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技 10小时前
豆包输入法1.0实测:干净是最大优势,功能是最大短板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豆包已成为小雷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 AI 应用,无论是各类疑难问题解答、群访文档总结,还是文字内容调整,都能放心交给它处理。

就在最近,小雷发现自己的手机应用商店上架了一款名为豆包输入法的 APP,起初,小雷还以为这是某开发者为蹭热度推出的不良应用,仔细查看后才确认,这确实是豆包开发公司全新上架的官方产品。

(图片来源:雷科技制图)

作为豆包的忠实用户,小雷第一时间下载体验,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到体验环节。(以下基于 1.0.0 版本)

其实不难发现,豆包输入法的布局与市面上主流的输入法大差不差,整体 UI 设计也跟安卓原生键盘十分接近。这一点倒是不难理解,输入法经过多年迭代,已形成一套适配多数用户的成熟互动模式,豆包输入法这种随大流的设计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图片来源:雷科技制图,左为豆包输入法,右为主流某款输入法)

但这种「借鉴」的做法也让它失去了一定的辨识度,有时用户不小心误触屏幕右下角的切换功能,都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是哪一家的输入法。

来到输入法的设置界面,与主流的输入法相比,豆包输入法的布局和设置分类非常简洁高效,几乎所有的功能都放在了一级菜单,方便用户快速找到自己需要更改的功能,再加上目前没有任何广告、皮肤、会员、账号登录等窗口,其简洁和易用性值得点赞。

功能方面,豆包输入法目前只提供了「表情」、「常用语」、「剪贴板」、「翻译」和「语音输入」五大功能,相比起主流输入法来说确实有些不够看。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作为第一版,豆包输入法在功能上只能用「贫瘠」来形容,不仅缺少主流的 AI 搜索功能,输入格式也仅支持九宫格和全键盘拼音,像什么五笔、手写、笔画、双拼键盘一个都没有。

以小雷常用的翻译功能为例,豆包输入法的翻译速度和准确度倒是无可挑剔,但目前仅支持中英两种语言,像西班牙语、日语、韩语这类主流语言还是得使用手机语音助手才能完成。

不过像什么自动输入验证码、自动加减乘除、导入通讯录这些小功能,豆包输入法还是该给的都给到了。

至于主流输入法都在主推的 AI 功能,很可惜,第一版的豆包输入法完全不支持。

此外,豆包输入法目前存在一个较严重的问题——输入卡顿。在一天的体验中,小雷曾不止一次出现「手指已经按了几个字母,但键盘像是呆滞了一秒后才响应」,严重影响使用体验。

而且小雷为了确保不是手机系统问题,还在 OPPO 和小米手机上先后安装测试,可惜的是这个问题依旧存在,希望豆包团队能尽快优化这一问题:即便功能精简,若连基础的输入流畅度都无法保障,也难以成为用户的主力输入法。

说完缺点,我们再来聊聊优点。

其实无论是从 APP 的图标还是键盘布局上那「硕大」的麦克风图标都能看出,豆包输入法目前主打的是语音转文字。关于这一功能小雷之前并不太感冒,一方面,在公共场合使用语音输入难免有些尴尬,另一方面是之前体验的几款输入法在准确率方面都不算高,经常会出现自己说了一大串,还需要后期大量修正,实际效率甚至不如打字输入。

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就连微信也单独加入了语音转文字功能,或许现阶段的识别率和准确率确实高了不少。

那么,豆包输入法的语音转文字功能到底如何呢?

我们先看看官方描述,应用商店的更新公告显示豆包输入法支持多种方言、英语以及中英混输,且支持轻声说话和两种语音输入模式。虽然豆包官方没有写明其输入法使用的是什么语音识别技术,但雷科技猜测它使用的大概率是豆包同款的 Seed-ASR 语音识别模型。

因此首先我们来测试一下豆包输入法对于方言的识别准确率,小雷先后测试了普通话、英语、四川话,其识别速度非常快且准确度达到了 100%,这个表现其实小雷不太意外,若连基础语种都无法精准识别,豆包输入法连核心竞争力都没了。

另外小雷还先后测试了客家话和潮汕话,不过豆包输入法的语言识别库里似乎没有这类小语种,只能说有些可惜。

既然豆包输入法表示自己支持中英混输,小雷自然也要测试一波,实测粤语夹英语的识别效果也非常好,虽然相比前面几个语种的识别速度要慢个一秒左右,但准确率方面依旧不错。

最后是难度最高的多人发言场景测试,以模拟用户的户外使用场景。实测下来豆包输入法会优先识别小雷的声音,当小雷停止说话时就会立刻识别周边的人声,但当豆包发现附近的声音输入缺乏一个完整的主题时,就会自动删除掉这段文字。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豆包输入法会尽可能优先识别用户本人的发音,这个表现可以说远超小雷预期。

不过考虑到部分用户比较在意的隐私问题,豆包输入法也提供了两个选择,一是提前下载智能离线模型,顾名思义让豆包输入法在不联网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准确的语音识别,二是直接切换到基础输入模式,让豆包输入法完全不联网,自然也收集不了个人数据,但需注意的是,基础模式下,语音转文字与翻译这两大核心功能会被关闭,略显本末倒置。

原本小雷以为这就是豆包输入法的所有优点时,突然发现它的上下文联想也做得非常不错。

举个例子,小雷平常使用的输入法只能预测到这段文字需要配什么样的表情包以及标点符号。

而豆包输入法似乎是猜到了小雷接下来想说什么。开启该功能后,豆包输入法会基于用户打的第一段话,将后续可能会用到的词组一个一个展示在输入法候选栏。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一直点击联想词,它就能写出一段有理有据且前后呼应的小段落。

经过一天的体验后,小雷对豆包输入法已经了解得七七八八,它最讨喜的地方就是够干净——没有烦人的广告弹窗,设置项都摆在明面上,不像有的输入法藏着一堆花里胡哨的东西,对喜欢简单的人来说特省心。

但它的短板同样突出:功能贫瘠、输入格式支持单一,加上输入卡顿问题,制约了它成为主力输入法的可能。更别说隐私模式与核心功能的冲突设计,也需要优化。

而它最大的潜力,恰恰在于和豆包生态的深度联动。可以想象,后续的豆包输入法在打字时遇到陌生词组时,我们无需其他操作,输入法直接就能调用豆包的 AI 搜索给出简释;编辑长文时,一键触发豆包的文本润色、总结功能;甚至在聊天框里,就能通过输入法快速调用豆包生成会议纪要、旅行攻略。

倘若豆包输入法真的能实现这些功能,它就成了市面上为数不多做到「输入即服务」的输入法,不仅能摆脱「半成品」标签,更能在输入法市场开辟出独树一帜的赛道,成为豆包生态的关键入口。

对于小雷这样的豆包老用户而言,这样的生态融合也会让 AI 服务更无缝,用起来更顺手。

评论
首席鉴黄官
8小时前
微信输入法跨端好用
小路_0911080446
9小时前
地表最强语音输入法,没有之一。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