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 5小时前
直营大退潮,腾势、鸿蒙智行、极氪等品牌三四线门店转为加盟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文 | 电厂,作者 | 翟芳雪,编辑 | 高宇雷

在非一线省会城市见到国产新能源汽车直营店,可能将成为一件难事。

进入四季度,多家新能源汽车品牌传来大面积渠道变革的消息。在社交平台,腾势河北、河南、浙江、广东等地区多名销售员工表示其所在直营店关店或转让给经销商,其中一名销售对「电厂」表示腾势或将在全国范围转成经销商渠道,仅保留一线省会城市直营店面。

鸿蒙智行也开始大范围裁撤直营店,广东、四川、江苏等地已开始变革,相关人士向「电厂」透露,鸿蒙智行直营店未来亦将只在一线城市保留。多名鸿蒙智行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其大部分为经销商形式,直营店中也多为类直营,纯直营很少。

一名广东的鸿蒙智行直营店员工告诉「电厂」,其所在城市被选中转经销商的门店销售,会调去其他直营门店。比如 A 店与 B 店各有 10 名销售,但 A 店被改经销商,就全部调去 B 店,等于 B 店有 20 名销售,从而提高 B 店的目标,这样造成销售之间的激烈竞争,达到优化的目的。

极氪同样在加速调整。一名浙江极氪直营店店长表示,他今年 6 月刚入职,不到几个月直营体系就开始向经销商转型," 这种变化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事实上,此举并非毫无预兆。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极氪科技副总裁林杰曾在 7 月明确表示:极氪在一线、二线城市坚持直营;在已布局的三线城市中,效益较好的区域仍采用直营;而在空白的三四线城市,则将使用代理模式。

去年 5 月,阿维塔已将 90% 的门店转为经销体系,仅在核心一线城市保留直营。小鹏汽车早在 2023 年就开启授权模式,今年同样关闭了不少直营店。浙江一家小鹏直营店销售李天(化名)告诉「电厂」,厂家希望直营员工转到经销商以减少赔偿成本,但由于收入下降,更多员工倾向于拿 "n+1" 离开。

撤离直营已经成为了一种行业默契。杰兰路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位于商圈的汽车门店全面收缩。与一季度相比,三季度腾势减少 34 家商圈店、领克减少 36 家、小鹏减少 37 家,比亚迪海洋网减少 63 家、王朝网减少 84 家 …… 商圈店数量的下滑,正是直营体系收紧的直观信号。

近些年新能源汽车的直营热逐渐冷却。从 " 纯直营 " 转为 " 直营 + 经销 " 混合模式,如今一些品牌甚至回到 " 纯经销 "。

成本高企、价格失序、服务滑坡:直营体系陷入恶性循环

直营模式成本高昂。按照业内人士测算,一家约 200㎡的直营展厅,仅租金、管理费、停车费和员工薪酬等基础支出,每月便需约 40 万元,全年运营成本高达 400 万至 500 万元。如果一个品牌在全国布局 300 家直营店,仅维持运营的成本就要至少 12 亿元。

这些投入未必换来销量。一些直营店虽然承担了品牌曝光的职责,却长期 " 烧钱 ",月销量只有两位数,甚至个位数。" 虽然经销商卖车要给利润,但相比直营店巨大的运营成本,经销商显然更划算。" 李天对「电厂」说。

随着市场成熟,直营店 " 赔本赚吆喝 " 的价值不断下降。新能源汽车已步入高速发展期。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 10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首次突破 50%,达到 51.6%。在此背景下,许多品牌已具备足够的市场辨识度,直营体系在品牌和体验上的增量效应开始边际递减。

比成本更致命的,是持续两年的价格战。2025 年 9 月,中国新能源车成交均价下降至 15.8 万元,首次跌破 16 万元。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 年 9 月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跌至 4.4%,创近期低点;2025 年 1-9 月行业利润率为 4.5%,虽好于 2024 年但仍处历史次低。利润空间被压缩到极致,关闭直营成为企业回血的重要手段。

一名经销商人士给「电厂」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品牌有 5 款车、300 家加盟店,每家店交 500 万 -1000 万元保证金,仅保证金收入就至少 15 亿元;再按 " 每款车 4 个配置、3 个颜色、单车 30 台库存、10 万元批发价 " 计算,加盟商手里总库存价值可达 45 亿元,合计为主机厂贡献 60 亿元收入,并且销售和售后成本由经销商承担。这对于主机厂而言诱惑巨大。

而开放经销商渠道注定会加速直营的衰弱,尽管主机厂采取一些手段限制经销商压价,但实际上直营店仍深受其害。李天告诉「电厂」,10 多万元的小鹏 MONA M03,经销商比直营店便宜几千元;另一名广东的直营店销售表示,有小鹏 P7+ 的授权店直接给顾客返 5000 元," 差这么多真没办法买直营 "。

大量消费者出现 " 直营看车、经销商成交 " 的行为模式,使直营店进一步失血,而主机厂会根据直营店的长期亏损情况做减法,形成加速淘汰直营的循环。

直营店的生存状态不稳定会直接导致员工流动大、执行有偏差,从而动摇直营店最基本的服务质量。社交平台上,一名消费者表示自己下单某品牌车型后被拉进一个包含销售在内的 6 人服务群,但除销售外其他人员职责不明,沟通混乱,订单提交多日也无人主动跟进。服务流程模糊、责任不清,让直营的 " 体验优势 " 名存实亡。

为什么要在核心城市保留直营?

尽管大多数主机厂已经无法从直营体系中获得充分收益,但它们仍选择保留一线城市直营店,而非彻底转向全经销商模式,原因并不复杂。

首先,一线直营店承担着品牌与消费者直接交流的前端窗口,能更及时、准确地掌握用户需求和市场反馈,为产品迭代提供重要依据。其次,一线城市人流大、保有量高,直营店更容易达到盈亏平衡,同时能维持品牌曝光和形象。

除此以外,一线城市直营店在售后体系上的盈利能力明显更强。以坚持直营的特斯拉为例,据 AC 汽车报道,特斯拉在一二线城市的钣喷中心选择以直营为主,四五线城市则开放授权。一二线城市保有量大、事故车多,使得直营钣喷中心业务量足够充裕。

特斯拉能够通过 APP 和 400 电话就近分配事故车流量,直营店享有优先权;同时特斯拉新车保费较低,可以与保险公司直接沟通获取更高定损价格,使直营店利润水平显著高于授权店。

财报数据同样证明其售后能力:2021 年特斯拉汽车服务收入为 38 亿美元,占营收 8%,毛亏损率 2.7%;到 2024 年,汽车服务收入增长至 105.3 亿美元,占营收 10.8%,毛利润率提升到 5.8%。

新能源车的维修壁垒也让直营售后具有天然优势。由于整车集成度高、零部件高度定制化、软件加密严格,第三方维修厂几乎无法实现编程、数据导入等操作,而直营店采用 " 只换不修 " 模式,维修更换费用明显更高。据业内反馈,直营售后报价往往是第三方维修的 2 至 3 倍。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