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8 日,日媒报道称,现任首相高市早苗可能于 12 月 26 日参拜靖国神社。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地区舆论高度关注。
如果成行,这不仅是对历史记忆的挑衅,更可能对地区和平与国际关系造成深远影响。
靖国神社参拜问题为何如此敏感?
高市早苗的政治意图又是什么?
日本是否准备好面对这一行为的后果?

靖国神社供奉着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 14 名二战甲级战犯,他们在侵华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犯下的罪行至今令人痛恨。
战后,靖国神社逐渐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象征,参拜行为也成为国际社会观察日本是否真正反省历史的标志性事件。
2013 年,时任首相安倍晋三在 12 月 26 日参拜靖国神社,招致中韩两国强烈抗议,美国更是罕见地发表 " 失望声明 ",日本因此陷入外交孤立。
如今,高市早苗选择在同一日期参拜,显然意在延续安倍的路线,向国内外传递 " 继承军国主义路线 " 的信号。
高市的这一行为背后有着精心的政治计算。
她试图通过参拜靖国,巩固右翼支持率,特别是在盟党面临金钱丑闻、执政基础不稳的情况下。
此外,她此前因台湾问题发表过激言论,遭到中国政府严厉反弹,参拜靖国被视为她转移国内舆论压力的手段。
更重要的是,高市早苗一直标榜自己为安倍路线的 " 正统继承人 ",从对华强硬表态到炒作民族主义情绪,参拜靖国无疑是她向右翼势力表忠的重要动作。
然而,这种试图塑造 " 强硬首相 " 形象的举动,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首先,这无疑会在中日韩关系上掀起新的波澜。
近年来,中日韩三国在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高市的参拜行为将对这一来之不易的合作造成破坏。
中方此前多次强调,靖国参拜是对侵略历史的否认;韩国社会对靖国问题的敏感度同样极高。
一旦参拜成行,中日韩领导人会晤及区域合作平台可能再度蒙上阴影。
其次,高市的行为也可能损害日本的国际形象。
日本战后多次宣称坚持 " 和平道路 ",但如果现任首相以政府首脑身份参拜靖国,无异于否定这一承诺。
2013 年,美国在安倍参拜靖国后明确表示 " 失望 ",如今对地区冲突高度警惕的美国,显然不会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无动于衷。
高市的行为不仅难以为日本赢得 " 安全加持 ",反而可能进一步削弱国际社会对日本的信任。
对于高市来说,12 月 26 日或许只是政治日程上的一个节点,但对于日本和整个东亚来说,却是一个关乎和解与对立的十字路口。
历史的教训早已表明,否认侵略历史只会重蹈覆辙。
真正负责任的选择,是停下脚步,正视历史,而不是执意向深渊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