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 亿民事索赔案现新进展。
作者 | 姚悦
编辑丨于婞
来源 | 野马财经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的主角秋菊,是中国影史上经典形象,她在丈夫被村长踢伤后,一次次踏上告状之路,从乡里告到县里,再到市里,为 " 讨个说法 " 奔走。
在 A 股,有一家和秋菊一样多年为诉讼奔走的公司——宜通世纪(300310.SZ),2016 年以 10 亿元收购深圳市倍泰健康测量分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倍泰健康),2018 年 " 并购诈骗 " 东窗事发,作为受害方的宜通世纪便先后踏上刑事追责和民事索赔的道路,期间经历从犯逃脱,民事索赔诉求被全部驳回,至今已经维权 9 年。
近期,宜通世纪的刑事追责案和民事索赔案均现新进展——案件从犯一审被判,追缴违法所得 4000 万元;索赔 5.8 亿元的民事案被发回重审并获受理。加上此前案件主犯被追缴、赔款最高 7.7 亿元,宜通世纪维权的纸面价值约 13.9 亿元。
然而,尽管刑事判决大快人心,但退赔款的执行是另一大难题。此外,就在上述消息公告前数日,宜通世纪宣布公司三名控股股东、实控人解除一致行动人关系,这也就意味着,尚处于 " 并购诈骗 " 余波中的宜通世纪进入 " 无控股股东、无实控人 " 状态。
截至 11 月 21 日收盘,宜通世纪股价报 6.26 元 / 股,下跌 1.73%,总市值 55 亿元。

01
维权九年,13.9 亿何时能讨回?
11 月 18 日,宜通世纪公告称,于当天收到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简称:广州中院)出具的《刑事判决书》。" 并购诈骗案 " 的从犯一审被判。
判决书显示,许冠群在并购过程中,积极提供资金给倍泰公司填补非经营性占用的缺口,并帮助同案人财务造假,致宜通世纪支付明显不合理的高价购买倍泰公司,造成宜通世纪重大经济损失,其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
" 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许冠群起辅助作用,是从犯,依法应当减轻处罚。被告人许冠群在本院审理期间脱逃,且归案后拒不认罪,应酌情予以考虑。" 判决书显示。
依照相关法律,广州中院判决许冠群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 50 万元;追缴被告人许冠群的违法所得 4000 万元,发还被害单位宜通世纪;追缴不足,责令被告人许冠群退赔。
不过,上述判决为一审判决,目前许冠群已经提起上诉。此外,宜通世纪在公告中坦言,最终判决、后续执行等结果尚存在不确定性。
" 并购诈骗案 " 的主犯方炎林早已经被判。2020 年 12 月,广州中院作出一审判决,方炎林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追缴其犯罪所得发还宜通世纪,追缴、赔款总额以 7.7 亿元为限。一审判决后,原审被告人方炎林提起上诉。不过,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简称:广东高院)裁定维持原判。
该图片可能由 AI 生成

图源:罐头图库
尽管刑事判决大快人心,但退赔款的执行是另一大难题。宜通世纪直言,鉴于方炎林涉及多项债务诉讼,其名下的资产已经被质押、查封、冻结,因此公司最终能收回多少金额存在重大不确定。
此前,倍泰健康一笔 1.2 亿元的借款判决,经法院穷尽执行措施后,宜通世纪仅收到 53.2 万元执行款。" 经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称。
在刑事审判推进的同时,2022 年 6 月,宜通世纪作为原告,将方炎林等 17 名倍泰健康原股东告上法庭,请求法院撤销当初的资产购买协议,判令对方返还股权转让款及赔偿损失,诉讼金额暂计 5.8 亿元。
2023 年 7 月,广州中院驳回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以及所有被告的反诉请求。宜通世纪并未放弃,选择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宜通世纪先后公告,11 月 3 日,公司收到广东高院出具的《民事裁定书》,裁定撤销广州中院民事判决,本案发回广州中院重审;11 月 20 日,公司收到广州中院出具的《受理案件通知书》,受理本案件的重审。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表示,发回重审是转机的 " 潜在起点 ",但需以重审胜诉且执行到位为前提。一方面,重审仍需经历证据质证、事实认定等复杂程序,结果存在变数;另一方面,即使胜诉,退赔款执行难度、时间成本及对公司现金流的潜在影响仍需评估。此外,案件长期悬而未决可能持续消耗公司管理资源,影响战略聚焦。
02
三位实控人 " 解绑 ",
宜通世纪进入 " 无主 " 状态
就在上述案件最新进展公告前数日,宜通世纪宣布公司三名控股股东、实控人 " 解绑 "。
11 月 11 日,宜通世纪公告,公司原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童文伟、史亚洲、钟飞鹏三人签订了《一致行动协议之解除协议》。这也意味着,宜通世纪由三人组成的一致行动人团队控制,变更为 " 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 " 状态。
目前,进入 " 无主 " 模式的宜通世纪,尚处于 " 并购诈骗案 " 的余波当中。
" 并购诈骗案 " 东窗事发后,2019 年 12 月,宜通世纪宣布以 1.7 亿元的价格将倍泰健康 100% 股权对外转让。宜通世纪彻底出售倍泰健康后,重新将资源和精力聚焦于通信主航道和物联网等领域,宜通世纪的业绩逐渐有所缓和。2019 年 -2023 年,宜通世纪的年营收增速一直有所波动,年营收额游走在 22 亿元 -26 亿元区间;年归母净利润也有较大波动,但始终保持盈利,在 1900 万元 -5400 万元区间。
该图片可能由 AI 生成

图源:罐头图库
然而,2024 年,宜通世纪营收 25.02 亿元,同比下降 5.93%;归母净利润亏损 3034.99 万元,同比下降 162.98%。宜通世纪表示,净利润为负,主要是由于公司营业收入和毛利额有所下降以及计提商誉减值所致。2025 年前三季度,宜通世纪实现营收 16.9 亿元,同比下降 5%;归母净利润 339 万元,同比下降 86.1%。
2025 年前三季度,宜通世纪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25 亿元,虽然仍为负值,但同比改善了 65.9%。公司解释称,这主要得益于营收回款管理的加强和供应链的优化。
不过,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许峰律师提示,其代理的宜通世纪投资者索赔案已多次立案。根据宜通世纪 2025 年半年报,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累计收到 356 名投资者的起诉材料,诉讼金额合计超过 2700 万元。其中已结案 191 件,公司已支付赔偿款 1176 万余元。这部分持续的赔付,对公司现金流和利润构成了压力。
03
"10 亿并购劫 " 始末
在并购倍泰健康之前,宜通世纪有其自身的高光时刻。作为通信技术服务领域的企业,它拥有通信网络系统集成企业甲级资质,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等大型运营商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上市后,公司业绩总体呈现增长态势,2016 年营收突破 18 亿元,净利润也稳步提升。通过收购天河鸿城布局物联网,更是让公司站上了风口。
2016 年 9 月,正处于扩张关键阶段的宜通世纪,向当时的倍泰健康实际控制人方炎林等 16 名交易对手方,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倍泰健康 100% 股权。而这笔交易对价达 10 亿元,同时形成达 7.56 亿元的商誉。
伴随着高溢价,交易对手也作出 2016 年至 2019 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 3.11 亿元的业绩承诺。方炎林及其配偶李询继续担任倍泰健康董事长、总经理的职务,掌控倍泰健康。并购完成后,倍泰健康 2016 年超额完成业绩承诺,2017 年虽略未达标,但宜通世纪 " 大方 " 豁免了业绩补偿。
该图片可能由 AI 生成

图源:罐头图库
然而,经历短短的 " 蜜月期 ",宜通世纪 " 被骗婚 " 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2018 年 7 月 12 日,宜通世纪公告称,方炎林及李询涉嫌犯罪,已被立案侦查。
方炎林、李询被公安机关立案,直接导致倍泰健康当年出现大额亏损,进而无法完成对宜通世纪的业绩承诺。宜通世纪在 2018 年财报中对倍泰健康进行了达 7.56 亿元的商誉减值。当年,宜通世纪归母净利润亏损达 19.69 亿元,这一亏损额度,几乎吞噬了公司自 2012 年上市以来至 2017 年的全部归母净利润总和(约 6.22 亿元)。
同时,2016 年至 2018 年,倍泰健康未能实现业绩承诺,根据约定,需补偿金额高达 9.71 亿元,业绩补偿当然也难以兑现。
不仅如此,倍泰健康还在 " 婚前 " 隐瞒了达 7000 万元的债务。
2018 年 6 月 25 日,宜通世纪公告称,倍泰健康收到深圳仲裁委员会出具的《仲裁通知书》等。根据披露,申请人许冠群请求依法裁决倍泰健康向其清偿借款本金 7000 万元以及相应利息 2447.3 万元。
原来,双方早在 2016 年 7 月 25 日签订了《借款合同》,倍泰健康向许冠群借款 7000 万元。方炎林及李询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结果,倍泰健康未按期还款,方炎林、李询也未能代偿。然而,宜通世纪 2017 年 3 月披露的倍泰健康 2015 年度、2016 年度审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倍泰健康短期借款仅 4885 万元。
此外,2023 年 6 月,宜通世纪还公告称,因涉及信披问题,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收到广东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告显示,2017 年 5 月至 12 月,在方炎林、李询的组织下,倍泰健康通过财务舞弊虚增收入 9734.39 万元,虚增利润 4083.86 万元,分别占宜通世纪当期披露数的 3.7% 和 15.67%。倍泰健康的财务舞弊行为导致宜通世纪 2017 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2025 年 11 月 4 日,宜通世纪再次公告,因公司 2017 年年报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这表明,尽管此前已受处罚,但监管层对于此案可能存在的更深层次问题仍在持续关注。
尽管刑事追责和民事索赔均现新进展,但也只是宜通世纪维权长路上的一个逗号,如今又处于无实控人状态,宜通世纪何时能彻底摆脱 " 并购诈骗案 " 阴霾?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