。成员有:安瑞、安耀、红阳、全新永续、宥杏
内容、IP、品牌、餐饮、体验:很多人会以为这是「比较轻的那一边」,但我不这样看。这一边让人愿意停下来、愿意记得、愿意说「我喜欢在这里」。以「内容+体验+消费」为核心让生活不是只有压力、不是只有产线、不是只有交期。它是在帮人留下情感的记忆点。我们成员有:大宇、星宇、筑员屋、昱嘉、云芳、泰嘉
在这未来的产业里,「光聚晶电联合」把这个愿景,第一次用正式的名字写出来。「光、晶、电」就是「科技+半导体+能源」,透过交织,我们聚在一起。
最后,我想对所有同仁说几句话。
很多伟大的公司都经历过更名,更名是为了让未来更加明确,为了更清晰的治理与资本配置,走向下一个目标。
Google → Alphabet:Google 的野心已经超过搜寻和广告,它开始同时在做自驾车、AI、医疗科技、网络基础设施,所以用 Alphabet 这个母公司,把 Google 变成其中一个事业,而不是整个公司。
Facebook → Meta:Facebook 不是只有社群了,它同时握着 Instagram、WhatsApp、Oculus、AR/VR 研发,它不想再被叫「社群网站公司」。往哪里去:它宣告「下一个平台形态(沉浸式互动 / AI / 硬体)由我主导」,而不是只维护上一代的社交网络。公司名字直接绑未来,而不是绑一个产品。
东京通信工业 → Sony:Sony 不愿意被当成「日本本土电子零件厂」,它要一个全球都听得懂、喊得出的旗帜品牌。它跨到全球消费电子、娱乐内容、音乐、电影、PlayStation,从零件供应商直接跳成国际文化科技品牌。
Vodafone Japan → SoftBank:它不想被看成「只是电信公司」或「卖门号的」,而是想被视为科技投资母舰+基础设施掌握者。经历过 3 次改名 Vodafone Japan → SoftBank Mobile → SoftBank Group 现在是全球级资本与技术的霸主,而不是地方电信商。
Lucky GoldStar → LG:Lucky GoldStar 你觉得你看到这个英文牌子,会想买他们的东西吗?这个名字听起来像「韩国地方品牌」,LG 用新的品牌统一所有版图:高阶化工材料、车用 / 储能电池、面板、通讯模组、家电、车用电子,直接把自己放进全球供应链核心位置,不再被定义成「电器行」。
母公司未来的任务,是把我们打造成一个以科技+能源+半导体为核心的控股与运营公司,而不是「一个游戏公司外加很多副业」。
NEXT
SoftStar → StarFusion
我们不是在结束一个年代,我们是在打开下一个世代。From Memories to Momentum.「向过去致敬,为未来而建。」
我们不只记得从哪里来,更清楚要往哪里去
谢谢一路相伴。新篇章,现在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