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Manner Coffee 正考虑最早于明年在香港启动首次公开募股(IPO),计划募资数亿美元,估值最高可达 30 亿美元。据悉,相关上市计划仍处于早期阶段,规模和时间可能会发生变化。
对于上述消息,Manner 官方对外回应 " 不予置评 "。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非该品牌首次被传上市计划,四年前就有报道称其拟赴港上市,彼时公司创始人韩玉龙直接对外否认了这一传闻。
与四年前的明确否认相比,Manner 此次对外回应的态度已明显不同。而这几年间,中国咖啡市场和 Manner 本身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水芙蓉 摄
"3000 家店即将到来 "
Manner 成立于 2015 年,定位为平价精品咖啡,凭借单杯 22 元左右的定价,与星巴克和瑞幸实现错位竞争;叠加 " 自带杯减 5 元 " 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凸显性价比。产品口感细腻、品牌调性高,使 Manner 成为许多精致白领的 " 口粮咖啡 "。
从门店规模来看,Manner 是目前中国现制咖啡行业第六大品牌。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 11 月 13 日,Manner 全国在营门店共 2234 家,其中三分之一位于上海;87% 门店位于新一线和一线城市,对下沉市场布局有限。
回溯发展历程,Manner 的门店扩张与资本加持密不可分。公司共经历五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今日资本、H Capital、淡马锡、美团龙珠和字节跳动等知名资本。2018 年拿到首轮融资后,其摆脱了小作坊经营模式,开始规模化扩张,到 2020 年底突破 50 家门店。
Manner 一直以来以直营模式扩张,这需要自行承担包括租金、水电等高昂运营成本,随后获得的三轮融资,为公司后续扩张奠定基础。
2023 年 10 月,Manner 第 1000 家门店落地北外滩,扩张节奏进一步加快;今年 3 月,品牌在官宣第 2000 家门店的推文里明确写下 " 第 3000 家 Manner 即将到来 ",透露出更大的野心。

左宇 摄
效率与精品咖啡之间的矛盾
2025 年被业内视为茶饮行业上市 " 大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奶茶和咖啡已处于同一竞争赛道,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谋求资本力量有助于建设品牌、稳定扩张,保持市场占有率。
对 Manner 而言,若真的谋求 IPO,资本扩张效率与精品咖啡 " 非标准化 " 的矛盾是需要平衡的问题。
有研报指出,Manner 的单店效益在业内处于较高水平,这基于精准的门店选址和小店面模型。Manner 被戏称为 " 衡量写字楼入驻率的金标准 ",附近门店浓度越高说明加班越严重。快速取餐,是 " 打工人 " 的核心需求之一。
但与瑞幸、星巴克、库迪等品牌不同的是,Manner 的产品其实是 " 半标准化 ",出餐没有那么快——韩玉龙坚持在门店使用半自动咖啡机,这需要咖啡师手动操作帮助出餐,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产品品质,但也增加了咖啡师的负担和消费者等待时间。
2024 年发生的 " 泼咖啡粉事件 ",正是这一矛盾的直观投射。
当时,上海一家 Manner 门店的咖啡师操作节奏与顾客取餐需求产生分歧,双方发生言语和肢体冲突,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将 Manner 实际出餐时间与订单预期不符、店员高强度工作等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