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
作者 | 温颖颖
"Lululemon 要警惕开市客了。"
一个是卖瑜伽裤的中产品牌,一个是靠 5 美元烤鸡出圈的仓储式会员超市,却越来越频繁地被放在一起讨论。
理由很简单:2025 财年,开市客(Costco)已悄然成为全球服装巨头,服装业务的销售额高达 97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691 亿元)。
这个体量,不但超过了 Prada 集团(2024 年营收 58.8 亿美元)、Coach 母公司 Tapestry(66.7 亿美元),甚至开始逼近 Lululemon(106 亿美元)、安踏集团(708.26 亿元人民币)。
更令人意外的是,它不仅卖得多,还长期保持高速增长。2019 — 2024 年间,开市客服饰销售额累计增长 40%,年复合增速接近 7%;同期,中国服装市场 CAGR 仅 4.64%,美国更只有 3% ——行业在放缓,唯独它逆势提速。
有研究把原因归结为 " 更多人去超市买平价衣服 ",但这个解释的说服力还不够。开市客既卖平价基础款,也卖爱马仕、拉夫劳伦等高端品牌;更关键的是,隔壁同为仓储超市的山姆,同期服饰业务只涨了 21%,开市客依旧鹤立鸡群。
所以," 买烤鸡时顺手带件衣服回家 ",到底只是是段子,还是真有不可思议的魔法?
开市客 "old money 批发市场 " 的名头,不是白叫的。
走进开市客买衣服的人,大体两类。
第一类:专门来淘宝的。
那些在专卖店里要配货、要排队、要听销售念经的爱马仕铂金包,到了开市客,全都像 " 摆地摊 ":看上了自己拿走,不用配货,不用预约,不用 " 维持关系 "。
当然也别指望有精致包装,爱马仕在这里,也是透明塑料袋伺候。
但对比被直接挂在铁架子上的 Burberry 风衣,被堆成小山的拉夫劳伦卫衣,甚至连柜台都没有、放在台面上的 YSL 和 DIOR 包包——爱马仕这个 " 待遇 ",已经算很体面了。

" 奢侈品跟几十块牛仔裤放在一起卖?" 许多第一次来逛开市客的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但转念一想,这恰恰是开市客的魅力:
它把奢侈品 " 拉下神坛 ",顺应了年轻人对 " 文化溢价 " 的反感。
社交媒体上," 奢侈品涨不动价 "" 认知定价失调 " 的讨论越来越多。奢侈品牌立了几十年的 " 高傲人设 ",被越来越多人不屑。
而开市客,正好戳在了这个时代情绪点上。
价格也是开市客的必杀技:原价 5700 元的 Burberry 衬衫:1699.9 元;原价 4000 元的 Patagonia 外套:1277.7 元;原价 1700 元的拉夫劳伦帽衫:829.9 元 ……
一个个比五折还低的价格牌,仿佛在你耳边低语:" 羊毛不薅,是对不起自己。"
2023 年开市客杭州店开业,三只爱马仕包 20 分钟抢光,还一度冲上热搜。

第二类在开市客买衣服的人,则是冲着 " 闭眼入 " 去的。
这一类人不是来抢奢侈品,而是来买开市客自有品牌—— Kirkland Signature。
如果说 " 时尚的尽头是开市客 ",那么 Kirkland 就是终点站。意味着你已经放下了对潮流的执念,因为该品牌旗下全是基础款。
从卫衣到夹克、从睡衣到袜子,均以纯色为主,也几乎看不到特殊剪裁等设计小巧思。一些有图案的衣服,也只是被印上了 "COSTCO" 商标,以至于被吐槽 " 更像员工服了 "。
有意思的是,买这些普通乃至朴素衣服的,并非中老年人,而是年轻人居多。截至 2025 财年,开市客拥有 8100 万付费会员、同比增长 6.3%,其中近一半新注册会员年龄在 40 岁以下。
他们看中的,恰恰是 " 基础款怎么穿都不至于出错,不用费脑子思考 "。价格也符合 " 基础预期 ",159.9 元的夹绒外套、约合人民币 14 元的内衬毛衣、80 元的儿童羽绒服 …… 做消费决策时,似乎不需要有太多心理负担,闭眼买不踩雷。

尽管市面上关于 Kirkland Signature" 是否杂牌 " 的质疑不绝于耳,其还曾因此惹上官司:今年 7 月,其因运动外套、休闲长裤等产品与 Lululemon 的设计相近,但售价远低 Lululemon,而遭到起诉。
但讨论声浪很快就褪去,最终留在网上的,只有一句 "Lululemon 平替 " 的戏称,反向给开市客做了一波宣传。
问题来了:把衣服卖得如此有性价比,开市客到底怎么做到的?
答案,其实藏在供应端。
开市客的服饰逻辑,说穿了就一句话一句话:" 只卖基础款。"
开市客创立以来,走的都是极简单品模式,为了把 " 提前替会员精选 " 这件事做到极致,开市客把 SKU 压缩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数据显示,整个卖场 SKU 只有 4000 个,相较传统超市的 2 万 SKU,少了接近 80%;服饰业务的核心 SKU 更是只有 200 个,每个品类仅保留 2-3 个核心爆款。
这意味着什么?更低的试错成本、更少的积压、更高的周转速度,以及更敢压价的采购权。基础款不靠潮流吃饭,不会因为风口一过就卖不动——纯色羽绒服永远有人买。
为了进一步提升效率,开市客还偏爱 " 捆绑式售卖 "。
网上常见的吐槽是:" 六件 T 恤被捆成一捆,像在卖大白菜。" 但这正是开市客的算计:通过捆绑,提高单次出货量、缩短清货周期,换来大批量采购的底气,让平均成本持续下降,议价权进一步增强。
据报道,开市客通常以季度为采购节奏,和供应商签的多是 " 一次性订单 ",不给反复调整和犹豫留太多空间。
与此同时,开市客几乎不做营销。服饰类目长期 " 零宣传 ",直到今年 9 月,才第一次尝试与耐克合作推出联名足球鞋—— Kirkland x Nike SB Dunk Low。整个 2025 财年,开市客整体的 " 市场、销售与管理支出 " 为 250 亿美元,仅占当期营收的 9%。
极简 SKU 带来的周转效率与成本优势,使得开市客即便把衣服卖得很便宜,依然能赚得盆满钵满。其服饰板块毛利率只有 14%-15%,远低于 ZARA、H&M 那种 50%-60% 的快时尚毛利,但凭借体量支撑,2025 财年依旧做到了 97 亿美元的销售额,比不少时尚品牌还高。
更关键的是,这套模式叠加 8000 多万会员基础,为开市客吸引来了另一类 " 隐形供货商 ":奢侈品牌。
Telsey 咨询集团董事总经理 JoeFeldman 曾透露,很多零售商愿意把尾货卖给开市客,虽然赚不了多少钱——因为开市客在知名品牌上坚持 " 加价不超过成本 14%" 的铁律,态度一向强硬。
那为什么品牌不在自己店里清货?业内的共识是:频繁打折伤调性。尤其奢侈品,调性就是灵魂,灵魂坍塌了,商业模式就站不住了。
于是,双方达成一种默契:" 你有库存压力,我有价格心智。"
品牌清库存、开市客强化 " 物美价廉 " 印象,各取所需。一个相互倚靠、又极度微妙的商业闭环,就此成形。
过去一年,开市客卖出了 2.45 亿份热狗套餐、1.57 亿只烤鸡,以及长度足以往返月球 200 多次的卫生纸。
开市客的主业仍然是日用快消,这才是真正撑起它万亿体量的根基。2025 财年,开市客营收 2752.4 亿美元(约 1.96 万亿元)、净利润 81 亿美元(约 575 亿元)。
社媒上,开市客与山姆、BJ ’ s 并称为 " 全球三大仓储会员店 ",但从业绩看,开市客早就与友商拉开数倍差距,即便放眼全球零售市场,也能排进前五,仅次于沃尔玛集团、亚马逊、施瓦茨集团和奥乐齐。
再看那 97 亿美元的服装业务,放在这盘子里确实只是 " 副业 "。难怪不少消费者困惑:" 卖熟食不更赚钱吗?烤鸡和热狗才是开市客的图腾,衣服凭啥挤进来?"
答案可能很简单:卖衣服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你多待一会儿。
买快消品的节奏非常统一——拿了就走;但服饰不同,它具有天然的 " 停留属性 "。你愿意顺手看看新品,花点时间摸面料、比价,甚至下次来又发现一批新品牌在折扣。
服饰不是主战场,却是 " 延长停留时间、增加黏性 " 的最佳引流道具。
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会员费,才是开市客真正的利润引擎。2025 财年,开市客的会员费收入 53.23 亿美元,占净利润的 65.7% ——近乎 2/3。
这意味着:开市客本质上不是做零售赚差价,而是在做 " 中产服务业 "。
于是你能看到更多 " 给会员甜头 " 的动作:奢侈品摆在显眼位置,服饰毛利率压到仅约 15%,高级会员享有 30 – 60 分钟提前进场,在线配送满 150 美元送 10 美元折扣额 ……
这套打法非常有效。早在 2020 财年,其全球会员续费率接近 90%;去年第四财季,随着大量金星会员升级到高级会员,其会员费收入同比增速达到 14%。
在中国,这套逻辑同样跑得通。
上海首店开业当天挤到限流,排队结账 3 小时;苏州门店首日办理会员卡的顾客超过万人,刷新全球记录。到 2025 财年,苏州店的销售增速在全球 880 多家门店中排名第一。
因此,那些 " 卖衣服是否不务正业 "" 款式土气 " 乃至 " 服饰业务能否长久走下去 " 的争议,于开市客而言,或许并不重要。
只要你愿意进来逛、愿意升级会员、愿意下次再来,开市客的目的就达到了。
参考资料:
新零售财经《全球增速第一门店曝光,开市客营收 1.96 万亿》
联商网《年销近 700 亿,Costco 凭什么超越一线服装大牌?》
三联生活实验室《江浙沪年轻人,把 Costco 逛成了迪士尼?》
Vista · 氢商业《" 一万五的巴宝莉风衣,在杭州 Costco 被中产抢成烂白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