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 1小时前
一曲大湾区的时代交响——写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闭幕之际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今晚,广东深圳,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闭幕式将隆重举行。" 熊熊燃烧 " 的全运圣火将渐渐熄灭,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全运会的薪火则将化作大湾区建设的澎湃新动能。

潮涌大湾区,同心向未来。

" 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在中国古代音乐体系中," 宫商角徵羽 " 五声音阶影响深远。

十五运会也如一曲时代交响,时而恢弘雄壮,时而宛转悠扬,从中可 " 识五韵 "、见精神、引共鸣、聚人心。

(一)

这是一股 " 和韵 "。

" 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在体育领域,制度之异何以变成制度之利?在一个世界级城市群中,如何联合办赛、各展其长?粤港澳三地首次携手承办的十五运会,给出了答案。

有没有哪个瞬间,最能触动你?是 " 海阔天空 " 的大开大合,还是 " 天海一心 " 的同根同源,抑或是 " 气势如虹 " 的全民全运?

或许不需要多么宏大的注脚,两场跨境赛事就足以窥斑见豹:一是跨越粤港澳三地的公路自行车比赛,一是跨越深港两地的马拉松赛事。实现 " 无感通关 ",保证赛事 " 丝滑 " 进行,显然是其中关键。

从结果来看,这种探索无疑是一次创举。如在公路自行车比赛中,依托国产跨境无感通关系统,选手整个赛程历经 6 次通关,全程无须人工干预,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这背后,靠的不仅是高科技,还有三地的加速融合、有序联动。

" 跨境 " 二字,分量很重。它意味着 " 一小时生活圈 " 化作赛场,意味着执裁、安保、医疗等细节都不能出岔子。" 跨境 " 跨越的是边界,融合的是智慧,串联的是一个更有默契、更加紧密的大湾区。

" 相知和鸣 " 的故事,远不止于体育。就在前几天," 粤车南下 " 政策正式实施,符合条件的广东私家车,不到 1 分钟即可通关,与 " 港车北上 " 形成 " 双向奔赴 "。

互联互通范围更广、层次更深,不正应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 家和 " 万事兴!

(二)

这是一股 " 气韵 "。

" 冲冲冲,看我气势如虹。" 以十五运会为窗口,不难感受到这样一种气象:大湾区不仅越来越像一座城,也越来越像一个 " 场 " ——街头巷尾,从群众赛事项目大量增加,到健身场地设施改造焕新,全民健身蔚然成风,如 " 气候 " 一般影响着湾区人民。

目光转至专业赛场。在这片有着悠久体育传统的土地上,运动健儿身上迸发的精气神,振荡着 " 人生能有几回搏 " 的回响。

张展硕。

何为 " 青春风暴 "?是朝气与锐气。

18 岁的张展硕荣膺 " 五金王 ",以 " 后浪 " 之姿 " 惊涛拍岸 ";刚满 13 岁的于子迪再创纪录,这次打破了尘封长达 13 年的亚洲纪录;同样 13 岁的邹明珂,以最后一组高难度动作逆转折桂,诠释 " 自古英雄出少年 "。

刘虹。

何为 " 老将传奇 "?是勇气与志气。

38 岁的竞走名将刘虹为了不留遗憾,为 " 最后一舞 " 拼到极限;在现场万人的集体致敬下," 飞人 " 苏炳添带着 " 不完美的完美 ",光荣地传出了 " 最后一棒 ";荣誉等身的 " 六届元老 "" 六边形战士 " 马龙,终于以众人期待的方式圆梦,补上了最后一块 " 金牌拼图 "。

决赛选手合影。

何为 " 经典对决 "?是霸气与大气。

广东组合林高远 / 刘诗雯连续上演大逆转,硬生生地把冠军收入囊中,铸就乒坛佳话;" 眼镜飞人 " 徐卓一 110 米栏跑出了 13 秒 12 的个人最好成绩,而屈居亚军的刘俊茜同样刷新了个人最佳;广东选手刘景扬 100 米栏 " 爆冷 " 夺冠,拿到季军的林雨薇却尤为兴奋,给对手送上了深深的祝福 ……

何杰。

" 谁说宁夏长不出玫瑰?我就是啊!"当马拉松名将何杰率先冲线,朝着人群激动呐喊,这股气韵也穿过屏幕、感动你我——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三)

这是一股 " 雅韵 "。

" 万山绵,共雨合奏着美乐扣心弦。" 说到大湾区的文化气质,人们会习惯性地想到开放、创新、务实、雄直等标签。其实,这里也有别具一格的雅。

" 木棉 " 美破天际、" 鳌鱼 " 惊艳游弋、机器人叩响古乐、" 水舞台 " 荡起无数涟漪 …… 开幕式上,一种带着岭南风的 " 湾区美学 " 扑面而来,每一帧都是极致浪漫,与大湾区的世俗生活各表一枝。

今晚,也将是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把闭幕式搬到滨海实景舞台,进行陆域看台与水域舞台的创新融合设计。陆与海的联动," 水元素 " 的再演绎," 星辰大海 " 的诗意转译,将演绎一曲新时代的 " 岭南风雅颂 "。

除了演艺之雅,体育本就是力与美的交响。

"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 顾拜旦就指出,美学概念,即对美与优雅的崇拜,构成了奥林匹克理想的一个方面。像人在马上的 " 骑 " 字,像手搭弦上的 " 射 " 字 …… 最近,一段 " 当甲骨文遇上十五运会 " 的视频登上热搜,网友惊喜地发现,文明的内核与体育的美感,早在几千年前就打了个照面。

广东队顾兵完成十五运会之旅。

雅韵,还可以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在深圳光明区,十五运会的马术赛场,为了避免惊扰敏感的马匹,观众席保持了可贵的默契;在乒乓球、跳水等高人气项目中,人们时而屏气凝神,时而加油鼓劲,该克制时不做 " 显眼包 ",该热情时化身 " 气氛组 "。一张一弛,照见文明观赛之雅。

(四)

这是一股 " 叠韵 "。

" 叠韵者,同音而又同韵也。" 以体育为韵母," 体育 +" 的律动,也是十五运会的一抹亮色。

比如," 体育 + 文创 " 加出了 " 泼天流量 "。

若问本届全运会哪项设计最出圈,当数 " 喜洋洋 " 和 " 乐融融 "。除了吉祥物一 " 豚 " 难求," 广州喜乐包 " 也成为新晋 " 湾区顶流 "。截至 11 月 15 日,十五运会特许商品销售额已达 6.8 亿元。这启示我们:提供情绪价值,满足社交需求,体育也可以换一种方式走到群众身边。

再如," 体育 + 文旅 " 加出了 " 体验增量 "。

广东推出 23 条 " 全运 +" 城市主题旅游线路和系列 " 赛事 + 景区 " 等组合套餐;香港强化 " 香港限定 " 的独特体验,让 " 一程多站 " 真正落地;澳门赛区推动 " 赛场即景点、观赛即旅游 " 的融合模式 …… 三地打破地域壁垒,唱响 " 体育 +" 合奏曲,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又如," 体育 + 性格 " 加出了 " 城市声量 "。

深圳是 " 赛事之城 "、珠海是 " 骑行之城 "、汕头是 " 冲浪胜地 "、佛山是 " 龙舟之乡 "…… 十五运会期间,广东赛区执委会集中展示全省 21 城 " 体育性格 ",让人印象深刻。从城市看体育性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从体育性格看城市,"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 "。找准自身定位,深耕特色产业,正是错位发展、串珠成链的应有之义。

体育,正在成为融入日常生活的 " 幸福标配 "、展示城市活力的立体舞台、激活消费脉动的重要引擎、催生诸多 " 化学反应 " 的理想媒介。

(五)

这是一股 " 余韵 "。

" 冲冲冲,远大冀望相同,未来自信伸手可抱拥。" 当人们讨论十五运会做对了什么时,其实也相当于在总结:这场体育盛会留下了什么?

从文化意义看,十五运会是注定不会忘的记忆坐标。

有学者指出,大湾区文化整体性需要制度化文化事件反复生成。在前所未有地变得高度媒介化的社会,四年一度的全运会,创造了相当丰富的符号叙事,构成了一个特殊的记忆刻度。十五运会便是如此," 同根同源 " 的底色、" 同心同缘 " 的生活、" 同梦同圆 " 的愿景被反复体认,化作 " 大湾区人 " 的归属感,让文化的根系得以延伸,情感的河床更为深厚。

从社会意义看,十五运会是湾区融合发展的里程碑。

正所谓:" 操千曲而后晓声。" 将时间线拉长,2017 年 3 月 " 粤港澳大湾区 " 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 年广东、香港、澳门获批联合承办十五运会,迈向这场盛典的每一步,都是踏石有痕、步履有声。全新的办赛模式、宝贵的组织经验、融洽的产业协同以及机制层面的诸多探索,都是区域融合和协同治理的 " 源头活水 ",有利于推动三地规则衔接更加顺畅、要素流动愈发高效便捷。

从历史意义看,十五运会是关键节点上的关键之为。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十五运会举办,正值收官 " 十四五 "、谋划 " 十五五 " 的重要时刻。以体育之精神,开发展之生面,必将进一步凸显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生动展现 " 一国两制 " 的强大生命力,记录下一个拔节生长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韵流千象外,此曲有余音。

且看今晚深圳,在这场融汇了体育、科技、文化的盛典中,当十五运会行至最后一个乐章,以 " 全景态 " 与 " 未来感 " 惊艳世界时,新的大湾区交响乐正昂扬奏响!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