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 CEO 更倾向于降低财务杠杆、减少激进并购或投资行为、保留更高现金以应对不确定性,这类行为在金融、运营压力大的时期能提高‘存活率’,在行业进入‘止血’阶段时可能成为明显优势。"

文 / 巴九灵
在中国残酷的零售江湖中,越来越多的女性正在执掌大权。从跨国零售商到本土连锁超市和电商平台,这股女性力量逐步走向最高的决策层。她们的崛起,代表了中国零售行业的解题新思路。
登场
1996 年,瑞典家具零售企业宜家准备在上海筹划第一家门店。它在中国招聘的 001 号员工是个女孩,名叫朱昌来。她回忆说,首家门店开在上海,面积不大,也没有自建仓,全靠进口,运输周期长,还经常断货,但确实给大家打开了一扇窗。
朱昌来从基层销售做起,踏实肯干,职级几乎是三年一升,历经店长、中国区销售总监等职后,2011 年升任宜家德国零售副总裁,2013 年出任宜家中国零售总裁,成为宜家首位中国区华人 CEO,最后又升任宜家全球商业总裁,成为这家公司有史以来职位最高的中国籍员工。

朱昌来
她负责的中国业务,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是宜家在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区域。
20 世纪 90 年代是国际零售巨头抢滩中国的集中期,宜家、麦当劳、家乐福、沃尔玛等知名公司接连涌入。它们将 " 大卖场 "、标准化的快餐等业态引入中国,在改变本土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中国零售业的竞争态势。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跨国零售公司的中国区帅位多由外籍高管把持,宜家启用中国本土女性担任掌舵者,属于较为罕见的案例。
但到了 2020 年末,朱昌来告别效力 24 年的跨国公司,辞职创业,做了一个家具品牌。宜家的工作体系无法满足她对挑战的渴望,她想在中国的广阔市场中,追寻创业的刺激。
可就在朱昌来情离职后的这 5 年,跨国零售巨头在华的用人哲学似乎在悄然转向,女性上位的节奏突然加快。
2020 年 5 月,沃尔玛中国任命朱晓静为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朱晓静是沃尔玛中国首位大陆籍、首位女性 CEO,在她之前,沃尔玛换帅 7 次,掌印者多为老外。
同年,黄亚美成为伊藤洋华堂中国总代表、成都伊藤洋华堂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1 年 10 月,宝洁大中华区副董事长、销售和品牌及品牌运营总裁许敏担任宝洁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这是宝洁入华 33 年来,首次任命本土 CEO,同时,许敏也成为 184 岁的宝洁历史上最年轻的区域市场 CEO。
2022 年 6 月,7-Eleven 中国董事长内田慎治正式卸任,新任的董事长是原 7-Eleven 中国 CFO、总经理严茜。
2023 年,开市客中国大陆区总经理章曙蕴走上前台,出现在媒体报道中。
2024 年 4 月 9 日,屈臣氏任命倪文玲出任首席执行官,这是屈臣氏集团 43 年来任命的首位女 CEO。
2025 年 10 月 1 日,德国零售企业奥乐齐宣布换帅,新 CEO 由陈佳担任。陈佳是奥乐齐进入中国以来的第二任 CEO,也是首位中国本土 CEO。

黄亚美、严茜、章曙蕴
在本土零售公司阵营中,女领导们也在这几年纷纷亮相。
被称为新零售物种的盒马,在 2024 年进行人事调整,时任盒马 CFO 的严筱磊担任盒马首席执行官。
而国内线上零售的操盘手也是被女将们把持。
2021 年 5 月,京东集团原 CEO 徐雷离职,CFO 许冉升任 CEO。她也是头部电商企业里,唯一的一个女性 CEO。同样是在当年 5 月,随着抖音电商业务的狂飙,魏雯雯最晋升为抖音电商总裁,主管中国区业务。拼多多的 " 隐秘的舵手 " 是顾娉娉,作为与创始人黄峥并肩创业的 " 女版黄峥 ",虽几乎隐身于公众视野,却是公司国内与国际业务的支柱人物。

魏雯雯,图源:抖音公众号
路径
这些女性 CEO 往往保持低调,在公众面前呈现的是重业务、低人设的形象。
沃尔玛的朱晓静近年来在各类论坛上频频亮相,总不忘强调 " 零售的本质 " 和 " 回归顾客 ";宝洁的许敏一直强调 " 以消费者为立足点 "。还有一些女性高管,几乎不见诸媒体报道,行事似乎更加内敛。

朱晓静、许敏
零售行业是个苦活,强调的是履约、供应链、SKU,它跟自动驾驶、AI 等 " 叙事驱动型 " 行业不同,不需要马斯克那种画饼能力。更重要的是,她们多是职业经理人,CEO 的权威建立在专业能力上,个人曝光也受到公司制度的约束。
她们的 CEO 晋升之路大致有三类。
◎ 第一类,是职业复合型,她们在多个跨国企业任职,并最终掌舵中国区业务。
沃尔玛中国总裁朱晓静是典型代表。她拥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 MBA 背景,职业轨迹横跨麦肯锡纽约办公室、霍尼韦尔、恒天然等国际企业,并帮助它们开拓中国业务。
奥乐齐中国新任 CEO 陈佳也是一位跨界的复合型选手。她 2003 年从科尼尔咨询起步,2008 年转战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当了 8 年的顾问和分析师;2011 年进入零售行业,先后在麦德龙、沃尔玛任职,负责采购、供应链管理、定价等关键业务。

陈佳(图右)
◎ 第二类,是内部晋升型,从内部基础岗位,逐步升级打怪,晋升至高层。
掌管宝洁大中华区的许敏,自 1997 年大学毕业以管培生身份加入宝洁,她在近二十年的工作中,历经了汰渍、碧浪等七个核心品牌的锤炼,管理过多国业务。2015 年,她接管电商中国区的业务,推动线上销售额的大幅增长。
同样是在 1997 年,那时日本商超伊藤洋华堂刚进入中国,黄亚美就成了第一批中国员工。她从公司基层的男装招商工作起步,并在营业、销售等多个部门轮转,为伊藤洋华堂工作了 20 多年,最终被日方管理者委以重任。
倪文玲曾经是一名职业运动员,代表中国香港田径队出征过 1994 年广岛亚运会。2000 年,她加入屈臣氏母公司长和集团,次年转至屈臣氏集团,在成为屈臣氏 CEO 之前,她为这家效力了 23 年。

许敏、黄亚美、倪文玲
◎ 第三类,是财务背景型,从管钱袋子的关键岗位晋升。
京东集团的许冉、盒马的严筱磊以及 7-Eleven 中国的严茜都曾经担任中国 CFO 职位。
盒马 CEO 严筱磊是典型代表,她曾任职于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后进入阿里体系担任阿里音乐、UC 浏览器、银泰、盒马等相关业务的财务负责人。
京东集团 CEO 许冉同样出身财务系统。这位注册会计师,曾在普华永道工作了近 20 年,2018 年加入京东后就一直掌管财务,并主导京东香港二次上市及多个业务的并购和分拆上市。

严筱磊、许冉、严茜
零售企业选择 CFO 背景的领导者,这似乎也表明,零售行业的竞争已经是刺刀见红的白热化,活下去并且健康地盈利变得更重要。
救火
为何 2020 年之后,零售业的女性 CEO 变多了呢?
一个原因可能是人才供给的本身。中国的零售行业经过 20 多年管理职业化浪潮,那些经验丰富、业务能力高超的大量女性职业经理人正进入晋升的拐点期。
女性还有优势。
一项学术研究称,女性 CEO 更倾向于降低财务杠杆、减少激进并购或投资行为、保留更高现金以应对不确定性,导致公司整体风险指标下降。这类行为在金融、运营压力大的时期能提高 " 存活率 ",在行业进入 " 止血 " 阶段时可能成为明显优势①。
曾经有人问过朱晓静,女性 CEO 有什么特殊优势。
朱晓静说:
我认为时代需要新的领导力,但并不是性别领导力,而是性格领导力。只不过在某些特质方面,与女性领导者有相通之处。我认为有三个关键特质,一是直觉。以前市场变化不大,经验和数字可以用来判断和分析市场。现在更重要的是远见,更多是凭借直觉和灵感。二是合作。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都要秉持开放之心,达到合作、互利和共赢。三是坚韧。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会经常犯错误,跌倒的时候能够不断爬起来,没有资源的时候也要坚持下去,带领大家往前走②。
当一批女性走向零售业的权力中心时,也可能是一种行业周期也压力造就的管理结构的转向。早在 2005 年,Ryan&Haslam 研究了富时 100 指数的公司董事会变动情况,提出了名为 " 玻璃悬崖 " 的概念:女性更有可能在组织陷入危机时被任命为领导者,因此她们所处的位置比男性同行更加岌岌可危③。
当然,这个理论也存在争议,支持方认为这是危机中女性被推上领导位的常见模式;而反对方则指出,该效应强弱高度依赖于行业属性与公众压力,并非稳定存在的普适规律,更应被理解为特定结构条件下可能产生的一种结果。
一些女 CEO 确实是临危受命,但她们又在各显神通。
伊藤洋华堂风雨飘摇,北京市场由高峰期的 11 家门店,到现在仅剩 1 家门店。在其核心成都市场,门店也减至 8 家。报道称,它正在对业务进行重组。
倪文玲去年出任屈臣氏集团 CEO 时,屈臣氏的中国业务正在承压。2023 年,屈臣氏中国市场是唯一录得负增长的地区,营收、利润双降。今年上半年,屈臣氏中国的 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 1.17 亿港元,同比下滑了 53%。
屈臣氏正在电商方面努力,大力发展 " 幕后店 ",这是一种为线上订单履约服务的小型仓储配送中心,不对外营业,也不接待普通顾客。

屈臣氏门店
严筱磊执掌盒马时,公司上市进程暂缓、估值缩水、并传出业务出售的流言。她多次强调公司不会卖,以稳定军心。这一年多来,严筱磊的主要任务就是搞钱,盒马从 " 连续 9 个月盈利 " 到 "2025 首次实现全财年盈利的成绩 " 正是她的工作亮点。
严筱磊主导了 " 止血 " 改革,不再模仿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店,果断关停 X 门店业务,将资源聚焦于盒马鲜生与超盒算 NB 折扣店两大核心业态。她的计划是,新财年内开出近 100 家门店,新增进入城市超过 50 个。

超盒算 NB
朱晓静执掌沃尔玛中国时,传统的大卖场几乎都陷入困境。接着就是疫情来袭。2023 年,她在麦肯锡一档访谈节目上说,这三年非常难,又要保供,又要做业绩。
过去 6 年,沃尔玛在中国的大卖场数量减少了 129 家,但整体增长势头并未减弱,其依赖的引擎是电商业务以及一直扩张的山姆会员店,这种仓储会员超市,凭借精选的 SKU 以及大规模采购带来的价格优势,俘获了不少中产。
但是朱晓静的压力可能更大。因为产品、服务质量、甚至从外部引进高管等问题,山姆会员店屡次遭骂,这几个月几乎住在了热搜上。
从家庭杂货铺起家的德国奥乐齐,自 2019 年进入中国后,目前在长三角地区开设了近 80 家门店。它主打的是硬折扣,被称为 " 穷鬼超市 "。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奥乐齐在中国市场的早期策略并非其标志性的平价路线。2023 年,随着陈佳的加入,公司转向了低价模式。
陈佳面临的挑战显而易见——中国的零售商早已历经多轮价格战,市场对低价策略并不陌生。

奥乐齐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