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见过面额是三元的纸币吗?别说中国,似乎世界上有这种面额的国家都很少。可是,你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出现概率小?
其实,3 元面额的纸币在各国货币中确实少见。
谈及原因,有这样一种说法,从概率学的角度看,在 1~9 的各种数字排列组合中,3 的出现概率最多只有 18,而 1、2、5 出现的总概率则为 90。
或许你会想,如果有 3 元该多好,出门的时候钱包就不会那么鼓了,但是或许 3 元的出现并不是很方便。
真的就有人测算过,如果使用面值为 "3" 的币种,在流通中出现的概率仅在 16.7% 左右。
同时,在 1~10 的数字里,1、2、5、10 是 " 重要数 ",比如,1 元和 2 元就可以随意组合成 3 元、4 元,或者 5 元等其他面值。
这足以证明面值为 "3" 的货币在实际流通中找零替代的作用并不显著,反而会使货币的票面结构有失衡之感,也就是说,你出门带了很多根本 " 用不到 " 的 3 元钞,不但没有为钱包减重,反而增负。
人民币其实出现过 "3 元 "
其实,人民币并非一直没有 "3 元 "。
早在 1953 年时,在第二套人民币中,中国实际是发行过有且只有一次面额为三元的人民币纸币的。
不过,这种三元面值的人民币虽然由中国国内设计,但由于当时中国印钞技术不过硬,无法独立完成,所以特别委托苏联印制,然后再用火车运回国内发行,所以这款钱币也称为 " 苏三币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整个币身颜色为淡绿色,长约 16 厘米,宽约 7.2 厘米。
" 苏三币 " 整体设计比较对称,正面两端分别标有数字 3,以及繁体三元的字样,下面标注发行时间为 "1953 年 "。正上方印有 " 中国人民银行 " 六个字,中间的图案为井冈山龙源口石桥图景,石桥周围的花边为深绿色,中间的底纹为黄色。
纸币的背面图案是花纹和国徽,中间四种文字,分别是汉、维、蒙、藏文 " 中国人民银行三元 " 字样。
但是,后来由于当时的一些政治问题,1964 年 4 月 14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通告,决定从 1964 年 4 月 15 日开始收回 " 苏三币 ",限期一个月,5 月 15 日停止收兑和流通使用。因此,1955 年正式流通的苏三币,经历了前后约 9 年时间终结束。
来源:国是直通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