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侃财经 2小时前
英伟达投下深水炸弹,撑不住了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英伟达的业绩发布会结束之后,坚持认为美股 AI 炒作没有泡沫的中国基金经理们又开始欢呼了。

英伟达的业绩到底要怎么去看待?AI 领域真的如黄仁勋所说没有泡沫吗?美股的下跌会因为英伟达的业绩刺激而结束?

英伟达业绩披露

11 月 20 美国 AI 芯片公司英伟达公布了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这一份业绩报告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当下,全球金融市场都在押注美股 AI 泡沫破裂的时间档口,所有做多 AI 的投资者,都将这一份业绩报告,看做是对做空者的强烈反击,似乎英伟达的业绩能够证明美股并没有 AI 泡沫。

根据披露的数据显示,英伟达第三季度营收达到了 570.1 亿美元,比市场预估的 551.9 亿美元多了 18.2 亿美元。

其中英伟达数据中心收入达到了 510 亿美元,相比 2024 年 300 亿美元的收入,增长了 70% 左右。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整体毛利率从 75% 跌到了 73.6%,英伟达的解释是因为新产品 Blackwell 的研发费用在初始阶段会比较高。

这个解释的言外之意就是英伟达的毛利率并没有下降,反而在大幅度增长,因为产能扩张的比较迅猛所以导致短期内的支出有点大,导致了毛利率的下降。

相比较 3 季度的业绩,第四季度的展望更是让很多人感到了心潮澎湃,预计截止到 2026 年 1 月份,英伟达的营收会达到 650 亿美元,甚至有人预测会达到 750 亿美元,也就是说,对比第三季度环比至少增长 17% 左右。

相比于这份惊人的业绩报告,黄仁勋的讲话更能够引起一些投资者的亢奋,总结起来就是黄仁勋喊话市场,英伟达的新产品 Blackwell 卡卖疯了,云端 GPU 全部已经卖光,AI 的训练和推理都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在增长。

所以,AI 行业已经进入了超级正循环了,并且 AI 的需求不仅是强劲的,而且是无穷无尽的。

在黄仁勋讲话结束之后,英伟达的股价在盘后上涨 5%,由于英伟达的权重带动,标普 500 指数期货也冲到了最高点。

这是这一段时间以来,美股唯一传出来的一个让市场能够感觉的振奋的消息。

对于押注 AI 的投资者来说,好消息不止这一点,在 11 月 19 日,微软与英伟达宣布,将共同向 AI 开发商 Anthropic 投资最多 150 亿美元,Anthropic 还承诺将从微软的 Azure 云服务购买价值 300 亿美元的计算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英伟达的业绩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的,至今没有人看到哪一个公司因为投资 AI 带来真正的盈利,反而是英伟达作为卖铲子的人赚的盆满钵满,并且用自己的钱去资助一些在 "AI 挖矿人 ",让他们能够继续购买自己的铲子。

AI 引诱已经浮现

对于美股的 AI 公司是否有泡沫,做空 AI 或者给 AI 债务寻找对冲策略的投资银行们显然有自己的看法。

这些金融巨头并不相信左脚踩右脚的模式能够螺旋上天,他们需要的是整个 AI 投资拥有落地场景,无论是大模型还是其他领域,要有真实的营收。

目前越来越多的投资大佬开始清空 AI 相关的股票和债券,除了 " 大空头 " 原型人物在押注 AI 泡沫破裂之外;

还有彼得 · 蒂尔也抛售了英伟达的全部股份,在黄仁勋发布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之前,日本软银的孙正义也清仓了所有英伟达的股份。

更让人担忧的是,在过去的六个月内,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保证金债务 ( 即融资融券 ) 激增超过 40%,这是自 2000 年互联网泡沫以来最大的一次激增。

换而言之,如果美股的下调幅度超过了警戒线的水平,那么就会触发杠杆资金多杀多的情况。

尽管很多人押注美国会在 AI 的竞争中超越中国,但是没有人能够解释清楚,在美国科技巨头的规划中,到 2030 年的巨大电力缺口怎么解决。

根据测算,预计在 2030 年之前要满足 AI 数据中心的需求,美国电网将面临 130 至 140 吉瓦的缺口。这大约只占总预计需求的 12%。

也就是说,虽然英伟达给所有的投资者或者股东画了一个巨大的饼,目前英伟达已经出货了数十万台 AI 设备,正在建设的数据中心需要数百兆瓦的电力。

但是事实上这个电力供应的基础设施并不存在,如果没有电,AI 公司这么疯狂的买英伟达的芯片是用来干什么呢?

这些本质的问题并不是英伟达开一场发布会就能够解释清楚,尽管黄仁勋嘴硬着说,AI 没有泡沫,但是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英伟达为何还要投资自己的下游公司呢?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