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鲁阿姨 14小时前
网上那些年轻又成功的高颜值高学历人士,我真的已经看累了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我是鲁阿姨,作者:漂亮的鲁阿姨,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今年网上有两个女人,特别打动我。

第一位是一个脱口秀演员,王越。

她是一个东北姑娘,讲过一个段子。段子里她爸妈经营着一个不怎么好的小餐馆,妈妈经常遭到家暴,后来妈妈就偷偷攒钱,卖一个包子可以攒三毛钱。

终于,在她两岁多的时候,她妈妈攒够了钱,离开了她和她爸爸。

后来她长大了,赚了钱,还买了一个房子,把她妈妈接过来了。

听到这里,观众们鼓掌 + 欢呼!为一对很不容易的、很励志的母女的重逢而激动。

然后她又说,现在她告诉妈妈,不用再偷偷攒钱了,因为她和她妈妈的这个家,永远不用逃跑了。

听到这里,观众依旧鼓掌 + 欢呼,有的开始涌出激动的眼泪了。

第二位,是 B 站的一个博主,姜 Dora。她这一年在做一个深度访谈节目,叫《100 场职业访谈》,邀请的是各行各业前辈,来给大家分享这个行业的特点和自己的心得。

在她做这件事情以前,她的经历是这样的:从双非二本院校毕业→考研失败→入职头部互联网大厂(历任翻译、运营、营销岗位)→晋升管理者→ 2022 年裸辞专注 UP 主事业。

但是我想说的是,她打动我的不是所谓的 " 草根逆袭 " 的非线性发展路线,而是她的访谈节目有一种发自内里的真诚。

她不慕强,能和那些混得很好的行业内的人进行比较平等有趣的谈话;而且她也有自己独立的思索,她始终知道自己要为粉丝负责,要给粉丝展现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

不知道之后她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但是现在她的视频我基本每个都看。

我为什么喜欢她们?

简单来说,就是她们在或者困难甚至暗淡的人生中,展现出一种无穷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可以有很多具体的表现,比如,她们敢于自嘲,把自己放得很低;

她们更为真实,她们能够从以往的苦难生活中解构出真正的意义;

她们始终在思索,在动用脑力,内在对于自己充满确认。

相比于网上那些年轻有为、有钱有颜值有学历的女性,王越和姜 Dora 的人生链条,拉得更长。

最重要的是,她们都在依靠自己扎实地谋生,她们赚钱的方式都是清晰可见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她们的状态让人羡慕,欣赏,但不嫉妒。

精英主义的叙事逻辑,会让我们普通人更加厌恶自己已有的生活。

自从上次写完一篇阅读百万的关于小红书的文章之后,就有朋友问我,我还看不看小红书?

说实话,我现在已经很少看了。(原文详见:《小红书被约谈了,因为牛马们觉醒了》)

因为我每次打开,被推送最多的帖子,就是那种 28 岁博士毕业,还生了两三个孩子,身材 90 多斤,住在大别墅的女性;

或者是那种年纪轻轻出三本畅销书(但有的我也没听过),整天吃吃喝喝就能过上优渥生活的人。

她们可能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有着神秘而多金的本职工作,有着从容而优雅地生活样本。

我为什么看着难受?

因为她们脱离普通大众生活的真实情况太多了。

先说说上学这件事,我本硕都在国内读的,本科四年 + 研究生三年,这就七年出去了。

我们专业的博士,不管国内国外,5~8 年是非常正常的。

我身边唯一一个 30 岁以前博士毕业的,就是我的闺蜜,因为她硕博连读了,所以提前了一点。

不过读博的经历,也让她扒了一层皮。那几年的她,别说生孩子了,就是恋爱都没时间谈,更没时间做什么身材管理,胖了小 20 斤。

真的不是因为她能力差,毕竟我闺蜜后来很快就在国内某 985 高校评为副教授了。

那种一年可以读完的英 X 国的硕士,要说学术训练和知识基础比我们这种三年的强,我是真的不信。

但我们这种连硕士都要读三年的,是真比不过人家的年龄优势带来的各种光环加持啊!

有时候我可真好奇,这些人都哪里冒出来的?

再说说生孩子这件事。

知道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很多都选择不生孩子吗?

因为生不起。

对的,说白了,就是生不起。

什么怕影响工作,什么怕没个人生活,什么怕教育不好孩子,本质上都是因为缺钱。

但凡家人给力,有钱请保姆,孩子从小就各种早教、训练搞上,放假就各地去玩,妈妈有时间有钱搞产康,生孩子这件事,真的就没那么可怕。

网上那些生了六七个孩子的家庭,一般都是住着大别墅。

要知道,人家可不是生孩子生出的大别墅,而是因为有大别墅,才敢生这么多孩子。

对于普通女人来说,有钱有爱去兜底,不工作又怎么样呢?

而且,真正给力的家人,当一个生完孩子的妈妈想回到职场,也一定会得到真正的有效的支持。

我研究生毕业就敢不工作,直接把孩子生了,不是因为我多么勇敢多么无畏,而是因为我有公婆、父母以及自己小家庭的三重兜底。

而我生完孩子可以全情投入工作,卷出成绩,也是因为方方面面的支持足够到位。

我能很快从孕期的一百六七十斤恢复身材,是因为我有科学营养的月子餐,我有时间有精力可以保持运动。

能早生孩子,并且生好几个孩子,都快变成一种新时代 " 炫富 " 了。

但是,就算是有钱,当了妈之后的人生,想时刻保持优雅们更是难上加难。

那种能连带着老公孩子,一起保持精致体面的,更是难上加难!

这类高学历高颜值的多金妈妈,在什么都不耽误 + 什么都能做好 + 哪哪都比别人强的标签背后,其实隐含了一种隐性的傲慢:你们都不可以,但我可以。

可是关键是,普通网友们的 " 不可以 ",真的只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吗?

原因太复杂了,但成年人的世界,谁不是负重前行,谁容易。

上网看完这些大神们的绚烂人生之后,普通人真实的生活是这样的:

在地铁上被挤出一身味,拖着疲惫的仅剩一格电的身躯,回到自己的老破小,要装修没装修,要审美没审美,然后和家人盘算着孩子下个月的补课费要多少,然后再一边吃饭一边回着工作微信,火急火燎。

孩子问一句不相关的问题,就忍不住想发火,就没耐心,觉得自己这么辛苦结果还没什么实质的改变,身边人都是拖累。

然后再去上网,看到育儿博主说要 " 温柔地坚定 ",所有控制不了情绪的父母都会养出不幸福的孩子。

自责和愧疚又扑面而来,感觉生活陷入死循环。

真想说一句,想长寿,少上网。

还有一类年轻有为的博主,比如 25 岁依靠教人做自媒体,自述年入百万的博主,我也会抱有极大的警惕。

前几天看到一篇推文,一个教人做 IP 的博主卖课,价钱不便宜,一两千块钱一个课包。

但是他的介绍也实在是比较乏味和经不起推敲。

大概就是,他能够借着一些平台的流量红利,把自己和几个朋友的号给做起来了(并且没有稳定变现),然后接到了一些广告(然而单价也不高),并且输出上百篇文案(文案可不是文章)。

2000 块钱多么?对我来说,不多。但是对于很多把自媒体当救命稻草且没有稳定收入的人,不少。

但很有趣的是,这样的卖课的博主,反倒赚不到我的钱。

2000 块钱可以是一家三口一个月的饭菜钱,可以是一个贫穷的大学生一学期的生活费;如果你买 2000 块钱的书并且认真读完,你的提升不是一点半点。

真正经历过事的中年人会知道,一年赚得多,不代表之后每年都能稳定地这么多;赚钱多,不代表能买得起房结得起婚;存款多,不代表都可以支配。

在人生一件又一件厚重的压力面前,单看钱,是没意义的。

一个初入社会的小孩儿,连一个像样的周期都没有经历过,拿着仅有的经验开始知识收割,到底能给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但是,流量就喜欢这样快进快出的人。

说好听点叫 " 变现逻辑清晰 ",说难听点就是割韭菜要趁早。

从一个浮躁的人身上,只会学习到更加的浮躁。

在北京这么多年,我大概早已经对各种成功人士祛魅了。不管是网上的、还是现实中的。

我知道他们的标签背后到底有多少水分,也知道真正吃到了红利的人,是多么想捂紧自己的钱袋子,生怕走漏了信息,分蛋糕的人变多了。

如今我会对三种人格外向往和尊重。

一是在自己岗位上努力发光发热的普通人,不管是医生、老师,还是企业职员、销售,还是快递员、服务员。

二是能把自己的小家庭经营得有滋有味、有爱有盼的人,他们懂得包容与爱的艺术。

三是能有自己的心灵世界,承载爱好,容纳心性,不为外物所累所困,自足自得,天地宽广。

" 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闲者得之 " ——我很喜欢苏轼《前赤壁赋》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看多了,就找不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了。

评论
galaxymec888
6小时前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