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力量 8小时前
韩国政府在中日之间做选择,强调中国排在日本前面,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在对华外交上 " 大放厥词 " 的高市早苗,得到了她应有的待遇,在内部,有日本人对她发起声讨,要求她撤回言论,尽快下台;在外部,日方要直面来自中方的谴责和不断升级的反制。更讽刺的是,被高市早苗寄予厚望的特朗普,并没有对日本的 " 献媚 " 做出积极回应,就连 " 同一阵营 " 的韩国,也第一时间 " 划清界限 ",李在明政府宣布 " 中国排日本前面 ",亮明了自己的立场

【李在明和高市早苗 " 划清界限 "】

李在明 " 拨乱反正 ",和日本 " 划清界限 "

李在明将韩国的官方表述顺序,从 " 韩日中 " 回调为 " 韩中日 ",暗含 2 层深意:对前任尹锡悦政府的纠偏,以及在美日同盟压力下,寻求对华关系平衡的尝试。

先来说前者,尹锡悦执政期间,韩国外交明显向日本倾斜,为配合美国 " 印太战略 ",尹政府刻意强化与日本的安保合作,甚至不惜牺牲本国经济利益——例如在半导体材料出口管制、历史问题争议上对日妥协,以此凸显日韩关系的优先级。

这种 " 重日轻华 " 的操作导致中韩关系持续降温,民间信任受损,韩国对华出口额连续下滑,旅游业、文化产业等依赖中国市场的领域遭受冲击。

李在明政府上台后,面对国内对改善对华关系的强烈诉求,调整表述顺序成为最直接的纠偏信号," 韩中日 " 的回归,既是对过去三年过度亲日政策的否定,也是向中国传递 " 重视邻国关系 " 的政治姿态。

当然,尽管李在明政府试图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但韩国的外交自主性始终受限于美国的区域战略布局。

【高市早苗沦为 " 孤家寡人 "】

李在明通过向中国表明 " 韩国不愿完全追随美日 " 的立场,为后续的经济合作、人文交流预留空间,但能否说到做到,仍需我们 " 听其言、观其行 "。

再来说第二层含义,这一调整也隐含着韩国对高市早苗政府的 " 疏离 ",但受限于美国对日韩关系的操控,李在明最终能做到什么程度,还要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但毫无疑问的是,当下高市早苗 " 众叛亲离 " 的下场,给包括韩国在内的所有美国盟友,都上了一课

【日本的军事力量不足以支撑野心】

高市早苗越线挑衅,最终沦为 " 孤家寡人 "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的激进言论,绝非简单的 " 口误 " 或 " 个人观点 ",而是日本国内右翼势力膨胀的集中爆发,其后果已导致日本政坛与社会对其形成 " 众叛亲离 " 的孤立局面

众所周知,台湾问题是中国最敏感的核心利益,中方多次强调 "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 "。

然而高市早苗不仅公然宣称 " 可能武力介入台海 ",更否认此前的政府立场,将日本绑上对华对抗的战车。

这种言论直接挑战了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高市的 " 武力威胁 ",本质上是对战后国际法理的践踏,也是对日本 " 专守防卫 " 原则的自我否定。

更危险的是,这种言论为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扩军备战提供了借口,可能进一步推动日本突破和平宪法限制,加剧地区军备竞赛。

不过,高市的冒进言论在日本国内引发强烈反弹:多名前首相公开批评其违背历代政府立场,主流媒体指出其 " 放松存亡危机解释限制 ",直言高市早苗 " 与以往政府立场决裂 "。

这些反应暴露了一个事实——高市的言论已严重越线,日本虽与美国有 " 安保同盟 ",但现实是,一旦冲突爆发,日本作为美国前沿基地必然首当其冲,所谓 " 武力介入 " 只会让日本沦为战场。

更重要的是,高市作为弱势首相,在国内外压力下缺乏足够的政治资本顽固到底,若中方采取外交制裁、经济限制等措施,日本经济将遭受重创,高市的执政合法性将进一步崩塌。

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高市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日本国内历史修正主义抬头的缩影。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强化军事能力,试图通过炒作台湾问题转移国内矛盾、提升国际话语权。

但这种 " 赌徒式 " 的挑衅,最终只会引火烧身——中国已明确警告 " 武力介入台海将使日本全国沦为战场 ",强硬表态绝非虚言。

高市若继续执迷不悟,等待她的将是更广泛的社会抵制、更严厉的国际孤立,甚至可能因触发地区危机而提前下台。

【美军在日本部署的 " 堤丰 " 导弹系统】

美日韩变化无常,中国以不变应万变

最后,无论接下来美日韩如何调整策略,中国始终是东亚格局中 " 不变的核心 " 与 " 主动的塑造者 ",这种 " 不变 ",体现在三个维度:

其一,过去十几年,中国在经济总量上已远超日本、韩国,在科技、制造、基础设施等领域形成全产业链优势;

军事上,中国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具备捍卫国家主权与地区稳定的实力。这种硬实力的提升,使得日韩在制定对华政策时不得不权衡 " 对抗成本 "。

即便韩国短暂调整表述顺序,或日本右翼势力叫嚣 " 武力介入 ",最终都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中国的反击能力足以让任何挑衅者付出代价。

其二,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始终清晰且坚定—— " 一个中国 " 原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任何外部势力干涉都将遭到坚决反制。

无论是高市早苗的 " 武力威胁 ",还是尹锡悦时期韩国的亲美疏华,都无法改变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决心,中国不会因外部压力妥协,也不会因短期博弈改变长期战略。

其三,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是日本、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是区域产业链的核心节点,也是地区稳定的 " 压舱石 "。

【中国是世界局势和平稳定的压舱石】

日韩无论选择 " 亲美 " 还是 " 平衡 ",都无法绕开与中国的合作需,。李在明政府回调表述顺序,本质上是认识到 " 与中国对抗不符合韩国利益 ";而高市早苗的挑衅,反而让日本社会更清晰地看到 " 追随美国反华的风险 "。

中国的角色,已从 " 被动应对者 " 转变为 " 规则塑造者 " ——通过展现实力与决心,引导地区国家回到对话合作的轨道。

未来的世界格局,不会被少数政客的短视行为主导,而是由各国对和平发展的共同需求、对历史教训的深刻认知所塑造——这一点,正是中国作为 " 不变核心 " 的底气所在。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