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国内上万平米大超市的主旋律是 " 收缩 " 和 " 变小 "。行业共识是,大卖场模式结束了。但,东北沈阳市场却冒出一家反其道而行的区域 " 黑马 "。
2024 年底,开心农场首家 A 会员店开出来,一上来就是 2 万平米大体量;一年后,这家超市在沈阳建筑大学附近开出第二家同体量大店。开业当天,人潮蜂拥而至,停车位很快饱和,不少人干脆把车停到外场,再坐摆渡车进店。小红书上,一些人抱怨,开业几天后,门店里依然很挤。
同行们做减法,甚至一窝蜂开 " 小店 ",开心农场 A 会员店却敢逆势 " 放大招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零售氪星球」,除了开出第 2 店,开心农场 A 会员店在沈阳第 3 家店也在筹备中。甚至,他们还有了到华东上海开店的想法。
在沈阳,这家店也是同行效仿的对象。有消息称,当地很快将有另外 2-3 家类似门店开出。
如其店名,生鲜超市起家的开心农场 A 会员店,本意是跳脱传统超市只能卷价格的压力,效仿近年风靡一时的 " 山姆会员商店 "。但现在的它,显然,更像一个将传统货架式生鲜超市推倒重来,全方位重构,充满浓郁本地特色、满足消费升级的新业态。
这种探索,是逆势 " 孤勇 ",还是押中新趋势?至少,它给行业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商业是一场无限游戏,不要急于划定边界,不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与一年前的首店类似,开心农场 A 会员店第 2 店,还是 2 万平米。门店挨着地铁口,周边有大学、社区,有天然稳定客流。首店被吐槽最多的停车难,也在这家店被有诚意地改进,还创新性地提供了 2000 平米的外场停车,摆渡车进店,让家庭客放心来。
店内空间,沿着 " 生鲜 + 现制现售 " 的食品超市主线重新拆分。
一层是门面和高频民生品。入口,水吧和简餐小吃,接住客流,中间是海鲜区,活鲜、冰鲜、捞汁小海鲜一字排开,既是形象区,也是品类上探,最后面,水果、米面粮油和冷冻食品,陈列延续农场风,比 " 东北传统早市 ",更干净、更规范。
二层,承接一日三餐。蔬菜和肉类是基本盘,搭配熟食、休闲食品和酒水饮料,动线很直接,先买菜买肉,再顺手逛熟食区,想省事就带几样回家。
三层,现制现售是主角。东北人爱吃的熟食小吃几乎都搬了进来,可视化现制现售,一边是大麻花、油炸糕、煎饼这些典型东北早市本地口味,另一边,则是烘焙蛋糕、烤鸡等更洋气的新商品。
门店布局,本质是将消费者‘从买到吃’的完整链路,在一个空间内无缝衔接,活脱脱一个 " 体验式食品公园 " 或 " 本地化生活中心 "。它已不是传统意义,只承担商品交易的 " 货架超市 ",更像是有浓郁区域特色的食品超市——把当地人一直热爱的古老市集—— " 东北早市 " 拆成三个场景搬进门店。一层是干净版早市入口,二层是菜场叠加熟食,三层是一条现代规整的小吃街。
支撑这套玩法的,与其开了 10+ 年生鲜超市,有供应链底子密切相关。
开心农场 A 会员店,源自开心农场生鲜超市,这个 2012 年起步,一直在沈阳当地以 " 菜好、便宜 " 闻名。10 多年开生鲜超市的积累,让其在蔬菜和肉类上,通过采购、分级和损耗管理,搭出了自己的供应链,开心农场 A 会员店的生鲜,就是这套能力的集中输出,通过往上游延伸,一边压成本,一边做差异化。
差异化,开心农场 A 会员店几乎都压在 " 生鲜+现场制作 " 的体验构建上。从买生鲜,到买熟食现制食品,明档现制现售的烟火气、即食即饮的便利,让开心农场 A 会员店,从单纯的购物地,变为一个有丰富体验场景的生活空间,还能吸引更多年轻客群。
开心农场 A 会员店的价格逻辑也随之变化,提升商品品质和消费体验,核心是打造极高 " 质价比 "。
比如,民生品,用自营供应链和损耗控制托底,价格控制在 " 早市客能接受 " 的区间。而在熟食、现制、烘焙,靠更高新鲜度、更透明的制作过程和相对轻松的购物环境,让顾客愿意为干净卫生和更好品质多付一点点钱。
这种不止卖菜,现制现售菜、食物,提供体验感、烟火气的食品大超市,成为东北时髦的新超市,也在过去一年,引发区域内外零售圈的积极关注。
开心农场 A 会员店在区域市场的 " 冒头 ",不是孤立事件。
把视野再拉远一点,会发现,河南鲜风生活、农夫刘先生、淘小胖、陕西西安成山农场……一批 " 区域商超新势力 " 正在集体涌现。它们没有一股脑去套 " 胖东来模板 ",而是从各自市场出发,用新方式,回答一个老问题:现在的消费者,更想要什么样的实体商超?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的唯一答案。
即使在东北市场,近年还跑出一个强调性价比、效率和标准化连锁路线的新锐商超比优特,现在,它们已在东北市场逆势开出超 100 家直营超市。而开心农场 A 会员店,显然是这场商超进化的另一极:" 充满体验、烟火气的本地生活目的地 "。
开心农场 A 会员店的 " 新 " 在于:从本地市场出发,摸透在地消费者习惯,将传统早市的烟火气与现代零售的标准化、高效率结合,探出一个把传统市集的热闹烟火气、互动体验和现代零售的高效率混搭重构的新业态。
这种体验和烟火气,很难有一个全国通用的标准答案,与全国性商超连锁不同,区域新势力重体验,更倾向主动错位,强调本地化,紧紧围绕本地生活方式,盘出自己的那一摊客户。
也就是说,现在的国内商超业,正走向一个新 " 诸侯时代 ":未来的一类强者,是扎得足够深、最懂本地人怎么过日子,用高效的新方式,提供更好生活想象力的玩家。
而竞争的焦点,也会从标品和价格战,转向生鲜、熟食现制这些非标能力,以及围绕它们做出来的体验感和 " 烟火气 "。这些是电商最难替代的,也是线下卖场最易拉开差距的地方。
首都经济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曾表示,在日本市场,目前崛起的超市都是近 10-20 年才出现。中国零售业革命性的变化,至少也要持续 10-20 年,现在的变化,存在巨大的商业新机会。
今年 11 月的一次对话中,盒马创始人侯毅也表达了对商超新势力的乐观," 或许三至五年就能成长为中国超市行业的主力军。像盒马之后,不少类似的企业如果能做好资本运作,未来成为上市公司、实现资本价值,完全是有可能的。"
当然,谁也无法判断,哪一个新玩家,能最终跑出来,构建可持续的模式。即使对开心农场 A 会员店,呈现很多亮点,也还在摸索的路上。
" 他们的用工非常重,只是在沈阳这类市场没问题。如果到上海,基本行不通的。"" 其盈利模式和可持续性,我觉得好像有点不太确定。" 一些业内人士向「零售氪星球」分析。
与商超小店侧重标准化与连锁化不同,开心农场 A 会员店这种大店的关键是,差异化与体验感设计,但重人力、重加工、重体验,意味着更高管理难度和更明显的区域边界,还需要很多专业能力的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