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故事会 1小时前
百度“错位”:AI火热,业绩遇冷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AI 红利滞后,未能 " 止跌 " 百度。

采写 / 江城子

编辑 / 万天南

百度单季度净亏损 112 亿?

先别担心,高额亏损主要是长期资产减值所致。如果剔除这一因素,归属百度的净利润为人民币 26 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归属百度的净利润则是 38 亿元。

百度财报没那么坏,但绝对谈不上好——本季度百度核心营收 247 亿元,同比下降 7%。

核心营收下跌,是因为占比营收六成的在线营销太不给力,本季度营收 153 亿元,同比大减 18%,这也是自 2024 年 Q2 以来,百度在线营销收入连续 6 个季度下滑。

对比大盘,QuestMobile 报告披露,2025 年 Q3,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达到 1875.1 亿元,同比增长了 6.4%;对比友商,本季度,腾讯营销服务业务收入更是同比大涨 21%。

大盘很稳健,同行在大涨,为什么百度的在线营销却这么不争气?

存量业务不给力,百度期待扭核心叙事——本季度,百度首次披露 AI 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 50%。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何俊杰在财报会议上解释称,百度拥有丰富的人工智能业务矩阵,此举要 " 帮助投资者更清晰地把握业务价值核心驱动力 "。

假如百度可以完成 AI 叙事的切换——参考 OpenAI,以 130 亿美金的营收和巨额的亏损,撑起 5000 亿美金的估值,也许百度可以迎来一场价值的重估。

百度到底何时能实现青黄交接,用 AI 扛起增长的大梁?

广告主爱不爱百度?

在线营销收入大跌的百度,其实并不缺流量。在上市互联网公司中,其流量和腾讯、阿里近乎持平,处于第一梯队。

QuestMobile 发布的《2025 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披露,截至 9 月末,腾讯、阿里、百度企业流量分别为 12.68 亿、12.51 亿、11.21 亿,BTA 断层领先。

不差流量的百度,为何在线营销收入,却和同梯度的腾讯、阿里差了一大截?今年 Q3,腾讯营销服务收入为 362 亿元,同比大涨 21%,规模是百度的两倍有余。

原因很简单,搜索(百度)的流量没有社交和短视频(抖音、微信)、电商(阿里、拼多多、京东)值钱——从曝光到留存、交易的链条越短,流量流失风险越小,广告价值也就越高。

这从 CTR 的报告中也可见一斑。

电商广告因其品效合一的特性,如今已经跃升第一大互联网广告,2024 年,电商广告以 28.15% 的市场份额继续占据主导。

在互联网广告金主中," 美、护、健 " 主导的消费行业,是最舍得撒钱的头号金主,而这些行业的投放预算,更愿意向靠近交易场景的电商平台、用户粘性高的短视频平台倾斜。

厚此薄彼的趋势之下,短视频 + 电商 + 社交三巨头稳固,占据核心广告场景与品牌运营阵地。淘宝、抖音、微信也顺势成为了广告主(包括 20+ 主行业)最爱的前三大硬广投放媒介,而流量与腾讯、阿里持平的百度,则滑落至第九位。

面对广告主们流失的趋势,百度也在出手应对。

除了用 AI 提升搜索的商业化能力外,百度主动对电商业务发起冲锋。

眼下,达人带货佣金高企,而且头部主播分身乏术,百度嗅到了机会,试图通过数字人直播,分羹电商红利。

几天前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曾亲自站台,与罗永浩数字人对话。随后,百度宣布 " 罗永浩 " 同款慧播星高说服力数字人技术向全球开放——帮助带货主播克隆自己的数字人,让人人都能成为超级主播。

另据百度披露,数字人已成今年双 11 的最大增量,83% 的商家使用数字人开播,数字人开播规模同比增长 119%,GMV 提升 91%。

不过,目前数字人的收入贡献仍然处于低位,李彦宏曾透露,二季度数字人产生的收入环比增长 55%,约为 5 亿元。同期,百度核心收入为 263 亿元,以此测算,数字人业务的营收贡献不足 2%。

百度也布局了电商业务。2023 年 5 月,百度优选正式上线。另据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罗戎在财报会议中披露,百度在人工智能搜索中测试电商组件,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电商组件所创造的日交易额峰值接近 600 万元,不过这个 GMV 不足其他平台零头。

因此,《财经故事荟》判断,百度未必奢望电商业务做强做大,电商更像是百度探索 AI 变现能力的试验田,比如验证数字人直播带货的价值等。

AI 收入何时挑大梁?

在线营销不给力,百度重启一套新的 AI 叙事体系——本季度,首次完整披露 AI 业务收入。

这些 AI 收入可以分为三块:强劲增长 33% 的 AI 云;萝卜快跑全球化加速,本季度订单同比增长 212%,飙升至 310 万单;在移动生态中,智能体和数字人等 AI 原生商业化也在高增长。

AI 商业模式逐渐清晰,但何时能转变为可量化的营收和利润等?

对于持续下滑的在线营销板块,AI 试图扮演起 " 拯救者 " 的角色。这个切口毫无疑问很正确——在 AI 的落地应用中,如果说有些领域存在 " 拿着锤子找钉子 " 的嫌疑,那么,营销领域则恰恰相反,属于 " 一堆钉子等锤子 " ——营销中存在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等待 AI 来解放。

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何俊杰对此展望到,百度 AI 原生营销服务," 通过提升用户参与度、优化互动模式并提高投资回报率,推动百度广告业务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

本季度,人工智能原生营销服务营收占百度核心在线营销营收的比例已达 18%,较去年的 4% 大幅提升,百度 AI 原生营销收入达到了 28 亿元,同比增长 262%。

有了 AI 加持,本季度在线营销营收却依然大跌 18%,显然,AI 红利似乎还没得到充分验证。况且,百度在线营销面临的问题是源头性的——广告主们更爱电商、社交、短视频,AI 入场,难以改变搜索场景的天然弱势。

相比之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则是百度绝对的强势领域。

2025 年 Q3,萝卜快跑提供的全无人自动驾驶订单飙涨到 310 万单,同比增速较 Q2 的 148% 加速至 212%。

李彦宏此前曾预测,到 2025 年,Robotaxi 的综合服务成本将比人工驾驶更低,当服务订单迈过 5000 万订单大关时,Robotaxi 的成本将降低八成,将低于普通快车的服务均价,也有机会实现常态化盈利。

不过,截至 2025 年 11 月,萝卜快跑的累计出行服务订单仅有 1700 万单,与李彦宏前述提及的 5000 万订单临界点,依然相距甚远。

好消息是,萝卜快跑的安全性已经得到充分验证,迄今为止,从未发生过人员重大伤亡事故,平均每行驶 1014 万公里才会出现一次气囊弹出事故,相比之下,谷歌 Waymo 每行驶 454 万公里就会出现一次安全气囊弹出事故,安全性更是远远高于人类驾驶员。

萝卜快跑的主要挑战在于政策面何时愿意放开,因为担心无人驾驶推广替代人类司机,触动就业民生,主管部门一直相当谨慎。如果政策不能彻底放开,何谈规模和利润?

不过,《财经故事荟》依然看好萝卜快跑的长期变现潜力。一来,萝卜快跑技术和安全性上得到了验证;二来,萝卜快跑具有品牌上和用户认知上的先发优势;三来,萝卜快跑在场景上可以与百度地图的打车入口结合;四来,萝卜快跑在全球化上冲得很猛,截至 10 月,已经全球落地 22 城,未来海外也能贡献收入。

据市场研究机构 IHS Markit 发布的《中国自动驾驶市场和未来出行市场展望》预测,2030 年,Robotaxi 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1.3 万亿左右,在整个共享出行大盘中占比过半,有望超越网约车规模。

在云计算上,百度入场不算早,份额也比第一梯队的阿里云差距不小,胜在增速尚可,本季度 AI 云增长 33%,其中 AI 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的订阅收入同比增长 128%。

此外,AI 应用方面,Q3 收入达 26 亿元。财报显示,AI 应用涵盖了百度文库、百度网盘、数字员工等多款旗舰型产品,大部分 AI 应用采用高粘性的订阅模式,可持续带来收入。

AI 已经内嵌到百度各大业务板块,看起来,百度的确正在变成一家 AI 公司。

AI 叙事,能否重估百度?

百度重仓 AI,既是押注未来,也期待在资本市场迎来价值重估。

AI 概念股如今深受厚爱。OpenAI 年营收 130 亿美金,估值 5000 亿美金;就连蹭着 OpenAI 对手概念的初创公司 Anthropic,也得到了微软、英伟达的投资,估值已达 3500 亿美元;AI coding 明星公司 Cursor,刚成立三年,估值就逼近了 240 亿美金。

回看百度,当下市值刚刚超过 400 亿美金——百度的自我定位,和资本市场对百度的评估,存在明显的错位。

在 AI 上,百度入场很早,但能否笑到最后更重要。比如百度文小言,是百度 To C 的原生 AI App ,上线几乎是最早的,但据 Questmobile 披露,其 9 月的月活用户刚刚超过 500 万,在 原生 AI App 月活用户排行榜上名列第九,与字节旗下豆包(1.7 亿月活)、DeepSeek ( 1.4 亿月活 ) 、腾讯旗下元宝(3285 万月活)等,均相距甚远。

对于外界质疑百度 " 起大早赶晚集 " 的说法。李彦宏倒是很坦诚,他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冒犯,百度内部也研讨过相关问题,答案是创新的特点就是大多数会失败,如果一件事的成败几乎完全取决于技术的先进性,那么百度的成功概率就会大不少。

换句话说,百度在技术上领先,但未必可以顺势转化为产品、用户量、营收规模上的同步领先。

不过,就李彦宏最近在百度世界大会上的发言来看,他依然非常乐观," 当 AI 能力被内化,智能不再是成本而是生产力 ",随着 AI 效果涌现,百度的 AI 技术红利,还有释放空间。

比如,在无人车上,李彦宏就相当乐观,他引述了投资机构 ARK 的研究数据表态,至 2030 年,美国 robotaxi 每英里成本降至约 0.25 美元,打车需求则放大 5 到 7 倍," 当打车足够便宜足够方便的时候,需求就被激发出来了。无人车会成为人们一个全新的、移动的生活空间,带来非常多的新可能。"

而在 AI 重构搜索,进而挽救其传统广告业务上,李彦宏也充满期待," 绝大多数的搜索结果都是由 AI 生成的,而且首条结果的富媒体化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 70%。"

如我们前文所述,百度确实在 AI 技术储备上具备优势,而且 AII in AI 的决心也相当坚决。

但具体而言,AI 重构搜索、自动驾驶等业务上,也都存在不同挑战。前者的挑战在于广告主更偏爱电商、社交、短视频,AI 扭转场景上的弱势不甚容易。后者的挑战则在于政策层面能否放开,让萝卜快跑得以放量快跑、降低边际成本、实现规模化利润。

关关难过关关过,百度还要继续打硬仗。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