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广州车展如期而至,1085 台展车、93 款首发新车、22 万平方米的展出面积。数字依然光鲜,但当电车通的小伙伴们走过一个个展台,却很难感受到往年那种令人血脉偾张的竞技氛围。

图源:电车通摄制
这届广州车展,没有突如其来的价格屠夫,没有火药味十足的隔空互怼,甚至连那些曾经把车展当成个人秀场的 CEO 们也悄然退场。
"无聊",这个本该与车展绝缘的词,却成了本届广州车展最精辟的总结词。
图源:电车通编辑朋友圈
为什么 " 无聊 "?电车通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智能汽车技术已进入空窗期。
800V 高压平台、一体化压铸、CTC 电池底盘等架构创新已普及,下一代固态电池、L4 级自动驾驶又远未到量产节点。因此,车企们只能将过往的技术再展示一遍。

图源:电车通摄制
据电车通不完全统计,本届车展上,搭载华为乾崑 ADS 4.0 的车型超过 20 款,采用宁德时代电池的有 35 款,鸿蒙座舱几乎成为中高端车型标配。当核心技术掌握在少数供应商手中,车企的研发重心被迫转向"用户体验",也就是更舒适的座椅、更炫酷的灯光、更流畅的 UI。
但这些微创新难以支撑起一场发布会的兴奋点,最终呈现就是"样样都有,样样不新"。
即便是比亚迪、小鹏这些技术驱动型的车企,现场展示的技术也是兆瓦闪充、天神之眼或是人形机器人这些我们过去老生常谈的东西。

图源:电车通摄制
至于新车,官方数据显示,本届车展共有 93 款全球首发新车。但如果细究,会发现这其实是一场 " 文字游戏 "。
93 款新车中,真正意义上的全新平台、全新品类不足一成,更多是以下三类:
首先是把改款当新车,比如长安启源 Q05、新款起亚狮铂拓界、MG4 半固态电池版等,均在原有架构上修补升级。即便如丰田铂智 7、日产天籁 · 鸿蒙座舱版这样的重磅合作车型,本质上也是油改电 / 电改智能的过渡产品。
另外一部分是把新配色当宣传重点,仰望 U7 的 " 旭光橙 " 内饰与 " 星河蓝 " 车漆成为宣传重点,昊铂 A800 的最大悬念是内饰首次公开,蔚来 ET9 地平线版也将大量篇幅用在两种新配色上。

图源:电车通摄制
最后还有大量提前透支的车型,比如深蓝 L06、岚图泰山、零跑 Lafa5 等明星车型均在车展前一周完成上市或预售,现场仅剩静态展示。可以看出车企们不再信任车展的集中引爆效应,转而选择错峰发布以获取持续关注。
产品无聊外,氛围也无聊。作为参展者的车企,相比往年也展现了有点无所谓的 " 佛系 " 心态,大家其乐融融互不干涉,丝毫没有一点火药味,发布会时间也像 " 快闪 " 一般,基本都控制在半个小时上下,仿佛急着下班。
车企的 " 佛系 ",可以理解成是理性思考之后的无奈选择。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初具头部效应,比亚迪包下了整个 2.1 馆,华为带着五界与乾坤智驾占领了大部分区域,蔚小理们也把流量聚集在了一起。留给腰部车企的空间确实不多。

图源:电车通摄制
如果你是车企,当你见证了上几次车展的流量被比亚迪、小米、华为吞噬殆尽,那接下来的车展该不该参加,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参展吧,等于 " 花大钱出丑 ",一边是对方展台的人头攒动,一边是自己展台的门可罗雀,反差本身就成了负面传播。与其在名利场自讨没趣,不如低调蓄力等待翻盘契机,说好听点就是 "战略性放弃"。
另外,现在参加一场 A 级车展的参展成本真的不低,虽然没有广州车展的官方数据,但根据 2025 年上海车展官方数据,室内光地租金为 2000 元 / 平方米,标准展台则高达 2200 元 / 平方米。豪华品牌通常需 2000 平米以上展位,仅租金一项即达 400 万— 600 万元。比如比亚迪包揽了 5000 平米展馆,仅场地费便突破千万元。
再加上搭建费、活动策划、媒体传播、人员差旅、礼品物料,几千万的费用是无法避免的。

图源:电车通摄制
投入这么多钱,至少要有点收益,但可惜的是转换效果甚微,因为大部分人看车展,就不是冲着买车去的。以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为例,根据《北京青年》报统计的数据,9 天展期内,成交车辆达 42823 辆,也就是每天成交 4758 辆,而大湾区车展一共有 112 家车企参展,也就是说每家车企平均每天能成交 42 辆。
这其中头部车企拿掉了大部分订单,腰部甚至底部车企,能分到的成交量寥寥无几。
流量被头部裹挟,卖车又卖不出去,这么一合计,大部分车企参加车展其实都是在 " 为爱发电 "。
那么,车展是不是已经变成了头部车企的个人秀?其实也未必。就像上文所说的,车企们普遍把新车节奏前置,以电车通收到的邀请来算,至少有 7 家车企在 11 月车展前举行了发布会,其中不乏享界 S9、小鹏 X9 超级增程版、比亚迪夏、岚图泰山等重磅车型。

图源:电车通摄制
这种 " 去车展中心化 " 的趋势,意味着企业更关注真实用户触达,而非一时喧嚣。毕竟如今用户注意力被无限碎片化,集中爆发式的车展发布反而成了低效选择。
头部车企不 care,腰部车企得不到好处,也难怪车展有点 " 无聊 " 了。
车展的 " 无聊 ",除了车企本身技术空窗期外,还有外在原因。简单来说,就是当车展的主角不再是整车厂,剧本自然要重写。
本届车展最热闹的展台,除了比亚迪,就是华为和宁德时代。从智驾、座舱到车控的全栈解决方案,甚至将 " 五界 " 产品矩阵集中展示,华为俨然成为主机厂的影子。

图源:电车通摄制
昔日巨头如今也纷纷公开拥抱供应商方案,广汽与华为合作推出 " 启境 " 品牌,丰田铂智 7 采用华为 DriveOne 电驱,日产天籁搭载鸿蒙座舱,承认自身在智能化浪潮中的技术短板。当各大车型的核心差异由华为、地平线等企业定义,车展的主角自然从整车秀转向供应链秀。
得出这个结论,不单单是因为华为和宁德时代。本届车展专门开辟 " 汽车产业链及汽车文化展区 ",广州车展官方数据显示,展商数量同比增长 81%。电机电控、充电储能、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生态互联、人工智能等新题材成为重点。
同时,主办方还联手海内外专业机构举办多场贸易洽谈会及采购配对会,包括 "2025 广州车展汽车电子供应链速配专场 "、" 中越汽配协会合作对接会 "、" 易贝跨境电商买手特约会 " 等专业活动,着重邀请主机厂配套、汽车经销商、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等重点领域买家。
在官方报道中,有一句话给广州车展的性质定了调——即 " 广州国际车展全产业链盛会。"

图源:电车通摄制
这也意味着车展性质正在悄然发生转变,广州车展,应该是叫 " 全产业链展 "。实际观展下来也符合描述,因为几乎所有的新玩意,都是在汽车产业链及汽车文化展区中。
比如广汽量产的无人驾驶多旋翼飞行汽车 GOVY AirCab、为全运会定制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GoMate Mini,以及如祺出行的 "Robotaxi+" 集中展示,华为将 " 人-车-家 " 全场景搬进展台,用鸿蒙生态串联手机、手表、智能家居,让参观者体验无感流转的数字化生活。
这些都在传递一个信号:车展的主角已不再只是汽车,我们如果只单看汽车," 无聊 " 是必然结果。
当然,我们也不必对车市过于悲观,广州车展的无聊,不过是产业转型的阵痛,只不过这次转型不像燃油转新能源那般轰轰烈烈,而是从出行工具转型过渡到人车家生态中的一环。
行业转型必然会进入一段低创新、高内耗的混沌期。但一般这种时候,我们也有另一种说法,叫爆发前夜。在这个过程中,耐住寂寞、持续投入研发的企业,才能在下一次技术爆发中成为新的主角。
既然如此,就让我们在无聊中等待下一次革命吧。
2025 第二十三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广州车展)于 11 月 21 日至 30 日隆重举行,本届车展以 " 新科技 · 新生活 " 为主题,助力世界汽车工业迈向新程!
比亚迪、鸿蒙智行(问界等)、小鹏、蔚来、岚图、深蓝等头部品牌集结,多款重磅新车首秀;宁德时代、地平线、卓驭等供应商秀肌肉,AI 汽车、智能座舱、动力电池、汽车安全等前沿黑科技集中亮相,看点拉满!
雷科技旗下「电车通」派出报道团直击现场,以 " 关注电动车,更懂智能化 " 的专业视角,带来一线独家报道,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