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 3小时前
第三个“三年”,阿里再次延期收购申通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11 月 17 日晚间,申通快递公告称,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与阿里巴巴签署《购股权延期协议二》,阿里方面对申通快递的购股权行权期再度延长至 2028 年 12 月 27 日。

11 月 18 日,申通快递收跌 5.87%,每股报 14.28 元。

这并非双方首次调整行权期。

2019 年,在阿里巴巴以近 47 亿元入股申通快递控股股东后,申通快递实控人又与阿里巴巴签订另一项重磅协议——《购股权协议》,赋予阿里巴巴或其指定第三方自 2019 年 12 月 28 日起三年内(即行权期至 2022 年 12 月 27 日止)购买上市公司股权的权利,总行权价格为 99.82 亿元。

协议签订后,阿里方面曾在 2020 年增持申通快递,但并未全部行权。2022 年 12 月 27 日,在三年行权最后期限,申通快递与阿里方面签署了《购股权延期协议》,调整了行权期限和行权价格。

如今,同样的戏份再度上演。

张力 / 摄

" 三年复三年 "

11 月 17 日,申通快递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陈德军和陈小英、股东上海德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 " 德殷投资 ")的通知,与阿里巴巴签署《购股权延期协议二》,将购股权行权期延长至 2028 年 12 月 27 日。

公告强调,《购股权延期协议二》项下的股权 / 股份转让尚未发生且未来阿里网络是否行权、拟行权的比例尚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协议签署不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也不会对公司的内部治理和规范运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不过,如阿里网络根据协议的约定进一步行使购股权并完成相应股权 / 股份转让,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可能会发生变更。从昨日的公告来看,申通快递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仍是陈德军和陈小英兄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再度调整行权期,延长至 2028 年,上述延期协议还将行权价格从折合每股价格人民币 16.50 元调整至 16.413 元。

阿里对申通的购股权事宜可追溯至 2019 年。在电商迅猛发展阶段,阿里巴巴曾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构建了一个庞大的 " 快递王国 "。在陆续投资百世、中通、圆通之后,阿里巴巴与申通快递最终于 2019 年 " 牵手 "。

当年 3 月,阿里通过投资 46.6 亿元,间接获得申通快递 14.65% 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19 年 7 月,双方首次签订《购股权协议》,赋予阿里巴巴或其指定第三方自 2019 年 12 月 28 日起三年内(即行权期至 2022 年 12 月 27 日止)购买上市公司股权的权利,总行权价格为 99.82 亿元。

协议签订后,2020 年 9 月,阿里巴巴投资 32.95 亿元,增持申通快递 10.35% 的股份,累计间接持有申通快递上市公司 25% 的股份。在约定的原行权期 2022 年 12 月 27 日到期前,阿里仍可购买申通 21% 的股份。

不过,2022 年 12 月 27 日,阿里方面与申通快递签署延期协议,将行权期延期至 2025 年 12 月 27 日。如今,行权期将至,双方于 2025 年 11 月 17 日签署了《购股权延期协议二》,开启了又一个的 " 三年之约 "。

行业分化继续

今年下半年," 反内卷 " 成为快递行业关键词。

国家邮政局明确反对 " 内卷式 " 竞争,行业竞争趋于理性。据国家邮政局数据,今年 7 月、8 月、9 月,全国快递业务量的同比增速分别为 15.1%、12.3%、12.7%;快递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速分别为 8.9%、4.2%、7.2%。

在此背景下,申通快递走出长达两年半的降价周期,第三季度内,月单票价格分别为 1.97 元、2.06 元、2.12 元,环比逐月攀升。但与此同时,其业务量增速逐月放缓,其中 9 月更是放缓至个位数 9.46%,已连续五个月跑输行业大盘。从市场份额来看,今年前三季度,申通快递的市场份额稳定在 13% 左右,在加盟制快递的竞争格局中仍落后于中通、圆通。

申通快递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 385.70 亿元,同比增长 15.17%;归母净利润为 7.56 亿元,同比增长 15.81%。不过,前三季度,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 28.55% 至 19.28 亿元。申通快递在财报中表示,主要系本期公司月结客户收入规模上升和公司减少末端加盟商面单预收款所致。同期,其负债总额合计 175.98 亿元,负债率达到 63.1%。

" 未来的市场结构将呈现出’强者恒强’的特征。" 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指出,结合当前快递行业的发展态势来看,头部企业的综合优势愈发明显,而 " 弱势 " 企业的生存空间持续受到挤压," 最终市场资源与核心业务将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快递行业分化进程预计会进一步加剧。"

新的竞争态势下,申通快递也在讲述新故事。11 月 3 日,申通快递宣布,收购丹鸟物流 100% 股权的交易已顺利完成交割,丹鸟物流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正式成为申通快递全资子公司旗下的核心资产。丹鸟物流主打国内品质快递及逆向物流,在揽派端上门率、时效性上具备优势,申通快递曾表示,通过本次交易,公司战略性地切入高端市场,抓住在区域配送、即时零售等新兴商业场景的机会,丰富公司业务产品矩阵。

这一收购背后,物流体验在电商平台竞逐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电商平台需要回应平台商家的核心诉求,当大量商家‘用脚投票’,要求提供高品质物流选项,并要求平台改变物流评价机制时,电商平台不得不做出改变。" 赵小敏指出,比如于阿里而言,在与拼多多、抖音、京东的激烈竞争中,当 " 顺丰包邮 " 已成为其他电商平台的宣传利器时,其必须通过优化物流体验来提升商家和用户的平台粘性。

事实上,今年以来,阿里巴巴已在快递布局上做出改变。今年 6 月,淘宝天猫宣布联合顺丰推出 " 极速上门 " 服务,消费者选购 " 顺丰包邮 " 标识商品,可享受顺丰包邮、送货上门、明日送达等服务。与此同时,阿里方面持续收缩对 " 通达系 " 快递公司的持股,包括曾数次减持圆通,使得阿里及菜鸟等一致行动人对圆通持股比例下降至 18.75%;另外,阿里对韵达的持股比例也从 2% 减少至今年上半年的 0.71%。

在此背景下,阿里购股权行权再度延期,也给未来双方的关系增添了不确定性。赵小敏对记者表示,未来阿里网络是否行权、拟行权的比例尚存在不确定性。即便阿里决定行权,此次交易仍需满足多项先决条件,这些条件届时能否达成尚存在变数。

记者 秦铭蔚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