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5小时前
“罚人又追钱”,违规探险者该付出应有代价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期,针对庐山 "9 · 27" 驴友野游救援事件,当地政府依法依规向获救 " 驴友 " 追偿 7.4 万元救援费用。此前,该野游活动组织者已被行政拘留 10 日。对违规探险者同步追究行政与民事责任的 " 双惩 " 做法,开创了先例,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表示 " 支持 "" 建议全国推广 "。

近些年,随着户外探险持续升温,一些 " 驴友 " 无视警告、专门向未开放区域 " 发起挑战 " 的违规探险屡见不鲜:有人徒步前往未知路线迷路,有人违规穿越禁区时遭遇失温,还有人为了 " 出片 " 到未开放的悬崖绝壁 " 打卡 " 时受困 …… 最终为这些个人任性行为埋单的,往往是公共救援资源。每次动辄数十人、上百人的救援投入,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让救援者置身险境。救援者 " 不怕救人,就怕有人把救援当兜底 " 的心声,令人警醒、引人深思。

" 生命至上 ",以挽救生命为要务的公共救援,固然需在第一时间无条件启动。但这种 " 托底 ",绝不应成为违规探险者任性的 " 底气 "。以往,由于具体规定缺失,事后追责难以落实,常常导致 " 救援成本社会化 "。一些驴友心存侥幸之下 " 拼命寻找刺激 ",心安理得地占用公共救援资源,被救援后却 " 无责隐身 ",已引起舆论的谴责与追问。

此次 " 双惩 " 案例,为破解 " 追责难 " 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治理 " 样本 "。一方面,明确 " 谁违规,谁埋单 ",违规探险者理应为任性行为承担一定费用,可以让各方权责更为清晰,避免社会为违规行为兜底。另一方面,绝不含糊、追责到底的惩处态度,也有力警示 " 驴友 " 理性评估风险,依法开展探险活动。

当然,探索建立应急救援费用追偿机制,涉及国家立法和地方规定的有效衔接等多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精准界定 " 违规探险 ",明确救援主体和相关职责,设定合理的救援费用追偿标准,有必要在后续相关立法中结合各地具体情况逐步明确。考虑到公共救援的特殊性质,相关规范还应将防范各种极端状况纳入考量,严谨细致地平衡好各种复杂关系。

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教育和警示。广大 " 驴友 " 还需明白:违规探险一点都不 " 酷 ",真正的 " 勇者 ",绝不是无知无畏、盲目上阵,拿生命当儿戏。探险精神值得尊重,但探险不是故意涉险,自由不等同于任性。" 罚人又追钱 " 的双惩机制,正是通过一种刚性约束,重申敬畏自然、遵守规则,劝阻违规探险者,别再迈出任性的脚步。

海报:陈泉伊、刘羿佟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李钰

评论
涛如雪
2小时前
双手支持!
龙飞凤舞168
5小时前
都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
石头_1004203938
4小时前
非常支持![力挺]唯一的缺点就是罚款太少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