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十五运会正在粤港澳三地火热进行中。广东省 21 个地级市也借由这场赛事,透过 " 城市体育性格 " 这一超越奖牌、穿透赛场、直抵城市精神内核的概念,找准了自己的体育定位,让 "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 " 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城市体育性格,它挣脱单一的竞技成绩标尺,揭示了城市内在软实力,更为广东二十一城打造出一张张动感十足的魅力名片。

超越竞技,体育性格是城市资源的精准提炼。体育性格的形成,绝非无源之水。它源于对城市特有资源的深刻理解与创造性转化。广州以 " 多元开放 " 为体育底色,将国际赛事中心的定位落到实处,通过对 30 个体育场馆的 " 微改造 ",让老场馆焕发新活力。195 家城市合伙人共同助力国际赛事中心建设,彰显 " 场馆不怕老、企业不怕小、赛事不怕多、朋友不怕多 " 的发展智慧。潮州将 " 一杯工夫茶,一局黑白棋 " 的闲适雅韵融入市民生活,让围棋在牌坊街、广济桥畔落地生根。清远以 " 漂流 " 为支点,拓展 " 漂流 +" 多元场景,实现赛事流量向旅游留量的高效转化。体育渗透进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市民可感、可及的生活方式。而找准自身的体育性格,正是各地立足本土、因地制宜,构建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共生生态的智慧体现。
彰显软实力,体育性格是文化与生活的深度融合。体育性格更深层的价值体现在对城市文化与生活的传承和重塑之中,是市民精神面貌和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佛山龙舟竞渡,一句 " 宁可煲烂,不可扒慢 " 的俗语,道出了这座城市奋勇争先的集体品格,龙舟文化早已超越运动本身,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汕尾的 " 弄潮 " 精神,借由帆船运动与生俱来的开拓气质,融入年轻一代的成长记忆,塑造着面向未来的城市气质。深圳则以 " 务实、创新、开放、包容 " 的特质,驱动科技与体育深度融合,从人形机器人火炬手到跨境马拉松无感通关,展现了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魄力与效率。体育于此,已成为凝聚市民认同、涵养城市精气神的重要载体。
协同共进,体育性格勾勒区域发展合力。广东二十一城体育性格的百花齐放,共同描绘出一幅多元共生、协同共进的壮丽图景。十五运会实践着 " 把一个城市群当一座城市用 " 的创新理念。各城市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从广州的国际赛事活力到深圳的科技办赛创新,从汕尾的 " 帆船之都 " 到肇庆的 " 柔道之城 ",这些基于自身资源和文化特色打造的体育品牌,避免了城市间的同质化竞争。差异化的体育名片共同编织成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强劲发展的协同网络,彰显出强大的区域凝聚力与发展合力。
从大湾区的世界级赛事中心到粤东西北的特色体育名城,广东正以一场全运会,撬动整个大湾区的体育性格塑造与城市能级提升。体育,不再仅仅是竞技场上的输赢,更是文化传承的当代载体、经济发展的新兴动能、市民认同感与归属感的精神源泉。塑造鲜明的城市体育性格,其意义远超出体育运动本身,它促进了文旅体商深度融合,更强化了城市群的内在凝聚力。
广东的每一座城市,都在这场办赛兴城的创新实践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与腔调。未来,我们来到广东,可以在东莞球馆看一场热血篮球,前往揭阳武馆体验非遗拳法,再到河源野外进行一场森林徒步 …… 于运动的节奏中感受城市的温度,在共同的呐喊里找到精神的归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