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 1小时前
谨防基层“能借钱就是能干事”心态露头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半月谈评论员 梁晓飞 王劲玉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举债是应对财政资金不足的一个重要方式。适度负债在保障政策实施、发展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盲目举债会加重地方包袱,损害群众利益。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越发完善,规范地方政府举债取得明显成效。然而,半月谈记者近期采访了解到,在制度笼子越扎越紧的背景下,一些地方借钱花样随之翻新," 能借钱就是能干事 " 等不良心态露出苗头。

出示 " 借款函 "," 凭本事 " 借钱

近日,中部某县一名企业负责人向半月谈记者出示一张 " 借款函 "。这张由当地镇政府于今年 7 月开具的公函写道:" 镇政府再次表示同意该企业对某村 7.57 亩征地款进行垫付。"

这一表述让企业负责人感到不解:" 明明是镇政府向我借钱支付征地款,怎么就变成了政府‘同意’企业垫付。"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之所以是 " 再次表示同意 ",是因为今年 1 月已经 " 同意 " 过一次,但 " 因上级巡视组和纪委核查原因未实施完成 "。

据这名企业负责人透露,当地政府近年来土地收储较为频繁,多笔征地款都让他垫付,项目成熟一起再偿付一起,累计借出去的钱已超过 2000 万元。除此之外,政府的个别借款要求让他左右为难。" 最让我不理解的是一笔 20 万元的借款,用途竟是清缴一名工作人员在当地农商行的逾期欠款,借款证明上加盖了镇党委、镇政府、镇纪委的公章,还有负责人签名。" 这名企业负责人说,为了避免企业被 " 穿小鞋 ",对政府提出的借款要求不敢拒绝。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在严控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背景下,个别地方萌生 " 能借钱就是有本事 "" 能借钱就是能干事 " 的想法,借钱花样随之翻新。除了开公函向企业要钱外,也有地方通过包装项目,想尽办法争取资金,但又因偿付能力有限进一步增加财政负担。

一些地方为顺利通过专项债项目评审,在 " 一案两书 " 上做文章,过度包装项目、夸大收益。比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在收益预测时,把归属于物业公司的物业收入、归属小区业主的电梯广告收入等全部计算在内,作为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

举债为发展?基层很为难

半月谈记者进一步采访发现,个别地方 " 花式借钱 " 背后,既反映出个别干部在推动地方发展时,要成绩、要政绩的迫切心态,也折射出一些地方政府面临 " 上级压任务、基层找资金 " 等治理难点、卡点。

一方面," 花式借钱 " 有苦衷。" 上级任务往下派,基层资金跟不上 " 的现象开始出现,导致部分地方不得不借钱。" 住建、环保领域的不少项目上级只给 20% 左右的资金,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县级财政配套率在六七成左右。" 一位分管财政的副县长无奈地说,既要按时完成任务,又要避免账款拖欠,现实中很难兼顾。

多位受访县政府负责人表示,当前财政收支紧平衡已成常态,不少上级部门下达任务时,往往不带资金或者只带少量资金。面对生态修复治理等刚性任务,地方难以足额配套资金,不得不想办法借钱。

另一方面,砸钱包装落了空。一些地方为争取资金盲目上项目,不惜砸钱包装、主动举债。不少受访基层干部表示,要谋发展,就必须上项目。最近,各地都在积极谋划 " 十五五 " 期间的投资项目。半月谈记者在一个 GDP 为 200 多亿元的县调研看到,该市目前谋划的项目投资总额已达 2000 多亿元。" 实际能上多少项目,主要取决于能争取到多少资金。" 当地一名干部说。

" 为了争取资金,就必须提前谋划项目,也就是先花钱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如果资金争取到了,前期投入就好解决,如果争取不到,只能自己消化。" 一位副县长说,为增加成功率,地方往往会广撒网,尽可能多地谋划项目,但也导致不少项目前期投入打了水漂。

中部某县去年报送了 9 个专项债项目,单个项目平均包装成本近 20 万元,但最终申报成功的数量为零。这些前期投入、包装成本难以避免会加重基层负担,无形中推动基层 " 花式借钱 "。

不宜谈债色变,狠刹 " 花式借钱 "

为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发挥警示教育作用,2024 年 9 月、2025 年 4 月,财政部先后 2 次通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相关案例包括一些地方政府违规向国企借款、违规捆绑包装 PPP 项目、要求银行长期垫款等。

各类 " 花式 " 借钱和账款拖欠,看似 " 有能力 "、能 " 摆平 ",实则透支的是当地政府信用,损害的是地方长远发展和群众利益,不能听之任之。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构建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财政部提出,针对政府债务管理,要在存量上做减法、在管理上做加法、在效益上做乘法、在风险上做除法,严格落实举债终身问责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加强债务管理,不等于谈债色变。需要意识到,在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应对经济周期变化,建设城乡基础设施,补齐部分地区教育、医疗等民生短板,对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给予长期支持等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适度的政府债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要直面当前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紧张、谋发展资金较为有限的现状,完善基层政府绩效考核机制,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既要考量当期经济发展增量,也要考核发展的可持续性,促使地方政府在谋划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财政承压能力,杜绝脱离实际、超出承受能力的投资行为,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和债务管理良性循环。

评论
AsuraX
1小时前
上了项目,回扣和油水滚滚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