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就是好?
明年,会是一个高端手机的「大」年。
这不只说的事新机都会有不错的产品力,更是指配置和形态上会比以前更「大」—— 屏幕大、影像大、电池大。
这无疑会带来体验上的三重飞跃,但正如硬币的两面,一个无法忽视的坏消息也随之浮出水面。
第一大:手机屏幕越来越大
自初代三星 Galaxy Z Fold 到如今,大折叠这个品类已经连续迭代了六年,各家的产品形态都已经基本成熟——展开 4 毫米、折叠 9 毫米左右,机身重量不超过 250 克,折痕基本不可见。
明年,苹果、三星、华为三家高端品牌在这个品类上有大动作,将折叠手机的热度炒得史无前例。
根据爆料,三星最快将于今年 12 月发布首款三折叠手机「Galaxy Z TriFold」。
这款手机屏幕展开大小为 10 英寸左右,三块面板厚度不均,分别为 3.9 毫米、4.0 毫米和 4.2 毫米;折叠状态屏幕大小 6.5 英寸,厚度 12.1 毫米,比华为 Mate XTs 的 12.9 毫米略薄。
根据三星此前公布的样机,三星三折叠的折叠方式采并非是华为同款「Z」字形,而是类似「G」字的双内折方案,意味着这台手机无法以双折叠形态呈现。
专利信息显示,该机搭载三块独立电池,分布在不同折叠模块,以优化续航表现,电池容量将达到 5600mAh。
在性能方面,Galaxy Z TriFold 预计搭载高通骁龙 8 至尊版处理器,支持 100 倍数码变焦,并具备升级后的反向充电功能。铰链采用多轨结构,实验室测试显示可承受超过 60 万次折叠。
这款手机预计只在亚洲和美国等部分国家和地区上市,售价 440 万韩元,折合人民币约 21000 元左右。
华为今年推出的第二台三折叠 Mate XTs,更新幅度更像一款「半代」升级,基本没有肉眼可见更新,真正的大招更可能放在了明年,我们可以期待一下在厚度、铰链以及续航上会有什么样的提升。
比起三折叠这些前沿的探索,市场屏息以待的,还是明年下半年的苹果首款折叠 iPhone。
根据彭博 · 社苹果专家 Mark Gurman 的最新爆料,折叠屏 iPhone 将会是「两台 iPhone Air 并排」的感觉。
iPhone Fold 的外屏和内屏有可能落在 5.5 寸和 7.8 寸附近——并且内屏不是常见的正方形,而是一块长宽比约为 1.4 比 1 的宽屏,类似华为 Pura X。
iPhone Fold 售价想必会相当高昂,但凭借苹果的高端品牌效应,很可能依旧卖爆,还能凭借强大的教育市场能力,让更多消费者进一步了解折叠手机,拉起整个品类的出货量。
更关键的是,仍处于『无人区』的三折形态开始有人跟进。三星成了第二个踏进去的玩家,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随着更多厂商试水,手机屏幕的物理边界正被推向 10 英寸——一个曾经只属于平板的尺寸。

第二大:影像底大、动态范围大、像素高
各家的中杯、大杯旗舰都已经发布完毕,接下来就是影像旗舰超大杯之间的过招。
根据行业信息,今年的「Ultra」来得比往年更早:小米继续领跑,小米 17 Ultra 目标年内发布;OPPO Find X9 Ultra 和 vivo X300 Ultra 紧随其后,有望于明年 3 月和 4 月发布。
大杯旗舰影像越来越强,甚至有「以下犯上」的苗头,明年的影像旗舰要怎么做,才能不负超「大」杯之名?
首先,CMOS 尺寸够大。
虽然还没正式发布,索尼新一代光喻 CMOS 传感器 LYT-910 信息已经基本曝光:1/1.1 英寸的大底,2 亿像素,像素尺寸为 0.7μm,支持 LOFIC 高动态。
移动影像讲究螺蛳壳里做道场,这几年厂家在传感器尺寸的选择上反复横跳,力图取得一个体积和素质的平衡点,今年这颗 LYT-910 尺寸稍弱于 1/0.98 英寸的 LYT-900,也依旧是非常强力的均衡选择。
不管是今年用了超 1 英寸大底的 OPPO,还是战略放弃超大底的 vivo,明年的超大杯旗舰都很可能选择这颗传感器。
至于小米 17 Ultra,传感器据传将使用国产 1 英寸传感器豪威 OV50X,继续超大底的路线。
但更重要的新技术,是全称为横向溢出集成电容(lateral overflow integration capacitor),简称为 LOFIC。
如果把传感器上几千万个像素接收光线,想成几千万个水杯在接水,那动态范围指的就是这些水杯能装下的最少水量与最多水量之间的差值。
而 LOFIC 的作用,相当于在水杯旁边又放了一个小杯子。当水量太多(光线太强)时接住横向溢出的水(过曝的信息),保住这些遗忘直接丢失的亮度信息,承载更多档位的动态范围。
也就是说,搭载 LOFIC 技术传感器的出片,会更接近人眼看到的漂亮光线场景,能在更极端的光线条件下,保留高光和暗处的更多细节。
此外,LOFIC 的优势还包括可以实现单帧 HDR 照片,无需像传统的多帧合成方案那样拍摄几张不同曝光的照片。
而有了大尺寸的传感器和更高的动态范围,超高像素则更有用武之地。
今年多家大杯手机都不约而同选择了 2 亿像素长焦方案,超大杯自然不可能错过——特别是主打「画质」的 vivo,vivo X300 Ultra 很可能同时配备 2 亿像素主摄和长焦。

▲ vivo X300 主摄使用 2 亿像素模式拍摄
大底、高动态、高像素成为共识,硬件素质和方案进一步趋同,下半场的竞争比拼的重点,就在于硬件的技术积累,以及多年来影像探索形成的美学观念,我们已经到达了移动影像的拐点。
第三大:比肩充电宝的大电池
这两年,国产手机的硅碳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手机电池容量简直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上半年大家还在卷 6000mAh,下半年旗舰基本标配 7000mAh 及以上的大电池。
这还没到尽头。荣耀、真我和小米已经传出爆料,10000mAh 的手机电池即将落地,首先将在年初的中低端产品线上试水,然后再慢慢推往高端旗舰机型。
消费电子技术都在进步,但续航和体验仍被电池绑架,而当手机电池容量比肩充电宝,或许困扰了用户十余年的手机电量焦虑,将在明年迎来终结。
只是,电池从前两年的平均 4000mAh 升到如今的 7000mAh,一天一充变成了一天半一充,体验提升确实立竿见影;可如果再从 7000mAh 往上推到 10000mAh,还能有这么明显的感知吗?
对于机身物理空间本身就有限制的折叠手机和影像旗舰来说,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要更具重要意义。
坏消息:涨价
虽然年年都说 Android 高端旗舰只有参数,但当 iPhone 17 Pro 也开始堆料并卖爆,焦虑的国产厂商短期内想保持竞争力,似乎也只能靠给配置加码。
进一步堆料自然压缩了原本的利润空间,又刚好撞上了全球闪存价格疯涨的大环境,明年基本可以预见手机价格全线往上走。
甚至可以大胆预测,明年能在手机上给出 24GB 运行内存和 1TB 存储这种配置选择的厂商,将会更少。
我们当然乐见厂商的堆料,因为参数带来的体验是实打实的,产品力却不应该只局限于此。真正决定品牌长久竞争力的,并不仅是参数表上的数字,更多在理念、体验、生态和文化上形成独特的价值。
明年,各家高端手机都在拼「大」,但那些懂得把硬件优势转化为全面品牌竞争力的厂商,才更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里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