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又双叒叕跨界了,这次瞄准的是 3D 打印。
不过,就在不久之前,大疆刚刚跨界推出了扫地机器人,结果一些死忠粉这边付款支持,那边就被官方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价,搞得肠子都悔青了。
有网友下单付款当天,就遭遇产品价格跳水;有网友购入大疆 ROMO 后,一个多月便宜了一千元;还有网友降价维权过程中,发现同款商品又变便宜了。
不仅如此,在价格曲线图面前精算,最终历尽艰辛买到手的人们,也可能因为避障太灵敏、回基站太难、烘干时间太久,而遭遇大疆 ROMO 的暗算。为颜值买单的消费者,想说爱它也许不容易。
大疆跨界做扫地机器人,可能源于其技术储备过硬,以及扫地机器人市场广阔;而一些企业的挖人行为,似乎也给其带来了麻烦,加快了大疆跨界的进程。
但是,大疆入局新行业的首场表现,似乎也难以称得上亮眼;也许,市场就是借此来教育新人,纵使是某些行业的标杆企业,迈入新行业的初期,也要先沉淀沉淀。
降价会有尽头吗?
最近,大疆投资了 3D 打印公司智能派,正式入局消费级 3D 打印行业。
对于这次跨界,大疆表示:" 本次投资是基于我们对消费级 3D 打印技术发展潜力、行业增长潜力的看好,符合大疆对创新科技的一贯理念和前瞻性布局。"
跨界进入 3D 打印行业,似乎说明大疆野心不小;而就在不久之前,它刚刚入局扫地机器人行业,但是其首发亮相的产品,却让不少消费者很受伤。
这是因为,大疆扫地机器人 ROMO 上市后,三个月的时间里接连降价,对其最信任的死忠粉们,被官方一刀接一刀地背刺。
小刘 10 月 9 日在淘宝上,下单了大疆 ROMO P 水箱版,当时价格是 5048 元;结果当天晚上降价到 4691 元,比白天便宜了 357 元,于是她七天无理由退货,重新购买了同款商品。
结果,扫地机器人到货两天后,小刘在 10 月 14 日那天发现,这款商品又降价到了 4299 元,比自己买的便宜了 392 元。

好在,小刘的商品还处在价格保护期,于是她果断联系官方,最后被退还了差价。
有人因为处在价保期,被大疆退还了全部差价;还有人因为买得太早,反而无法享受赔偿。
大疆扫地机器人 8 月份上市后,萨萨立刻在抖音花费 5500 元,购入了大疆 ROMO P 水箱版;结果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价格降了近 1000 元。
得知商品降价的消息后,她立刻联系客服进行维权,但得到的却只有道歉、没有差价。
线上下单的消费者,买大疆要注意价保期限;线下购买的消费者们,退款之路可能更艰难。
九月中旬,李李在上海一家大疆门店,购买了大疆 ROMO P 自动上下水版,付款金额是 6289 元。
一个月之后,李李发现商品降价到了 5175 元,于是果断联系门店退差价,而在维权的过程中,商品价格又降到了 4798 元,比刚买时便宜了 1491 元。
最后,店家与李李进行协商,向她退款了 701 元,不足差价的一半。
产品表现怎么样?
大疆扫地机器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价,让一些人即使想入手,也会因为买涨不买落的原则,而陷入观望状态。
另一边,已经购入大疆 ROMO 的消费者,使用过程中也可能遭遇背刺。
小金家的地砖,有块条纹网状的区域,结果大疆 ROMO 在建图时,将地砖的纹路识别成了障碍物,一直沿着花纹蛇皮走位,把路线规划得乱七八糟。

小金重新启动了好几次,扫地机器人始终在那一区域打太极,最后他只好退掉了机器。
网友五四也告诉潘哥:" 地面插排、墙角这些地方,大疆可能因为避障太灵敏,而出现擦不到的情况,只能自己手动清理。"
不过他还表示:" 这样反正也省点心,之前用过其他家的产品,避障这方面不太行,回家经常发现弄得乱七八糟的。"
大疆太灵敏的避障技能,反而给一些消费者带来麻烦;同时,这款产品面临回家的诱惑时,也经常进入宕机状态。
小唐向潘哥表示:" 扫地机器人清洁完毕、返回基站时,显示行走轮被异物卡住,翻过来看根本没有异物,但系统始终报错。"
之后,小唐对产品进行了多次重启,始终都是单侧轮抱死不动,最后只能找官方换个新的,后来就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看不清、回不去的大疆 ROMO,让一些消费者操碎了心,在产品正常工作时,他们也可能遭受折磨。
网友阿娇表示:" 我家是 140 多平米,厨房设置了禁区不用打扫,大疆 ROMO 扫地加拖地,一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烘干拖布竟也五个多小时,机器一整天都在吵,虽然声音不算大,但也属于低频噪音了。"
对此,大疆官方表示:" 机器提供节能、标准、持久三档烘干模式,时间分别为从 2 小时到 8 小时不等,实际时长会随环境温度、湿度调节。"
同时,也有网友表示:" 深度烘干拖布是大疆 ROMO 的亮点,可以防止滋生细菌、产生异味。"
为何跨界做清洁?
从上市后步履不停的降价,到消费者不时遭遇的状况,大疆入局扫地机器人行业,开局似乎没那么顺利。
透明机身的独特设计,虽然能给其带来一些关注,但降价促销的招式频出,似乎还是暴露了大疆的不自信。
不过,在无人机、运动相机等领域,早已玩得风生水起的大疆,为何进入扫地机器人行业,与一众竞争者贴身肉搏?原因似乎有三点:
首先,大疆在扫地机器人相关领域,具有技术储备方面的优势。
扫地机器人,识别是关键。深耕无人机市场多年的大疆,在视觉导航、电机控制、避障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相关的技术,做个扫地机器人不在话下。
潘哥了解到,大疆扫地机器人在识别上,采用了视觉加激光雷达的设计,前面一对双目鱼眼摄像头,两前一后还有三颗激光雷达。

其次,扫地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入局其中可以分一杯羹。
嘉世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智能扫地机器人出货量 538.9 万台,同比增长 6.7%;预计整个 2025 年,出货量将达到 565.8 万台。
同时,从产品渗透率来看,中国扫地机器人渗透率仅为 6.9%,低于美国的 15%,以及德国、日本的 8%,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第三,一些企业为获取技术机密,不断从大疆内部挖人,大疆不得已做出了反击。
比如,大疆投资 3D 打印公司后,前员工、拓竹科技创始人陶冶表示:" 我有 99.9% 的把握,是因为人才走向触了前老板的逆鳞。"
而在此之前,影石 CEO 刘靖康、九号创始人王野,都曾不点名地表示,有公司通过所谓 " 断指计划 ",从行业挖人套取商业、技术机密,大疆作为业界的佼佼者,也是其重点攻坚对象。

虽然大佬们并未点名,但从实际行动上来看,追觅今年 6 月发文悬赏黑公关,针对的就是 " 断指计划 " 等信息;同时在今年 8 月,追觅宣布进入无人机市场,正式瞄准了大疆的腹地。
这样看来,大疆推出扫地机器人,既有顺势而为、彰显实力的自信,又有迫不得已、反戈一击的苦衷。
同时,从扫地机器人上市之后,不断降价的表现来看,大疆的这次跨界做清洁,准备也许并不充足。
不过,这种初入行业、当头一棒的反馈,对于大疆来说未尝不是好事;毕竟,痛定思痛之后,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