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10小时前
储能“出海加速度”跑出20倍大牛股:揭秘厂商背后掌握的“财富密码”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财联社 11 月 23 日讯(编辑 笠晨)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与各国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储能行业正迈入高速发展阶段。储能技术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 " 压舱石 ",正经历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随着储能需求持续高涨,截至三季度末,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 1 亿千瓦,较 " 十三五 " 末激增超 30 倍,占全球总装机 40% 以上,稳居世界第一。国内储能行业需求井喷,有企业订单排至明年,更是带动部分企业产能拉满。

近日,InfoLink 2025 年前三季全球储能系统出货排名出炉,前三季度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为 286.35GWh,同比增长 84.7% 。第三季度,全球市场多点开花,单季系统出货首破 100GWh。在全球前十出货量企业排名中,中国企业占据 8 席,分别为阳光电源、比亚迪、中车株洲所、华为、海博思创、远景能源、电工时代和阿特斯。展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储能市场的强劲势头。另外,2025 年,中国企业在储能出海领域按下 " 加速键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新获 308 个海外储能订单,总规模达 214.7GWh,同比猛增 131.75%。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比亚迪和海博思创等核心企业加速出海布局,业务范围辐射欧洲、亚太、拉美、北美、中东等核心市场。

储能企业展现出海 " 加速度 ":阳光电源问鼎全球大储龙头 揭秘 20 倍大牛股海博思创背后的 " 财富密码 "

在能源转型与 " 双碳 " 目标的双重驱动下,储能产业正成为政策与市场共同聚焦的 " 超级赛道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储能的 " 出海逻辑 " 正在升级,以往依靠成本优势 " 卖产品 " 的 1.0 模式,正逐步迈向为客户提供 " 全生命周期售后与运维服务 " 的 2.0 新模式。与此同时,产品线也更加多元,除了出货量持续攀升的大储产品,面向欧美和亚非拉国家的移动储能、户用储能等细分市场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不过,大储市场继续贡献市场主要增量,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产业新共识,在这场万亿级全球能源大变局下,储能尤其是大储将成为决胜关键。InfoLink 全球储能供应链数据库指出,2025 年前三季度,全球大储系统出货 252.5GWh。CR5 47.3%,较上季略有下滑,市场竞争烈度持续提升。具体来看,A 股公司阳光电源、比亚迪、海博思创和阿特斯分别位列第一、第二、第五和第九席位

其中,阳光电源问鼎全球大储龙头,其股价也是一路飙升,自 4 月低点迄今累计最大涨幅 305%。民生证券表示,受益于海外储能需求高景气,阳光电源高盈利的海外发货更高,带动阳光电源储能业务高增长。2025 年全年阳光电源储能出货目标 40-50GWh,相比 2024 年 28GWh 的发货量有望大幅提升。储能业务方面,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储能发货同比增长 70%,与市场装机增速保持基本一致。储能发货结构显著变化,海外发货占比从去年同期的 63% 攀升到 83%,海外占比提升,这也是储能毛利率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

2025 年阳光电源斩获的大储订单遍布全球且规模可观,国内方面,中标或入围中核汇能 12GWh、中国电建 16GWh 等多个 GWh 级储能集中采购项目;海外方面,不仅与 AWS 签下 8 吉瓦时框架订单,还拿下智利 Zelestra1GWh 储能订单、南非 RedSands612MWh 储能项目订单,以及欧洲 SUNOTEC2.4GWh、意大利 220MWh 和芬兰 100MWh 等订单。业内人士表示,阳光电源表现亮眼核心在于其全栈自研构建的技术溢价、反向创新与规模效应形成的成本优势、高端市场卡位与本土化运营的市场布局,叠加光储协同的生态壁垒与商业模式创新,共同构筑了难以复制的竞争护城河。

事实上,阳光电源的高增长是海外储能爆发的一个缩影。分析人士称,目前全球都离不开一个共识,那就是清洁能源的时代转型。但是,海外市场政策阴晴不定,本轮 " 出海潮 " 很大程度上受补贴政策驱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政策持续性还有待验证。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出海,国内价格战有延伸至海外市场的趋势。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市场已开始出现较强的同质化竞争趋势。海外订单狂飙的背后,我们也需要注意,很多海外订单只是意向订单,且很多订单的执行周期长达 2-3 年,甚至更久。在全球政策与市场激烈博弈的当下,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退潮正在席卷全球储能产业,海外订单狂飙的背后,也有潜在风险正在聚集。

而在全球储能行业高景气与头部企业示范效应下,海博思创凭借扎实的储能业务布局同样表现亮眼,其股价也迎来显著暴涨。储能系统集成龙头海博思创成立于 2011 年,实控人为张剑辉、徐锐夫妇。今年 1 月,海博思创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年初迄今,海博思创股价较发行价 19.38 元累计最大涨幅为 2098%。受储能市场需求强劲驱动,海博思创业绩表现突出,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 3.07 亿元,同比激增 872.24%。海博思创方面表示,其紧抓国内储能市场快速发展机遇,依托多年积累的市场、技术和研发竞争优势,在国内市场占据较高份额,同时加速拓展全球市场,推动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海博思创方面此前透露,2025 年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国内储能规模长期增长趋势明确,储能逐步形成独立盈利模式;二是海外市场快速扩张,尤其以北美、欧洲和东南亚等市场为核心;三是新应用场景拓展,大功率充电与储能结合、数据中心配储、柴发替代等场景需求预计快速增加。

海博思创股价大涨源于其独特的 " 软件定义能源 " 战略。分析人士表示,海博思创以 " 集成商 + 技术合伙人 " 为定位,避开与电池巨头的产能竞争。通过 AI 算法与大数据分析构建智能调度模型,实现峰谷价差套利与辅助服务收益的动态优化。业务延伸至储能电站的前端开发、后端运维和电力交易全链条。将储能系统从 " 被动响应 " 升级为 " 主动创收 " 的智能资产。在行业从 " 拼装机量 " 转向 " 拼全生命周期价值 " 的转折点上,占据了先发优势。这为其构建了区别于传统硬件厂商的结构性壁垒。海博思创的差异化策略,为其全球化拓展奠定盈利基础。另外,海博思创计划在 3 — 5 年内实现海外业务规模与国内持平,高溢价海外业务成为其净利润增长的驱动力

海博思创作为全球一级储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海外拓展已进入爆发期,近期密集落地的订单印证了战略成效:与欧洲开发商 Repono 达成 1.4GWh 储能项目合作并计划 2027 年前交付;与新加坡 Alpina 签约未来三年供应 5000 套充储一体机切入亚太市场;在南欧希腊落地 45MWh 项目,在波罗的海地区爱沙尼亚、立陶宛分别获取 7MWh 与 20MWh 订单;并在非洲科特迪瓦为三座工厂构建 " 光伏 + 储能 + 柴发 + 市电 " 构网微电网。分析人士表示,海博思创以 " 技术输出 + 本地化运营 " 双轮驱动构建出海护城河,其布局恰逢德国储能市场转型风口。海博思创与 LEAG 清洁能源签署德国 1.6GWh 储能项目,合作方 LEAG 集团作为德国第二大电力生产商,正推动向能源转型企业升级。海博思创在德国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储能企业从单一产品输出迈向 " 技术 + 品牌 + 运营 " 综合价值输出,成为出海升级的缩影。随着欧洲能源转型加速,中国储能龙头凭借技术与本地化能力已在全球能源变革中占据关键位置。

然而,在狂飙突进的成长中,海博思创也要面对运营效率的考验。三季报显示,尽管海博思创营收实现高增长,但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8.02 亿元。这意味着,公司在抢占市场份额的过程中,正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现金流压力,亟待优化并完善资金管理策略。分析人士表示,在飙升的业绩以外,财务和运营体系的韧性,将是决定海博思创长期发展的关键。对于这家企业而言,穿越周期的密钥,不仅在生产储能系统的流水线上。也要识别并解决公司运营中存在的风险,修复现金流健康度,实现规模、效率与财务健康的动态平衡。

同为储能赛道的龙头企业阿特斯,股价自 4 月低点迄今累计最大涨幅 194%。阿特斯 11 月 13 日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 CSIQ 预计 2025 年第四季度总收入在 13 亿至 15 亿美元之间,毛利率预计在 14% 至 16% 之间,预计储能系统出货量在 2.1 至 2.3 吉瓦时之间。CSIQ 预计 2026 年全年储能系统出货量在 14 至 17 吉瓦时之间。截至 2025 年 10 月 31 日,CSIQ 旗下阿特斯储能科技已签署合同的在手订单金额 31 亿美元。同日,阿特斯宣布其储能业务子公司阿特斯储能签署合同,将为加拿大安大略省爱德华兹堡卡迪纳尔的 " 天望 2 号 " 储能项目提供全套储能解决方案及交钥匙 EPC 服务。该项目规模达 411MW/1858MWh,是安大略省迄今规模最大的储能项目之一。另外,阿特斯 11 月 3 日在互动平台表示,预计 2025 年末,公司有储能系统产能单班 15GWh,电芯 3GWh。

储能陷 " 电芯荒 ":头部企业订单排到 2026 年 海博思创与宁德时代签订长达十年的《战略合作协议》

储能企业出海的高歌猛进,正持续推动电芯行业向高安全、长寿命技术方向迭代,同时也加速了头部企业的电芯产能布局与供应链协同。分析人士称,随着全球储能需求的放量,作为核心部件的储能电芯已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环节,其技术突破与产能保障能力,直接影响着储能企业的全球市场竞争力。InfoLink 全球储能供应链数据库指出,2025 年前三季度,全球储能电芯累计出货 410.45GWh,同比增长 98.5%。第三季,海内外需求共振,储能电芯环节全线满产满销,单季出货 170.24GWh,继续刷新单季出货纪录。宁德时代、海辰储能、亿纬锂能、比亚迪、中创新航、瑞浦兰钧、远景动力、国轩高科、鹏辉能源和湖北楚能分别位居全球前十

海外储能市场需求在 2025 年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带动国内储能电芯企业订单暴增," 加价难排单 "、" 一芯难求 " 成为当前行业热议现象。11 月 12 日,海博思创发布公告称,与宁德时代签订长达十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其中明确 2026 年至 2028 年,海博思创将向宁德时代采购电量累计不低于 200GWh。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确保按海博思创的需求量纲供应,锁定了未来优质电池的供应。分析人士称,这份大规模采购协议的签订,既反映出储能集成商对电芯供应稳定性的担忧,也进一步印证了当下电芯成为稀缺资源的紧张格局。宁德时代 11 月 18 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当前储能电芯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产能利用率饱满。InfoLink Consulting 分析指出,国内储能电芯需求旺盛,头部电芯厂高位排产预计维持至 2026 年 1 — 2 月,实际成交价处于高位。进入 11 月,部分厂商报价重心上移,短期成交价或继续小幅抬升。

供需格局逆转与价格回暖的双重信号,正推动储能电芯企业从 " 产能追赶 " 全面转向 " 技术领跑 "。分析人士称,伴随 2025 年大电芯时代正式到来,研发实力已成为企业抢占市场的核心壁垒,头部企业与新锐势力纷纷聚焦容量升级、安全防控、寿命延长三大关键方向,通过技术创新破解供需矛盾、构筑差异化优势。结合全球储能出海的长期趋势与国内市场的需求韧性,未来储能电芯行业将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而兼具规模效应、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与全球化供应链布局的企业,有望在行业洗牌中站稳脚跟,既承接全球能源转型的时代红利,也为储能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筑牢核心支撑。

(财联社 笠晨)

评论
Nothing On You
2小时前
这东西是大雷,没人知道啥时候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