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
在全球农田上空飞行的喷洒农药的植保无人机,大多是来自中国的大疆和极飞。
近期,专注于农业智能化的极飞科技正在奋力冲刺港股,希望通过融资,进一步扩大自身在农业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而此时,已拿下全球近 60% 农业无人机市场份额的大疆,发布多款价格低于市场预期的新品,颇有点曲线阻击的意味。
一场农业无人机的大战,或一触即发。
80后 " 务农 "
极飞科技的发展历程,是一群极客创业的故事。
创始人彭斌,1982 年出生,福建三明人。或许是天赋使然,他从小就表现出了与同龄人完全不同的兴趣。
从初中开始,他就喜欢无线电并开始接触航模。高中时,通过一些专业杂志学习简单编程。后来,家里添置了电脑,他借助网络逐渐了解一些国外的航模知识。
高考后,彭斌如愿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毕业不久,就收到了微软的工作邀约。在高手如云的微软,他继续表现出超凡的能力,2004 年 -2006 年,连续被授予微软最有价值专家头衔。当时,微软全球也仅有 200 人能获此殊荣,中国只有 10-20 人。
工作期间,彭斌结识了一批和自己一样,具有极客精神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大家经常在一起演讲和交流,逐渐萌生出了创业的想法。
2007 年,彭斌带领一群极客,在广州成立极飞科技的前身 XAircraft 团队,开始了对民用无人机和机器人技术的探索。
起初,团队是为制造业的生产线做清扫和运输的导航机器人,8 个月弹尽粮绝,没有取得成功。
但这个为自己的爱好而投入的团队,并没有因一次失败而放弃。2008 年 3 月,开始转型做航模。当年 10 月,推出第一代四悬翼的航模产品,通过海外专业论坛的销售,到 2009 年底,营业额已达几百万元。
后续两三年,在彭斌的带领下,极飞科技在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上进行多种探索,科学研究、技术设施巡检、搜救以及物流等领域,均有涉足。
2013 年 -2015 年,是极飞科技发展过程中极为关键的阶段,期间,All in 农业应用的大方向得以确立。
2013 年 9 月,彭斌和团队去新疆实地考察,在沙漠中穿行跑了几个大型农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胡杨林中露营的两个晚上,和团队确定了做植保无人机的战略方向。
虽然,在向公司宣布进军农业时,有人不理解,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但彭斌确信农业的市场足够大,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会更加成熟。
到 2015 年,极飞科技砍掉包括航拍在内的所有业务,将所有资源聚焦农业行业。
2018 年,公司宣布转型成功,将 Slogan 改为:推动全球农业智能化。
刚扭亏为盈
极飞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各路资本的加持。
从 2012 年开始,彭斌就密集对外寻求融资,但当时市场的热点集中在 APP 和互联网,极飞科技的融资并不顺利。
直到 2014 年,科技和智能硬件迎来风口,极飞科技成功对接成为资本。双方仅 40 分钟商谈就一拍即合,极飞科技顺利拿下首次融资。后来,成为资本继续追加,共计投入 2000 万美金。
此后,极飞科技的融资速度加快,到 2023 年 10 月,已完成了 C++ 轮融资。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 全球独角兽榜》,公司估值为 73 亿元。
早在 2021 年,极飞科技就已向上交所递交申请,拟在科创板上市。但在 2022 年 5 月,自主撤回申请,于不久前转向港股。
尽管,在外界眼中,极飞科技专注的农业服务行业并不性感,但就在与土地和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公司实现了快速发展。
招股书显示,2022 年 -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6.05 亿元、6.14 亿元和 10.66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2.54 亿元、-1.33 亿元和 7040 万元,已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期间,随着规模的增长和各项成本的压缩,毛利率得到大幅提升,从 17.9% 增至 31.9%。
以无人机为切入口,在农业服务领域,极飞科技的业务已陆续拓展至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智能农场物联网等多个领域。
农业无人机仍是公司的绝对核心,报告期内,该业务对营收的贡献均在 80% 左右,今年上半年,更是逼近 90%。
需要注意的是,受市场竞争以及海外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极飞科技的增长显著放缓。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7.45 亿元,仅比上年同期微增 2%。
此外,2022 年和 2023 年,因产品出口不合规事项,公司分别受到 5445.6 万元和 1006.3 万元行政处罚。近期,公司收到证监会关于本次境外上市的备案反馈意见,要求说明受到行政处罚的具体情况和整改情况,是否对本次发行上市构成重大不利影响,是否构成重大违法违规。
距大疆有多远?
据机构数据,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越来越多乡村人口进城务工,中国从事第一产业人员,已从 2020 年的 1.8 亿人减少至 2024 年的约 1.6 亿人,预计到 2029 年进一步缩减至不足 1.4 亿人。
未来,谁来种地?为解决这一问题,必定走农业智能化之路。
极飞科技在招股书中披露,以亚洲水稻种植产区为例,1000 亩农田按传统方式喷洒农药,需要 10-20 人连续工作 5-10 天。而使用极飞无人机,仅需 1-2 名操作员在 1-2 天内就可以完成,还可提升农作物产量 5-10%,节省农药 20-30%,节水约 90%。
据机构报告,按营收计,2019 年 -2024 年,全球农业无人机市场规模,从 16 亿元增至 55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8.8%。预计将以 35.2% 的增长水平,增至 2029 年的 248 亿元,届时,中国农业无人机市场将达到 109 亿元。
以 2024 年的营业收入计,极飞科技在全球和中国农业无人机市场均排名第二,市场份额分别为 17.1% 和 20.8%。排名第一的是大疆,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59.0% 和 63.9%,几乎是断崖式领先。
已在航拍无人机占据绝对领先优势的大疆,近年来,加大了对商用领域的渗透力度。
11 月 18 日,大疆发布三款农业无人机新品,T100S(40999 元起)、T70S(35999 元起)、T55(31999 元起),定价显著低于市场预期。
在极飞科技冲击上市的当口,大疆携品牌优势,进一步拉低产品价格,巩固自身在农业应用场景市场份额的意图明显。
如若极飞科技能成功上市,它与大疆之间,在全球农田的上空,或将迎来更加残酷的 " 血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