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榜 9小时前
解决Siri这座“屎山”,是苹果新掌门的头号任务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苹果公司即将迎来一场重大的权力交接。据彭博 · 社报道现年 64 岁的蒂姆 · 库克最早可能在 2026 年卸任 CEO 一职结束他长达 15 年的掌舵生涯。

但对于消费者乃至整个科技圈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是谁将接过这家市值超过 4 万亿美元的科技巨头?

库克治下的苹果创造了商业史上的奇迹。从 2011 年接任至今苹果市值从 3500 亿美元飙升至突破 4 万亿美元增长超过 10 倍。iPhone 依然是全球最赚钱的消费电子,其产品服务业务年收入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供应链效率更是达到了业界难以企及的高度。

然而这位运营大师也给继任者留下了一道艰深的考题:在 AI 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苹果显得有些落后了。

Siri 的 AI 升级一再推迟,iPhone 上找不到像 ChatGPT 那样的杀手级 AI 应用,Vision Pro 也未能成为 AI 硬件的突破口。如何让苹果的产品在 AI 时代具备竞争力,成为摆在新掌门人面前最紧迫的挑战。

所以无论最终是谁接任 CEO,首要任务都已经非常明确:在保持业务平稳运行的前提下,扭转苹果在 AI 领域被动落后的局面。可这个任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异常艰难。

1

按照苹果的一贯风格,CEO 的接班人选会从内部高管中产生。

彭博 · 社在文章中指出,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约翰 · 特努斯(John Ternus)现在被普遍认为是最有可能的人选。

一位接近苹果高管团队的人士表示," 蒂姆非常喜欢他,因为他擅长做演示,性格温和,从不在邮件中留下争议性内容,而且做决策时极为谨慎。他在很多管理特质上与蒂姆非常相似。" 库克也曾公开称赞特努斯拥有 " 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经验 "。

特努斯是典型的理工男。特努斯拥有宾夕法尼亚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在加入苹果之前,曾在 Virtual Research Systems 担任机械工程师。直至 2001 年,特努斯才加入苹果的产品设计团队,而此后的 20 多年里,他几乎参与了苹果所有主要硬件产品的工程设计工作。

从 2013 年起,特努斯担任硬件工程副总裁,负责监督各种突破性产品的硬件工程工作,包括每一个型号的 iPad、最新的 iPhone 系列和 AirPods。他还是 Mac 向苹果芯片过渡的关键领导者,主导了 M 系列芯片在 Mac 产品线的全面铺开。

2021 年 1 月,前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丹 · 瑞乔(Dan Riccio)转岗去负责 AR/VR 项目时,特努斯接任了这一职位,正式成为苹果硬件工程的最高负责人,直接向库克汇报。

近几年的苹果发布会上,特努斯的出镜率越来越高。他频繁在台上介绍新产品,从 iPhone 12 系列的硬件设计,到 M1 芯片的技术突破,再到最新的 iPhone Air。这些公开亮相既是对他工作成果的展示,也被苹果的投资者认为是苹果在有意培养他。

随着苹果服务在总收入占比中越来越高,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吉(Craig Federighi)在苹果的地位也是如日中天。

他负责 iOS 和 macOS 的开发,这两个操作系统支撑着苹果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转。1994 年第一次加入 NeXT 时,费德里吉当时还是一个刚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的年轻工程师。NeXT 被苹果收购后,他跟随乔布斯回到了苹果,参与了早期 Mac OS X 的开发工作。

2009 年,他重新回到苹果,此后一路晋升,2012 年接替斯科特 · 弗斯塔(Scott Forstall)成为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

费德里吉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效,但是管理严苛。自他接手软件工程团队后,打造了高效的执行文化,这与此前 AI/ML 部门松散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2025 年,费德里吉接手 Siri 的管理职责后,他直接指示团队不惜代价打造顶尖 AI 功能,甚至可采用第三方开源模型。他还组建智能系统团队推进语音指令相关项目,即便过程中与其他部门产生摩擦,仍能聚焦目标推进工作。

还有一个可能性更低的候选人,叫做迪尔德丽・奥伯莱恩(Deirdre O'Brien)。她在 1988 年就加入苹果过,奥伯莱恩当时的职位是运营专员。此后 30 多年里,她几乎在苹果的每个关键部门都工作过:全球运营、全球销售、在线商店。

2019 年,当传奇零售主管安吉拉・阿伦茨(Angela Ahrendts)离开时,奥伯莱恩接手了零售业务,同时还保留了人力资源的职责。这个双重身份让她成为苹果高管团队中唯一一个既管业务又管人的领导者。

奥伯莱恩对苹果文化的理解可能比任何人都深。她亲身经历了苹果从濒临破产到全球市值第一的整个过程,见证了公司文化的演变。

她还负责制定了苹果的人才战略和企业文化政策,在疫情期间协调了全球近 16 万员工的远程办公。但奥伯莱恩最大问题的是,她没有产品和技术经验。

但苹果高层的第一人选,其实是苹果前 COO 杰夫 · 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不过他已于 2025 年 7 月宣布离职。

因此,特努斯能成为焦点,不是因为他最完美,而是因为他在硬件技术、产品经验和领导力之间达到了相对的平衡。

库克是 MBA 背景,从杜克大学富卡商学院毕业后,先在 IBM 工作了 12 年,积累了深厚的运营和供应链经验。1998 年加入苹果时,库克担任副总裁,主管电脑制造业务。

2005 年,库克升任 COO,负责制造业、配送等核心运营业务。再到 2011 年接替乔布斯担任 CEO。库克擅长的是商业运营、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和全局战略。

在他任内,苹果的市值从 3500 亿美元飙升到突破 4 万亿美元,供应链效率达到业界顶尖水平,服务业务也成长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纯硬件技术出身的特努斯,缺乏库克那样的全局商业运营经验。他没有管理过财务部门,也没有从零开始搭建过供应链体系,更没有主导过任何大型的战略并购。

但你要知道,苹果现在已经不再是那个专注于设计产品、销售产品的 3C 公司了,而是一个涵盖硬件软件市值 4 万亿美元的商业巨兽。

技术固然重要,但是新的苹果掌门人还需要战略眼光、胆识、投资方法等等金融和管理知识。特努斯能否扛得起大旗,仍然还是一个问号。

2

然而不管是谁来接替库克,苹果都必须回答文章开头的问题,那就是在全球最火的 AI 这条赛道上,苹果显得有些落后。

扎克伯格在 2025 年 1 月做客《乔・罗根体验》(Joe Rogan Experience)播客节目时直言不讳:" 乔布斯发明了 iPhone。而 20 年过去了,他们仍然在坐享其成。" 此外,他还顺带评价了苹果 Vision Pro 头显性价比不足,称其虽算是苹果近年少有的创新尝试,但初代产品并未获得成功。

2024 年 6 月的 WWDC 上,苹果推出了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这个系统包括系统级 AI 助手 Siri 的升级、跨应用信息整合能力,以及文本、图像生成编辑等功能。虽然听起来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升级,但真实推进起来就变成了苹果式磨洋工。

原本计划在 2025 年推出的新版 Siri,却因为一系列技术难题被推迟到 2026 年甚至更晚。

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屎山代码。根据彭博 · 社透露,苹果工程师为了给 Siri 添加 AI 功能,采取了将其基础设施一分为二的策略,试图在保留旧有功能的同时集成新的大语言模型能力。

可当他们试图将新的 AI 功能与传统功能(比如设置闹钟、发送短信)合并时,整个系统开始出现严重问题。Wonderful Engineering 报道,在内部测试中,这些功能的失败率达到 33% 以上。

同时,新版 Siri 需要能够理解用户的个人上下文,比如根据设备本地存储的信息自动调取朋友推荐的播客节目,或者即时追踪亲属的航班动态。这也就意味着 Siri 需要能够跨应用程序整合和分析多维度数据的能力,可 Siri 目前的架构无法稳定地支持这种复杂的数据联动。

此外,在 Wonderful Engineering 的报道中显示,苹果的软件工程团队希望 Siri 能够像 ChatGPT-5 那样,将一个复杂请求并自动分解成多个步骤,在不同应用之间无缝协作完成任务。但这需要应用开发者提供特定的代码接口(苹果称之为 "app intents"),但目前苹果开发者社区并没有任何关于 app intents 的开发生态。

苹果内部消息人士透露,苹果 AI 部门的一部分开发者已经认为需要 " 从零开始重建这些功能 "。目前,苹果在瑞士苏黎世的一个团队正在开发完全基于大语言模型引擎的新软件架构,内部代号为 "LLM Siri"。这意味着过去一年的大量工作可能需要推倒重来。

苹果 ML/AI 战略高级副总裁约翰・詹南德雷亚(John Giannandrea)在 2025 年初宣布,"LLM Siri" 最早也要到 2026 年春季的 iOS 26.4 版本才能实现。

3

人才流失加剧了这个问题,让苹果对于 AI 的开发进度更慢。

自 2025 年 1 月以来,苹果已有多名关键 AI 高管离职,其中不少被 Meta 挖走,包括负责苹果基础模型与核心生成式 AI 团队的负责人庞若鸣、苹果 AI 搜索与问答系统开发者杨克、苹果机器人 AI 研究团队负责人张健、苹果 AI 高管罗比 · 沃克(Robby Walker)。

更让苹果尴尬的是,他们还要面对来自自家前高管的竞争。2025 年 5 月,OpenAI 以约 65 亿美元收购了 AI 硬件初创公司 io,将前苹果首席设计师强尼 · 伊芙(Jony Ive)纳入麾下。伊芙曾担任苹果首席设计官,是乔布斯的核心助手,曾深度参与 iPhone、iMac、iPad 等苹果标志性产品的设计。

AI 软件不是苹果唯一的问题,还有 AI 硬件。Vision Pro 的市场表现同样让人失望。这款售价 3499 美元的头显设备在 2024 年 2 月上市后,销量一直未能达到预期。数据显示,Vision Pro 自上市以来的销量不足 50 万台。彭博 · 社的新闻称,苹果取消了原本计划推出的低配版 Vision Pro。

市场研究机构 TrendForce 的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 VR 和 MR 头显市场出货量为 960 万台,同比增长 8.8%。Meta 以 73% 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索尼的 PS VR2 排名第二,占据 9%。Vision Pro 虽然凭借 5% 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

库克还留给新掌门人一道加分题,那就是折叠屏 iPhone。根据多方消息,苹果计划在 2026 年推出首款折叠屏 iPhone,可能命名为 iPhone Fold 或 iPhone Ultra。

这款设备采用书本式横向折叠设计,类似三星 Galaxy Z Fold 系列,而不是翻盖式的小折叠方案。展开后,内屏尺寸约 7.8 英寸,接近 iPad mini 的体验;折叠状态下,外屏约 5.5 英寸,保持 iPhone 的便携性。

多个供应链消息显示,这款折叠屏 iPhone 可能采用 24MP 的屏下前置摄像头,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效果。为了保持机身轻薄,苹果可能会取消 Face ID 模组,转而在电源键上集成 Touch ID 指纹识别。

屏幕方面,苹果正在与三星显示合作开发 " 无折痕 " 显示技术,目标是将折痕宽度压缩到肉眼几乎不可见的程度。铰链部分则可能采用钛和不锈钢的混合材质,在确保轻量化的同时保持耐用性。

但这个项目的进展并不顺利。虽然最初的时间表指向 2026 年 9 月与 iPhone 18 系列一同发布,但最新的报道显示,由于铰链等关键部件的设计规格仍在确认中,发布时间可能推迟到 2027 年。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产能规划的调整。

苹果最初计划首年出货 1000-1500 万台,但供应链消息称,屏幕面板的产量已经从 1300 万片下调至 900 万片,实际设备产量可能只有 700 万台左右。这个数字远低于一款旗舰 iPhone 的正常水平。作为参考,iPhone 16 Pro 在 2024 年的年出货量为 2600 万台。

其实摆在苹果新掌门人面前的是两件非常清晰的事情,一是如何接住库克的财产,二是如何带领苹果走向创新。

库克时代的苹果,虽然在产品质量上保持了高标准,但在创新节奏上明显放缓。

根据彭博 · 社报道,很多苹果前员工抱怨,公司变得越来越保守,决策流程越来越冗长,一切都要经过财务评估,一切都要考虑对利润率的影响。这种文化适合优化现有业务,但不利于突破性创新。

目前苹果拥有 6 大硬件产品线,4 个主要操作系统,以及涵盖音乐、云存储、视频、游戏等多项服务业务。而库克接手苹果时,苹果只有 4 个硬件产品线和 2 个操作系统。

因此,新掌门人要考虑的事情比库克更多。此外,根据苹果财报,截止至发稿,该公司现金及等价物储备达 1320 亿美元,净现金 340 亿美元。这是一笔很客观的数字,趴在苹果的账户上。如何使用如何规划,将直接决定苹果的未来。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