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低价的矿泉水越来越多了?
三毛一瓶,五块五一提的矿泉水,正在击穿瓶装水市场。
今麦郎蓝标水,凭借 8 块 24 瓶的逆天定价,把年销量干上百亿的同时,也把 " 水仗 " 打进了新阶段。
你还别觉得质量不好,娃哈哈,号称大学实验室都买来做纯水用的实验室级别过滤水,其实有很多批次也是今麦郎代工生产的。

纯净水这个品类,真没那么大的产品差异,拼的就是水的过滤能力,

这个大水厂之间其实差别不大。
正因如此,现在的瓶装水市场已经卷得不成人形了。
美团搞的快乐猴超市,天然矿泉水售价 7.9/12 瓶。

物美 X 超值店,5.5/12 瓶。

盒马 NB 瓶装水,更是 9.9/24 瓶,紧跟今麦郎的脚步。

更不用提硬折扣赛道的老炮奥乐齐,以及像农夫山泉、怡宝、康师傅、娃哈哈这样的瓶装水巨头,各个都在 " 一元水 " 领域重拳出击,把这个红海市场中的红海,又搅了个血雨腥风。
毕竟,在这个增速见底的存量市场上,你不卷,有的是品牌卷。
消费者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品牌。

不过,三毛水的诞生,也让很多消费者产生了疑虑:
这么便宜的水,真的能喝吗?
这个问题,今麦郎老总回答的就比较实诚,他摊开揉碎讲:
一瓶蓝标水,只挣两分钱。

从瓶坯到瓶盖全部自己生产,靠着规模优势薄利多销,费劲巴拉卖一百亿瓶最后只挣两亿。
今麦郎的这套绝食流打法,属于是独饿饿不如众饿饿,把整个行业拉进了饥饿游戏。
记得几年之前,人们还在为 " 一元水时代的落幕 " 而哀悼。
出门看到瓶装水,一个个都跟刺客一样至少 2 块朝上,没标价根本不敢乱拿。
结果万万没想到,人家秽水转生了。
" 三毛水 " 的回马枪,扎的消费者是嗷嗷直叫 " 我还要 "。
瓶装水,为啥没以前卖的那么贵了?
1
答案很简单,因为瓶装水恰好处在 " 硬折扣革命 " 的风口浪尖。
之前为啥 " 一元水 " 销声匿迹了?
因为利润太低了。
就像前几年雪糕刺客在超商横行一样,虽然消费者怨声载道,但家门口的便利店和小超市的冰柜里,网红雪糕却越来越多,那些平价的老雪糕却销声匿迹。
为啥?
卖网红雪糕挣的多啊。
一根钟某高的利润,顶得上卖几十根老冰棍。
于是,品牌和渠道达成了共识:
与其苦哈哈走量,不如合谋在消费者的钱包上狠狠暴击。
这事放到瓶装水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卖两块钱的水挣 8 毛,卖一块钱的水只挣 4 毛。
而且消费者买了一元水还会影响两元水的销量,自然而然,商户也就不愿意把低价水摆出来了。
但一切的前提,是消费者愿意尝鲜,愿意掏钱,愿意宠溺自己。
但现在,大家玩的叫啥?
叫精致抠。
大事该花就花,小事能省则省。
出门在外我人五人六,回家关门就欢迎来到我的抠抠空间。
消费者理性的可怕。
当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时,水的归水,牌的归牌。
你卖的是解渴,我买的是需要,别加戏。
再一个讲,瓶装水行业本身就没啥门槛,不管是饮料商还是渠道商,谁都能上。
这两年,瓶装水这个近饱和市场上,突然就涌入一大波传统的、互联网的、新零售、老零售的品牌,玩的就是一个 " 薄利厮杀 "。
你两元我一元,你八毛我五毛。
这不是传统的价格战,而是关于供应链效率、渠道控制力和用户洞察力的全面竞赛。
赢家不一定通吃,但跟不上的一定出局。
而且,瓶装水平时就号称是 " 液体印钞机 ",生产成本属于低中之低。
对品牌来说,只要能让自己卖得出去,让自己挤占更多的份额,让自己能在刀尖上盈利。
最终是让利给渠道,还是让利给消费者,都一样。
而对我们来说,只要物美价廉,到底是苹果水还是安卓水,WHO TM CARES?
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越低,我们就越能把有限资源配置到更重要的地方。
这或许才是硬折扣时代里,对现代生活最温柔的守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