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错刀 2小时前
中国县城的打工人,快被AI培训班包围了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2025 年 AI 的风越吹越热。

前两天,"AI 天才少女 " 罗福莉官宣加入小米,暴露了小米在 AI 领域的野心;与此同时,AI 教母李飞飞发布了首款商业世界模型,游戏圈大地震;今天,GPT-5.1 上线,不止变聪明了还提高了情商。

这场 AI 狂欢的主角,从来不止科技巨头。当普通人还在纠结 "AI 会不会取代自己 " 时,有一群人已经踩着风口赚得盆满钵满。

斜杠打工人下班后用 AI 摆摊,把平台上免费的 AI 写真变成 " 街边照相馆 "。

有些 AI 工具资深玩家,直接把 AI 办公变成印钞机,免费软件生成的图片、文案、PPT 都能赚钱,有 AI 高手轻松月入过万。

更高端的玩家直接杀人华强北,把 AI 变成万能钥匙,任何产品加上 AI 都能价格翻倍,有商家靠爆改 AI 年销千万。

AI 一夜暴富的梦碎之后,真正能用 AI 赚钱的生意,都被年轻人挖出来了。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当起了 AI 倒爷

AI 催生了一个全新的职业—— AI 倒爷。

与过去倒卖球鞋、门票和手机的倒爷不同,AI 倒爷虽然挣的还是信息差的钱,却被当代打工人视为救星,堪称 AI 时代 " 最好的生意 "。

首先做 AI 倒爷的成本极低,利润却相当可观。

AI 倒爷的货架上,充满了互联网巨头的 " 经商哲学 "。

有人做的 "AI 账号界的拼多多 ",负责攒人拼单买账号。

很多打工人想用 AI 软件的高阶用法,却被高昂的会员费劝退,这时 "AI 倒爷 " 们倒的就是账号,一年大几百的会员费只要多卖给几个人就能回本,拼单的越多赚的越多。

这种玩法其实并不稀奇,在游戏圈早已形成产业链,当其在 AI 圈小试牛刀时,反而成了一门新生意。

除此之外,有些 AI 倒爷就像一个产品经理,会针对一些大用户推出 AI 办公全家桶。把 ChatGPT、Claude、Grammarly 等 AI 工具的权限,集成在一个平台或一个账号里,卖给那些 AI 重度使用的用户,省心又省力。

最关键的是,这些生意对他们而言几乎零成本,就算客单价不高单靠走量也能小赚一笔。

其次,AI 倒爷们深谙人性,有生意更有口碑。

有些人不满足于 " 租号 " 赚钱,而是靠 "AI 服务 " 赚钱,这种生意不仅成本低,风险还很小。

他们做的生意更简单,就是把 AI 生成的图片、文案、视频、代码进行打包销售。

有人说这不是下个 AI 软件就能自己做吗?

这么问的人还是低估了人性。

你以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 AI?其实是他们精准捕捉人们 " 不愿学习、想要捷径 " 的弱点。

在二手平台上 50 元的 "Kimi 深度研究 " 能卖出近 1000 份,背后的成本除了 Kimi、GPT-5 等平台的高级会员,就是调教 AI 的时间成本。

举个例子,上月底 Kimi 上线了 Agent 新品 "OKComputer",会员订阅只需要 99 元,就能做几十次深度报告。 

大多数人还被拦在信息壁垒之外的时候,二手平台倒爷们就已经上线了,页面赫然写着 "KimiOKComputer 代跑 25 元 / 次,加急单 30 元,支持定制 "。 

最关键的是,这些订单评论区是清一色的好评。

毕竟有些人连谷歌账号都注册不了,他们花钱买的是跳过学习成本的捷径。

这种 AI 生意范围覆盖各行各业,有些已经形成产业链。

比如有个人专攻养生赛道,通过喂给 AI 大量专业资料,生成高质量的养生文章和短视频脚本,按月卖给养生馆和健康博主,月入轻松过万。

这些倒爷的生意没有天花板,巨头们砸钱升级产品,倒爷们就跟在后面捡漏赚钱。

AI+ 一切,撑起华强北二次繁荣

春江水暖鸭先知,华强北作为中国电子行业的晴雨表,从 BB 机、大哥大到智能手机、VR 设备,从未错过任何一个消费电子风口。

如今,AI 已经取代苹果,成为华强北的新名片,大屏广告播放的也是 AI 产品。

现在的华强北,万物皆可 AI。" 所有硬件都值得用 AI 重做一遍 ",这句话在华强北已经成为现实。

除了市面上常见的 AI 音箱、AI 耳机,华强北还有 AI 吉他、AI 戒指、AI 闹铃、AI 手机壳等新奇特的 AI 产品。

在这里只要你能想到就能植入 AI,只要有方案就能快速量产。

比如华强北的 AI 手机壳,给普通手机壳装上墨水屏 +NFC 传输,AI 含量在于 APP 接入了大模型,用户可以在 APP 里选择图文,然后显示在手机壳上。

很多产品从科技的角度看,不够 AI 但胜在好玩,AI 闹铃、AI 吉他都曾小范围出圈。

这种 AI 手机壳价格比较贵。要 120 多块钱,但有不少年轻人买来拍照打卡。

那些科技巨头加码的 AI 爆款,华强北就和他们 PK 价格。

自从 Meta 与 Rayban 合作的智能眼镜成了小爆款,各大科技公司已经跑步入场,华强北自然不会落下。

最老的赛格通信市场,每走几步就能看到最显眼的柜台上摆着一排 AI 眼镜;在华强电子世界二店、华强时尚数智中心等新市场,AI 眼镜已经成了各大档口的标配产品。

今年香港环球资源展上,华强北去了 30 多家 AI 眼镜相关的制造商、供应链厂商。他们带来的是可以直接下单、规模化生产、现场体验的成熟商品。

与大厂们动辄上千的价格不同,华强北的 AI 眼镜最低只要 60 元,很多想尝鲜的人可以直接入手。

芬兰 OuraRing 最新款起售价约 2500 元,华强北 150 元内有几十个款式可选;全球销量破百万的 PlaudAI 录音笔原版卖 1149 元,这里百元出头就能拿下。

华强北在 AI 硬件方面,有时甚至能跑到大厂前面。

比如苹果今年 9 月刚发布的 Airpodspro3,搭载了 AI 还具备翻译功能,而这种 AI 翻译蓝牙耳机已经在华强北卖了半年了,最便宜的款式只要几十元。

除此之外,大厂眼里存在感不高的 AI 翻译机,已经成为华强北的超级 AI 爆款。

在赛格通信市场,几乎每家柜台都立着 "AI 翻译机 " 的牌子,价格在 100 元至 450 元不等,包装上均印有 AI、Intelligent、Smart 等字样。

这些 AI 翻译机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选购,很多老外来深圳的第一站就是来华强北买个翻译耳机。

数据显示,2025 年,华强北部分 AI 产品单店日销突破 2 万台,AI 眼镜月均销量稳定在 1 万台,出口比例近 40%,有些品牌的 AI 闹钟都卖出了百万台。

如今华强北有不少 95 后、00 后老板,靠着 AI 设备赚得盆满钵满,成为华强北的新一代电子主理人。

AI 培训班,闯进小县城

科技概念火不火,先看课程多不多。

靠 AI 赚钱最快、最猛、范围最广的还是 AI 培训。

很多人印象中的 AI 培训课程,还是那些 " 一夜暴富 " 的大饼洗脑的广告。

实际上,现在的 AI 培训课程不仅套路升级,赚钱模式也已经进入下一个 level。

1. 从网红城市杭州杀到二三线县城

最近杭州网红大逃亡的消息,戳破了网红经济的泡沫,杭州这个网红城市也逐渐转型。

自从杭州六小龙爆火后,杭州的科技创业人设就已经取代网红的旧标签,AI 自然也是杭州的创业新风口。

除了以杭州六小龙为首的科技公司,有不少 AI 培训相关的企业在杭州爆发。

有网友表示,过去咖啡馆里坐的都是拍照打卡的网红,现在咖啡馆里坐的都是拿着电脑的 AI 培训师。

如果说杭州 AI 培训企业扎堆,是因为城市自带 AI 创业基因,那二三线城市 AI 培训机构爆发,则是风口的最佳见证。

近两年,不少培训机构将目光放在了二、三线城市,且他们的培训班火热程度不输于一线城市。

一家位于西南某二线城市的 AI 培训机构表示,他们全国各地都有学员,通过夜校 + 线上授课的形式,每月都有两三百名当地学员报名。

这些机构吸引了当地刚毕业的年轻人甚至是宝妈,把 0 基础的人带入 AI 行业,有些承诺月薪 15K 左右,甚至年薪上百万还包分配。

天眼查数据显示,全国涉及 "AI 培训 " 的企业超 21 万家,其中成立一年内的超 6 万家,半年内的达 3.7 万家,这股热潮与当初编程培训如出一辙。

2. 玩法升级,各流派争奇斗艳

从短视频平台看出,目前销量最高的还是初期的 AI+IP 课程,最多能卖出 8 万份。

如今新兴的 AI 培训课程,虽然不如过去的火热,但胜在流派众多且吸引力巨大。

举个例子,短视频平台流行一种" 揭秘流派 ",起号内容就是真人和数字人对比,标题吸睛:三个步骤,1 分钟教你做数字人。

够逼真、够简单、够实用三个杀招一出,不少想赚钱、想学习的人都会被吸引,当然几期教学背后还是引向课程培训。

还有一种 "无私分享党",他们自称大厂离职、AI 高手,免费分享 AI 绘画、AI 剪辑、AI 动画,但精致内容都是抛砖引玉,最后还是以培训为主。

最重要的是,AI 培训吸引的对象,已经从学生、年轻人扩展到了退休老人。

在五花八门的引流视频背后,AI 课程培训俨然成了一座待挖掘的金矿。

AI 培训的火热,从 AI 培训职位的薪资就可见一斑。

在 Boss 直聘上,大部分 "AI 培训师 " 的月薪都超过 1 万,在 1 万 -1.5 万之间,甚至少数 AI、DeepSeek 及相关应用讲师岗位还能开出 2 万 -5 万的月薪。

尽管现在很多培训课程背后有不少套路和陷阱,但有需求就有市场,随着行业规范,AI 培训的钱景不容小觑。

对于普通人来说,AI 不是遥不可及的技术,而是可以借力的工具。

在这场技术与人性的博弈中,真正赚钱的,不一定是懂技术的人,而是懂市场、懂人性、懂规则的人。

不管是用 AI 工作还是靠 AI 赚钱,动起来才是关键。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