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笔记 8小时前
德国财长访华寻求对话合作,欧盟拟对中国小额包裹征税,以保护市场?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11 月 16 日,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抵达北京,成为新一届德国政府首位访华的部长级官员。

然而,他在登机前的一些言论却让人对德国政府的对华态度产生了疑问。

这次访华背后,折射出德国及欧盟在对华政策上的矛盾与复杂。

克林拜尔的访华并非德国政府的原计划。

原本安排访华的是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富尔,但由于其在行前发表不当言论,导致中方取消了邀请。

德国政府临时调整,派出克林拜尔以副总理身份访华,显示出对中国的重视。

然而,克林拜尔在访华前夕的言行却显得不够友善。

他在欧盟财长会议上支持对中国小额包裹征税,并直言欧盟 " 不想要中国垃圾 "。

这一表态不仅暴露了其对华偏见,也让人对德国政府的外交策略感到困惑。

事实上,克林拜尔的矛盾表现并非个例,而是欧盟对华政策的缩影。

近年来,欧盟在对华态度上始终处于合作与对抗的拉锯中。

一方面,中国是欧盟的重要贸易伙伴。

2023 年数据显示,中欧双边贸易额高达 7830 亿欧元,跨境电商领域更是增长迅猛。

另一方面,欧盟内部的保守派和亲美派不断施压,试图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政策,以迎合国内选民和美国的战略需求。

以此次小额包裹征税为例,该政策旨在保护欧盟本地企业,但可能对中欧跨境电商造成严重打击。

这种短视的政策不仅损害了欧盟消费者的利益,也可能进一步加剧中欧经贸关系的紧张。

欧盟的对华政策分裂,折射出其在中美博弈中的困境。

俄乌冲突使欧盟陷入能源危机和经济压力,而美国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和对俄制裁等手段进一步绑架了欧盟的战略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政客未能认识到自身利益与美国利益的不完全一致,反而在对华政策上频频失策。

德国总理默茨的表现尤为典型。

他接连安排两位部长访华,却都在行前对中国释放不友善信号。

这种做法不仅违背外交礼仪,也让德国政府的对华态度显得更加摇摆。

同样,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多项关键议题上迎合美国,而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在对华政策上缺乏持续性和一致性。

相比之下,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展现出更理性的态度。

他不仅多次反对美国的贸易讹诈,还主动寻求与中国的合作,被认为有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的风范。

桑切斯与默克尔的对华政策风格有相似之处。

默克尔长期奉行务实的对华政策,尽管在面对美国压力时偶有妥协,但总体上维持了中德关系的稳定。

而桑切斯则展现出更强硬的态度,不止一次对美国说 " 不 ",在中西合作中表现出开放与理性。

相比之下,默茨和冯德莱恩的表现则显得短视和被动。

克林拜尔的访华,连同其前后的矛盾表现,正是欧盟对华政策困境的缩影。

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欧盟需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利益所在,而不是一味迎合外部压力。

理性和务实是欧盟走出困境的关键,否则,欧盟政客可能真的会让人感叹 " 一代不如一代 "。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