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织演进的两个方向中,远离异化、有序进化,是非常难的事情,但管理就是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那么,那些卓越的企业为什么可以远离异化、有序进化?
田涛老师的回答是,卓越企业对人性逻辑、组织规律有清晰的认知,因而能够摆脱单向度的线性思维,善于运用悖论思维、悖论管理方式进行主动管理,因而既能顺应组织成长、进化、扩张和发展的一般趋势,又能积极洞见组织的衰变、劣化与异化迹象,进行提前干预,或者在衰变和异化现象发生时进行理性纠偏,通过组织变革来减弱和抑制组织的异化。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田涛老师根据对以华为为代表的企业进化史的研究,提出了企业进化的四大机制:复制机制、学习机制、动力机制、代谢机制。
所谓的复制机制,指的是创始人的个性、思维、领导力、雄心与格局等,构成了企业的 " 单基因 ",这种 " 单基因 " 在企业组织中不断复制的可能与否,决定了一家企业能够走多快、走多远。
但 " 单基因复制 " 既复制了 " 优良基因 ",也复制了 " 病毒基因 ",创始人的局限性会融入企业领导群体的管理风格与企业文化之中。同时,企业家与组织在时间的演进中都会发生退化、腐化乃至向反面异化,因而单纯的复制机制对于组织的有序进化来说远远不够,简单的复制系统最终会导致组织变得无序、复杂。
为了推动组织的有序进化,在复制机制基础上,企业还必须创建开放的学习机制和系统的动力机制,以增强企业扩张的有序性与可持续性。同时,企业必须自觉主动构建有序的代谢机制,以抵消无序发展所带来的组织熵增,避免和延缓企业的衰落。学习机制、动力机制、代谢机制,是推动企业超越简单的复制机制,从而脱离异化陷阱,走上进化之路的三大机制。
首先是学习机制。学习的核心是科学管理,使企业运行于制度与流程的轨道上。在田涛老师看来,学习是组织进化过程中最可依赖的工具。那些艰难赢得上半场同时又赢得下半场的企业无不是学习型组织。
从企业家的 " 魔法时代 " 向管理的 " 理性时代 " 迁移,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一道分水岭。而企业家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企业的学习氛围和知识管理决定了一家企业的现代性、成长性、可持续性。只有建立开放的学习机制,企业才能形成反复制的力量,完成从熟人模式向陌生人模式的文化转型,完成从江湖化的情义管理向制度化的科学管理的脱胎换骨。这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田老师称之为 " 褪毛工程 ",但也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控制自毁机制滋长、完成组织现代性转换的必经之路。
其次是动力机制。企业走向进化之路的关键,是形成强大的动力机制。
在我看来,这部分是本书(田涛老师的《在悖论中前行》)最精彩的章节之一。其所以精彩,一个重要原因是田涛老师将动力机制与对人性的剖析结合在一起,围绕着如何运用悖论思维,基于人性的复杂与多变,形成强大的动力机制,而展开了极有说服力的论述。
在田涛老师看来,华为的成功,采取的是既顺人性、又逆人性的一种悖论管理理念,在顺人性和逆人性的悖论实践中使企业价值观变成被员工普遍悦纳的主流价值观,从而完美地将早期的 " 物质人 + 使命人 " 成功转化为 " 使命人 + 物质人 ",使得精神追求、意义追求成为企业成员的主要奋斗动力,乃至于固化成为一种本能的动力。
的确,华为的成功,除了物质层面的激励外,更在于激活与激发出了人性中的奋斗进取精神与意义感。华为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企业来说," 一个令人冲动的意义体系,一个富有宏大张力的使命,一个令人血脉偾张的愿景,一个与之匹配的价值观 ",是组织构建远离异化、持续进化的强大动力机制的必要条件。
再次是代谢机制。即使有开放的学习机制,即使有强大的动力机制,组织依然会呈现出老化的趋向。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就必须构建有序的代谢机制。用田老师的话说,新陈代谢是组织进化的唯一选择。
在这部分,田涛老师同样以华为的实践,阐述了代谢机制的基本内涵,包括自我批判与纠偏机制、变革机制等。在田老师看来,一流的企业都是自我批判与自我纠偏出来的,卓越的组织都是自我批判型的组织,优秀的企业家从来都是在自我批判中前进的。而变革是组织进化与代谢的手术刀,永续变革是组织宿命与企业家使命。只有变革才能使组织始终保持有序的活力,实现组织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从而远离异化的陷阱。
值得指出的是,四大机制本身就呈现出悖论的特征。组织的进化是从企业家的基因复制开始的,但任何基因都蕴含着败坏的因子,复制不能解决企业管理的现代性问题,因而企业在初步完成原始积累后一定要构建反复制的力量;学习机制与复制机制是一对悖论,只有建立学习型组织才能使企业形成强大的反复制力量,帮助企业家与企业解决现代性的问题,但学习也使组织潜伏下了教条与僵化的因子。无论是复制还是学习,都是基于人性悖论基础上的激励和动力之上的复制与学习,而人性的双面性与多面性决定了动力机制注定是不完美的。同时,时间的演进足以使貌似完美的基因、制度与流程、激励机制走向异化,因而代谢机制就成为企业进化必须构建的机制。但田老师提醒我们,在构建代谢机制的过程中,同样要运用悖论思维。以变革为例,变革也是有悖论的。在变革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建构与解构的悖论,变革是工具而不能异化为目的,一定要警惕变革中的异化。
—— · END · ——
为您推荐:
华夏基石最新推出 2025 企业内训大课:
这套实操方法论,目前已为一线城市的企业内训超 300 场,超 60000 名企业家和管理精英参与学习,2 天学会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顾客经营体系,助力企业实现市场突破和组织变革。
【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
中国管理咨询的开拓者和领先者
彭剑锋、黄卫伟、包政、吴春波、杨杜、孙健敏领衔
战略丨营销丨研发丨生产丨运营丨品牌
企业文化丨组织人力丨 AI 应用

咨询合作扫码
感谢阅读和订阅《管理智慧》,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最新推送,敬请星标本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