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潮评测 5小时前
阿里这免费App,刚发布就超过DeepSeek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平静了一段时间的国产 AI 大模型,终于又迎来了一个文武双全的 " 高手 "。

它,就是阿里前两天推出的 App ——

千问

不过。

这 App 与其说是新鲜上市,不如说是冷饭新炒。

最早期的时候,其实它叫做「通义千问」,到中间又改名为「通义」,也是到最近今天才变成了「千问」的形状。

只见千问 App 的界面改得相当简洁。

然后阿里也往千问 App,塞进了它最新、最强的大模型——

Qwen3-Max

Qwen 3-Max-Thing

可能也是得益于这两大顶级模型的加持。

千问才上线没多久,它在 AppStore「效率」板块的排名,已经超越了腾讯元宝和 Deepseek。

对于不咋关注国产大模型的机友来说,可能会觉得很奇怪。

合着阿里不是搞电商、搞支付的么。

怎么大模型 App 一上新,就把 Deepseek 压下去了?

其实吧,阿里的大模型一直都挺猛。

年初推出 QwQ-32B 推理模型的时候,它就用更精简的参数,把当时意气风发的 Deepseek 给干了。

迭代到现在。

Qwen 的模型家族,已经不能用丰富来形容了,这纯纯是要啥有啥。

包括在开源模型的下载量和衍生模型数上。

阿里的大模型,都是没有任何定语的——全球第一。

什么叫 " 源神 " 啊,这就是。

但问题在于,阿里 Qwen 之前不怎么重视 C 端,没咋捣鼓用户体验和 App。

我们想体验它最新的 Qwen 模型,要么是去 HuggingFace,要么是去 Qwen Chat 的官网。

能用。

但功能非常简陋,基本就一个问一个答,体验对普通用户并不友好。

所以当我看到阿里的大模型入口 App,终于对齐了 Qwen 的中文名,并且把 Qwen 最新最强的大模型塞进去后。

也是没忍住,一边吐槽它来得晚,一边又忍不住好好体验。

在模型上,则选择 Qwen 系列目前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的 Qwen3-Max。

首先呢,机哥想测一下它在中文语境下的理解和输出能力,特别是对于互联网热梗的理解。

于是我给出了这样的问题——

" 猫咪耄耋在明明在对人哈气,为什么人类还是觉得它很可爱呢,如果你是被哈气的那个人,你心里会想什么,用孙笑川的语气,描述详细的心理活动。"

从千问给出的回答来看。

它确实理解到了互联网的抽象精髓,生怕用户看不懂,还专门把心理活动做了个详细拆解。

这嘴臭味儿还是有点冲的。

该图片疑似 AI 生成

接着回到机哥最擅长的领域——搞机。

我相信很多机友跟我一样。

生活中或者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现在都会第一时间去找 AI 帮忙搜索解答。

而搜索 - 梳理重点 - 总结解析这套流程。

恰恰也是 AI 大模型比较擅长干的事。

所以我就开口直问——

" 小米 17 Ultra 快发布了,帮我详细汇总配置。"

千问经过深度思考和联网搜索后,给出的爆料汇总,有着不错的可信度。

比如春节前发布、骁龙 8 Elite Gen5、1 英寸主摄 + 浮动潜望长焦、6800mAh+100W 快充等等。

这些都是之前被爆料过很多回的配置。

该图片疑似 AI 生成

接下来机哥再加大难度。

只给它一句很 " 朦胧 " 的话:最近都发布了哪些国产手机。

结果千问给出的回答,还挺让我满意。

它智能判断出了,我想问的是 10-11 月所发布的国产手机,并盘点出小米 17 系列、vivo X300 系列、OPPO Find X9 系列、荣耀 Magic 8 系列。

甚至说。

前两天才发布的 OPPO Reno 15 系列,以及即将发布的 Mate 80 系列、荣耀 500 系列,它都顺带提了一嘴。

该图片疑似 AI 生成

从它的思考过程中也能看出,Qwen3-Max 的推理和总结思路很清晰。

看来在语言理解、推理和总结上。

这 Qwen3-Max,确实如官方所说的那样:

大就是好

超过 1T 的训练总参数,加上优化得当的架构设计,让它有了极强的文本处理能力。

不过整体的回答风格看下来。

机哥感觉阿里的模型更偏向理性。

让它列爆料配置,我就列出来,也不给你搞什么语言上的美化,缺了一丢丢人味。

同样的问题扔给 Deepseek,它给出的配置参数,跟千问其实差不多。

但文风看起来就是更适合阅读。

比如无损光学变焦会带来什么好处,全系标配的 UWB 技术又能给手机互联带啥变化。

Deepseek 都会顺着写出来。

这也是 Deepseek 能火出圈的原因之一,它聊啥都回应,也有人味和情绪。

但道理大伙都懂的。

千问之所以能上线就拿下 App Store 效率榜前二。

势必是在其他地方,有着过人之处。

比如机哥就发现。

阿里几乎把自家所有模型,都塞进了千问 App 里头,这就让它有了处理各种多模态内容的能力。

文生图、图生视频、翻译、做 PPT、AI 修图、试试录音总结纪要、拍照解题等等。

基本上把咱们普通用户,平日里要用到的需求,全覆盖到位。

我想根据小米 17 Ultra 爆料汇总,生成一个逻辑清晰的 PPT。

千问就完成得挺好。

文字生成用文字大模型,需要图片演示的时候,再调用生图大模型。

需要它解答题目的时候,它又能调用视觉大模型读懂图片。

实在无聊想整活,把图片变成视频,也是一句话的事儿。

该说不说,实际转视频的效果蛮自然的。

该图片疑似 AI 生成

整体体验下来,千问给我的感觉是,它像一个啥菜系都会做,且功力比较深的老厨师。

甭管是粤菜、川菜还是湘菜,用户想要的,它基本给你煮出来。

但你说,千问的最终目的,就是把自家所有模型集中在一块,让用户用个爽么?

那肯定不是。

结合可靠信源来看,后续阿里打算把千问 App,当成一个「All In One」入口。

也就是说,把自家的地图、外卖、订票、办公、学习、支付 ... 等等全家桶生态,都融合进去。

想点外卖吃个小龙虾,在千问说一下,它帮你拉取外卖信息和支付接口,随后咱们付款等外卖就完事。

想买个打底衬衫,跟千问提个大致需求,它也能智能筛选出适合你的衣服。

不过这些都是所谓的未来愿景了。

机哥觉得,千问 App 的当务之急,还是得先在用户体验上,好好追赶一下豆包。

模型再强,也得让用户用得舒服才行。

评论
ZAKER用户nalq2008
47分钟前
我现在觉得豆包比DS好用
最好不见如此才可不相恋
1小时前
全是推广链接,自家app一不小心就跳转,真恶心
量子轮回
4小时前
其实挺垃圾的,不好用,又换回DS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