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Youthology 14小时前
东京穷人:三十岁留学生的生存账本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年志Youthology,作者:龙渣宝贝,编辑:oi,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亲爱的朋友,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在东京生活了三年。

再往前推三年,我南下广州,当过"女装主理人"、"自由撰稿人"、翻译、模特、模特经纪,干过大小兼职,打过各种零工,幻想小富即安,然而最后无功而返,退居河南。

那么,现在的我过得如何,我是否仍不择手段,有钱就赚?从松弛的广州来到紧绷的东京,我怎样生存并适应?

朋友,请别为我担心。虽一波三折,搬过四次家,进过警局,做过保洁,为签证忍辱负重,日语至今遭人嫌,可谓是过得啼笑皆非、洋相百出、人在囧途……但总体上我的日子没有变得更苦,当然也不见得太富——什么?你说我为何突然混进了"养马人"的圈子?且听我从头道来。

去日本!

在离开广州前,我凑巧通过网友推荐(多上网,总没坏处!)得到了一份远程全职工作,为一家澳洲小型华人广告公司撰写文案。这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工作,方方面面都有益身心:公司的老板和同事都是女性,沟通愉快又自在,工作流高效又顺畅;纯线上办公是如此的自由,只要能保证进度,我可以在工作日前往任何地方;充足的假期以外,同事仍会定期向你确认工作量是否超负荷,希望你尽量多地休息。尽管由于时差,我需要每早8点就打卡待命,但这让我获得了更为健康的作息!

每周,我和远方的同事们进行大大小小的网络会议,然后按时完成交给我的文案任务。客户多是澳洲欲出海中国的品牌,包括房地产、保健品、成长奶粉,甚至地板技术和虚拟货币交易所。由于每一样产品都在我的知识涉猎以外,我不得不了解了许多原本与我毫无关系的话题。谁能想到,出走数年,归来我对母婴育儿及木地板安装如数家珍?

离开广州后,我也一直在思考,下一次应该搬到哪个城市。国内一时没有什么地方想让我长居,不如这次大胆一点,放眼国外吧!到日本生活的念头虽然一直都有,但我曾觉得它遥不可及:以怎样的方式实现长期居留,是迎面而来的难题。直接找派遣工作?没有日语能力也没有IT经验,我将只能被分配到山村温泉酒店;申请大学的英文项目?我的学业水准似乎不太有竞争力;最大化发挥Tinder魅力,迅速拿下本地郎君?缺乏感情基础的婚绿,结局只有得不偿失。

很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语言学校中介广告让我看到了曙光(Again,多上网,总没坏处!)。先上一到两年的语言学校,再努力投递工作,这似乎是最经济而可行的方式。更令人跃跃欲试的是,这些中介都是免费的!

刚满30岁的我自诩风华正茂,在语校眼里却属于高龄。按照中介的指示,我先通过简单的课程学习了基础日语,考取了一个最低等级证书,以便提升录取成功率。接下来开始选学校:语言学校遍地开花,每个人在这时候都会犯难不已。根据我的年龄(有些学校设置了年龄上限)、预算(最便宜的几所早已满员)、学习目的(升学还是求职)、偏好的学生国籍比例(有些学校里全员是同胞,不符我的小留想象),我成功缩小了范围。紧锣密鼓地敲定学校、缴纳报名费、电话考查后,我便收到了录取通知,开始准备签证材料。

等待赴日的几个月里,我寄居于县城的父母家中,没有房租,没有社交,没有任何开销。除了全职工作,我也接到了不少翻译的小活,就这样,我的存款竟第一次突破了六位数。我从未感到如此富足,便在自认为汇率最为低迷的时刻把这些钱全部换成了日元(后来我才知道,那并不是最为低迷的时刻)。

短暂的宽裕并未让我丢失穷人式考量。想到即将面对的经济压力,我连忙邀请了一位也想当日本小留的网友(多上网,总……)与我一同前往,以便在互相作伴的同时分担房租。出发的日子很快到来,好心的老板同意我保留全职工作,只要能协调时间和同事对接。我精选出最爱的一些衣服装进行李,和小猫暂别,踏上了旅途。

小留初体验,看啥都新鲜

日本欢迎我

多年前办理了三年签却因疫情而一次也没用上的我终于重返日本,自然甚是兴奋。想到即将开展的留学生涯,我更是期待不已。

为了给找房留出时间,我们先在学校附近定了一个月的Airbnb,共花费5705.86元。房间很小且需要爬上五楼,但是步行到达学校只要10分钟,大省一笔交通费!

月租的Airbnb

也许是为了在机票上省钱,又或是我们算错了时间,总之我们错过了开学典礼。第二天,我们直接前往学校报道。与以往概念中的"学校"不同,语言学校并没有"校园",往往只是一栋楼。我们的楼有八层,2~7层中,每一层有四间仅能容纳20人的教室。

我们先是参加了分班考试,以我的五十音不全水平,自然被分到了初学者的下午班,身边环绕着许多纯粹来休闲游学体验生活的欧美人,这让原本就颇似幼稚园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我也惊讶地发现,和我同龄甚至比我年长的留学者人数众多。每天下午1:10~4:30,我们跟着老师牙牙学语,内容基础,进度缓慢。

语言学校说是学校,实则可以理解为成年人教培班,因此,主要的课余活动就是 —— 喝酒。每个周五,我们一行外国人相约在居酒屋喝酒,在KTV里喝酒,在公园空地上喝酒。有时候喝着喝着,几组人就碰到了一起,人数越来越多,大家三语混杂地胡乱交流着,热闹非凡。

语校的大小假期接连不断,偶尔也会组织所有学生参观各种场馆,甚至以团体价畅玩迪士尼。放假时,我和同学相约去周边旅行,或者到某个人家里一同写作业,颇有种返老还童的错觉。

聚在同学家写作业,梦回小学暑假

很多事情让我倍感新鲜,原来考试成绩是可以正面朝下分发的,原来感染covid是可以申请两大箱免费物资的。

不同于上一回在广州的度假式闯荡,这一次,半年未满我就要开始忧虑未来进路的问题。从一入学,老师就会不断跟进你到底打算升学还是就职,以便分配班级。在这期间,我仍游(急)刃(赤)有(白)余(脸)地做着远程全职工作,有时候为了突如其来的使命召唤,我不得不跑出教室或迟到早退,也时常为了弥补进度而熬夜赶工。

即便如此,我还是过得很开心。在语校的一年半就像一次难得的长假,是我成年后的gap year,既轻松又充实。

精致穷活法,省出新人生

我选择的语校属于中等价位,学费为80万日元(约4万人民币)一年。交完学费后,我还剩下些许可支配收入。按照我的节俭(吝啬)程度,这份远程的工资在北上广也能过得绰绰有余,然而在日本则有些捉襟见肘,倘若不加节制,我将很快入不敷出,我必须大省特省。

对我来说,省钱不仅是刚需也是爱好,甚至已经是刻入基因的本能。我的省钱大法围绕衣食住行用的方方面面展开,并因地制宜,日益精进。

大部分语校扎堆于东京东部繁忙混杂的地方(如新宿、高田马场),我们的学校则另辟蹊径地位于只有工薪族出没的银座附近,从选址上便尽显尊贵。而作为穷人,我对尊贵生活敬而远之,但同时又希望通学路线越短越好,面积越大越好,房租越低越好……人越是穷,越爱"既要又要",这使得找房难度陡增 —— 便宜好房不是没有,但要么中介因为佣金少不愿推,要么压根不租给外国人。

所幸网友向我推荐了她在日本做房中介的朋友(多上网……)。熟人关系不容小觑,中介大义凛然地为我们推荐了一套性价比极高的小型二室一厅南北通透双阳台江景步梯房,越过一道大桥即到学校,比我们住的Airbnb位置更近一步,然月租只要5000元。地段-面积-预算的不可能三角就此完美闭合,这该不会就是日本人常说的"小确幸"吧!

每天上学途中的风景

为了证明财力(以便通过审核)与缴纳头金(名目繁多的初期费用,包括中介费、押金、礼金、换锁、火灾保险、保证公司等等,加起来动辄是月租的四五倍),我们取出许多现金存到新开的日本存折里。柜台的工作人员对钞票多多的中国留学生印象深刻,使用翻译机对我们说道:日元贬值挺不错哈!

签约当晚,我们就急吼吼地拉着精简的行李走着路搬完了家。日本的房子默认不附家电,空荡的新家急需添置物件。

"小留经典开局",我购买了廉价粉色被褥套装,热爱户外装备的室友则直接使用红色睡袋

众所周知,小留分为享乐型小留与生存型小留,我们显然属于后者,我们的生存关键词就是:能省则省,一毛不拔。在激安(日语意为超便宜)二手家电铺配置完生活刚需之后,我们便开始从本地闲鱼上捡垃圾来扩充软装。

全屋家电(燃气灶、冰箱、洗衣机、灯具2个、全身镜、热水壶,都很干净)仅花费1500余元人民币(含配送安装)

在日本,边长超过30厘米的废弃物品就算"粗大垃圾",必须申请预约并购买垃圾票才能在指定时间内被政府收取。因此除非时间紧迫或富得流油,大多数人会选择通过二手软件将大件家电免费送人,两全其美。通过谷歌机翻沟通,我们先后顺利取得了如下好货:

当然,我们只捡附近的垃圾,不管东西多大,一律走路自提。捡出经验后,我们特意买了个小拉车解放双手。碰上实在太大的物品,比如未拆卸的大桌,甚至叫上了两个男同学做帮工。至于那些总是秒没的微波炉和电饭煲,后来全都出现在了那家二手店里……(只好花钱买了)

就这样狼狈而自信地满载而归,让路人侧目而视!

一番忙活,新家逐渐有模有样。更棒的是,这些东西万一不想要了还能再送出去,可持续生活从我做起!

图中家具全员免费,首创精致穷lifestyle

居住需求完美解决了,衣食行用上的省钱术则是旷日持久、细水长流的考验。

所幸在东京,我的贫穷活法随时能够找到共鸣。除了在线上发布免费信息以外,对于弃之可惜的小件闲置物品,人们往往会收拾在纸箱里摆在家门口并贴上"请自由拿取"的告示,等待路人挑选。每当见到这种装置,我都会兴奋驻足探索一番。家中的许多餐具,包括上面图中的植物,都来自这种"路边摊",有一次,我甚至还拾得了别人自家种的水果。

日本的二手时尚行业异常发达,原本就爱好古着的我可算是进入了100%的舒适区,无数风格各异的店铺待我发掘,随着经验增长,对于买和卖我都总结出了最佳实践:装潢复古灯光昏暗用心布置引人打卡的漂亮店,价格虚高,非必要不进;灯光惨白不搞氛围的连锁纯二手,商品杂乱难淘,但常常便宜到难以置信;不同风格的旧衣服得带到不同的店铺里才能不被低至1日元的回收价羞辱……

本来就对美食没有太大追求的我,在吃饭上采取将就饱腹的策略,首选晚间打折便当和便利店饭团,再轮换搭配超市冷冻食品(煎饺意面炒饭馅饼应有尽有)、方便面螺蛳粉等速食和麦当劳食其家等平民连锁,一周也可以做到不重样。日本的水果出了名的贵,最便宜的选择就是进口香蕉,然而时间一长,我娇贵的身子居然对贫穷起了反应:我突然对香蕉过敏了。从此我只好吃起了第二便宜的橘子。

半价便当,好吃爱吃

贫穷使人克制,我的新朋友甚至认为我是一个不喝奶茶的人——这怎么可能,我只是嫌贵罢了!

东京的交通同样贵得令人望而生畏。我们秉持非必要不出行的原则,3公里内全靠腿。走路需要好几十分钟?我最不缺的就是时间,权当city walk。直到在又一次长途跋涉后,第二天醒来我的腿突然有点瘸,上下楼梯疼痛难忍,步行挑战才终于告一段落。

日常用品尽量在百元店(均价折合5元的杂货连锁如大创)购置,能DIY的事绝不求人,垃圾箱是可以自制的,头发是可以在家剪的(不仅给自己剪,也给室友剪。免费的学徒练手剪发当然我也试过,但学徒不愧是学徒,结局令人遗憾),手机是不用换的。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次性的便利店透明雨伞(不是丢了就坏了),我挂上标记硬是用了足足三年,尽管生锈发黄脏兮兮,每次搬家犹豫片刻都还是带上了它。

手工垃圾箱,战损手机

三和生涯滑铁卢

就这样快满一年的时候, 临近公司调薪日,老板与我连线谈话,问到我之后的打算。我如实表示我会在日本找工作,但可以继续干到语校毕业为止。大概是懒得再讨论调薪,老板听罢建议我下个月就转为兼职。毫无征兆地,我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不用再写婴幼儿奶粉的我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却几乎没有了钱。

不久后,我又得到一个噩耗:我煞费苦心译完的第一本书,经过一年的等待 —— 我甚至都想好了朋友圈文案和样书赠送名单 —— 却由于团队迭代而无法出版了。虽然编辑竭尽所能为我成功讨薪,但没有出版作品背书,我也难以接到多少翻译工作。

事已至此,光靠节流已经不够,我还要尽力开源。我立志要重拾三和事业,继续当一个不择手段的hustle陀螺。结局怎么说呢,大体上重蹈覆辙,但又自有一套全新的霉运连连。

带领我们看房时,中介曾提到有兴趣可以到他的公司兼职。学校里总有同学要找房,我也喜欢看房,那不如就从这个做起吧!我火速来到中介公司学习房产知识并获得了内部网站权限,同时大肆向同学宣扬我能够帮他们找房。但最终,需要我帮忙找房的只有我自己……(于后文详解)

一个混血同学听说我有过模特经验,向我推荐了她兼职的外模经纪公司。邮件投递作品后,我收到了面试邀请,对方提到需要准备黑色衣裤来拍摄模卡。从不穿黑色的我紧急选购了两件便宜货,设想这笔投资将物有所值。

经纪公司十分友善,当即和我签约并拍了模卡,告诉我会很快把照片上架,如果有需求就发邮件给我。斗转星移,曾做过外模经纪的我如今也成了一名外模。然而我虽的确是外国人,长得却和本地人无甚区别,基本上和白人/混血模特相比没有任何优势。

半个月后,我在官网上看到了自己的资料,有些傻眼 —— 我知道模卡讲究真实,但没想到日本人不仅使用了显胖30%的镜头,而且100%原图直出!

我的模卡照之一,看上去憨态可掬

这下除非品牌就是要找一个面色红润喜洋洋的土妞,我是更不会有人问津了。苦等许久,我收到了经纪公司的第一封邮件,有着详细的拍摄计划和预算。在五次三番确认日程+发送近照参与筛选后,我终于拿到一个试镜机会。

然而到了才知道,在日本连拍摄面试都要穿商务装,一身逛街装扮的我仿佛穿着人字拖进入歌剧院的白目,很是滑稽。另外,这是一个电脑广告,需要特写手部画面。从小啃指甲的坏习惯此时反噬,可想而知我与本次拍摄无缘。

到了第二次面试,我吸取上一次的教训,选择了我所理解的商务休闲装,结果到场后我发现大家变本加厉,穿的是全套西装制服,并且平均身高在170以上!到底为什么要让我来啊?我的自惭形秽病再度发作,想要尽快糊弄了事。然而事情没这么快结束,他们不仅要拍摄自由姿态照,还要无实物表演办公照,还要与客户握手交谈照。不自信是藏不住的,我和男员工手牵手尴尬微笑相视无言,但一定是因为他们没有拍到满意的照片,我们不得不重复微笑了数十次。我感觉员工已经快累成了斗鸡眼,而我也已逐渐笑僵,那是我一生中最漫长的三十秒。

值得一提的是,与国内动辄上千的外模时薪相比,日本的模特行业薪资实在是低得可怜,有时甚至一天只有几百元。两次失败试镜经验也让我认识到,在激烈的竞争下我只能当一个陪跑者,还是别再心存幻想!

代购背货,是任何一个留学生绕不过的赚钱法子。在放假回国前,我发布了一条闲鱼,声称啥都可以买,啥都可以带。出乎意料地,响应者众多,但是所有人不约而同地只发来了一个emoji:。一番查询后,我当然选择为了钱(适可而止地)铤而走险,决定带上6条试水(不推荐效仿)。除了最受欢迎的品类以外,还有几人请我代拍二次元周边。这时,一个怪人出现,问我是否能背回一个汽车零件。

我不懂车,我能轻易想到的汽车零件大概只有后视镜。当对方说出这是一个12公斤的刹车盘时,我尚且毫无概念,只注意到他给的价钱几乎能报销我的机票。我盘算了一下,行李额确实够用,并再三确认了这不违规,便答应下来。

几天后,12公斤的刹车盘寄到了我家。我伸手去接,快递员提醒我,这很重,真的没关系吗?我点头。然后我就像动画片里那样,整个人被拽向了地下。我从没想过12公斤的金属是如此重于泰山,但此时已没有退路,在用尽全身力气将它装进行李箱-搬箱下五楼-拉箱去机场-取出箱邮寄后,我literally为钱折了腰,缓了好多天。

令人欣慰的是,新结交的朋友也都是和我一样的无耻之徒,甚至令我相形见绌。在得知我的托业成绩后,有朋友介绍我加入替/考,报酬可观。我自然乐于了解其中玄机。具体来说,我或者扮演成某位考生进入考场,或者自行报考并即时向外传送答案。前者要求客户至少是个女的,还得视情况稍作乔装,后者则需要借助一些设备,非常考验抗压能力。我因被捉的风险而犹豫,对方恰巧也迟迟未发来任务,此事最后便不了了之。

因为贪图蝇头小利,我还进过警局。

资深冲浪者应该知道什么是世界币。但我还不够资深,所以我不知道。一天,有人在同城群里发广告,说有一个只需几分钟就能挣3000日元(作为参考,东京平均时薪为1200日元)的小活,过去排队拍个照即可。我想多问几句,但对方语焉不详。我觉得奇怪,但又猜想大概是帮什么App充人数或者给店铺当托,那么不愿细说也正常,这价格也算合理。秉承有钱一起赚的原则,我还邀请了一个朋友同去。

到了地方,并没有我想象的许多人在排队,我们被带上二楼,这里看起来原本是个宠物摄影店。我被要求把眼睛睁大面对一台球形机器,我一边疑惑这和之前说的完全不一样,一边仔细观察这个机器觉得它太酷了。扫描完毕,我们如约拿到了钱,对方还叫我们推荐更多人过来。出了门我才注意到一个小小的展板,上面写着worldcoin。我上网一查,原来为了积累用户,"世界币"正在全球收集虹膜并奖励代币,在日本也有很多官方扫描点,而你如果自行注册并扫描,将可以得到相当于10万日元的代币。原来机器不是在记忆我的脸,而是在扫描我的虹膜!原来我的虹膜被注册了世界币而账号不在我手里!原来这些人在狂赚差价,而我还为3000日元沾沾自喜!

其实这事从头到尾都很可疑,但就像所有被骗的人一样,"当时鬼迷心窍了,迷迷糊糊就做了"。我向来是一个谨慎的人,这一次纯属失误。后知后觉的我们越想越膈应,虽然有点杞人忧天,但万一将来虹膜被拿去做坏事并嫁祸于我们怎么办?万一未来世界必须通过虹膜确认身份怎么办?事先不告知实情地利诱人做事,这不是诈骗吗?思索再三,我们决定拉上一个日语流利的朋友去报案。

警察也不知道什么是世界币。经过七嘴八舌的解释,警察大致懂了,总结道:你是说你们被骗着赚了一些钱,只是嫌对方给的太少?那这样没办法立案喔!我一时语塞,无力反驳。得到了钱是事实,但被骗着录入了生物信息也是事实,即使对方把10万日元都给我,我仍然会觉得被骗了。我们极力要求警察记录下我们的身份,以确保日后不会因虹膜犯罪而冤枉我们。警察显然觉得我们有些可笑,勉强承诺会去那个地方勘察一番,并叮嘱我们以后别再被无端高价的兼职吸引。

说得没错,我早该像其他人一样安分打工。餐厅、旅馆、便利店是留学生打工的三座大山,但我不愿随波逐流,将目光瞄准了我最喜欢的古着店。除了赚钱和练日语,更重要的是,我或许能近水楼台把精品趁早收入囊中!

我鼓起勇气去了我最常光顾的两家店铺询问。然而第一志愿店铺表示他们现在不招兼职。到了第二家店,我在问出理应很简单的那句"请问你们要招兼职吗"时,日语却突然卡壳了,连对方说的话也接连不断地听不懂。我无地自容落荒而逃,信心受挫知难而退,立即下载了在日华人必备求职软件ijob,开始搜寻中文兼职。

经过上一次的教训,我更加牢记,有中文的地方就有骗子。经过悉心筛选,我重拾老本行,来到一家民宿公司面试社交媒体运营。这个兼职,是我在日生涯的关键转折点,间接将我引向了现在的一切。

此工作主要是运营刚起步的小红书,时薪普普通通。因为公司有多处民宿,我还需要到实地探访拍些照片视频,甚至帮忙策划和布置节日活动。老板给予的自由度很高,对我的内容创作并不插手。刚开始我觉得很有意思,还兴奋发布了一条story以示满意。

兴奋宣布+工作中的美景

但很快,我又陷入了习惯性的创作焦虑。我对工作有着叶公好龙式的热爱:我享受创意的落地,但又受不了苦思冥想的煎熬。即使下了班,我也会忍不住思考和记录想法,甚至自发加班发布内容。我苦于这种工作生活缺乏界限的状态,我受够了在半梦半醒间浮现词藻或在梦中被追赶。我好想下班是真正的下班!我决心再也不做这样的工作!

我向老板借口说需要更多时间准备日语考试,不到1个月就匆匆结束了这份兼职。我感到有些抱歉,而老板认为我能力不错,诚邀我语校毕业后再回来上班。

语校毕业后,我真的会回来吗?甚至,我能顺利毕业吗?请听下回分解!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