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11 月 27 日,黎巴嫩与以色列之间的停火协议正式生效,结束了自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持续了一年多的纷争。到今年 11 月 27 日,黎以停火协议生效已满一整年,多方博弈之下,这场被寄予厚望的停火,距离真正意义的 " 和平 " 依旧遥远。
总台记者 魏然:自黎以停火协议生效一周年以来,但从现实来看,这份协议却屡屡被违反,战火的硝烟并未停歇。就在 4 天前(23 日),以军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再次空袭就造成黎真主党 " 二号人物 " 塔巴塔拜的死亡。而时至今日,在贝鲁特的上空仍不断出现以色列的无人机在盘旋侦察。这无疑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份停火协议是何其 " 脆弱 "。

总台记者 魏然:停火生效一年来,以色列不仅拒绝从黎巴嫩南部全面撤军,对该地区以及东部贝卡谷地的空中打击还不曾中断。以军的策略是主动出击、露头就打,不仅频频轰炸真主党的军事据点和武器库,还对真主党高级官员的住所和汽车发起定点清除行动。目前一年停火期限已满,以军仅部分撤离,仍在黎巴嫩南部保留有 5 个战略据点。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黎以停火一年来,以军的袭击已导致至少 127 名黎巴嫩平民死亡。从始至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以安全之名坚持表示,不会允许黎真主党重建武力,并与美国一道,以此向黎巴嫩政府施压。随着以色列步步紧逼,真主党近一年时间未发动有效的报复性袭击,双方力量悬殊仍然巨大。但真主党方面的立场却维持强硬,那就是,拒绝解除武装,拒绝向外部压力屈服,拒绝妥协与投降。黎巴嫩军队向黎南部部署的节奏也逐步放缓。

总台记者 魏然:随着黎巴嫩新政府在今年成立,黎巴嫩总统奥恩面临着安全与发展的多重挑战。首当其冲的便是如何处理解除黎真主党武装的棘手问题。黎巴嫩新总统奥恩一边要求以军从黎巴嫩南部撤军,并停止敌对行为,一边着力推动由国家军队来控制所有武器,并设定期限,呼吁所有政治派别分阶段将手中的武器上缴。奥恩这一所谓的全面解除武器计划自然受到了真主党的强烈抵制。有分析认为,解除真主党武装,这在黎巴嫩国内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黎巴嫩真主党在国内不仅仅是一支军事力量,还深度参与议会选举投票与政府治理,其作为坚定抵抗以色列的 " 国家守护者 " 形象,拥有大量民众支持。强迫真主党解除武装,势必破坏现有的权力平衡,可能会引发黎巴嫩国内的政治危机,甚至导致内部分裂。
总台记者 魏然:一年多来,随着以军重创黎真主党领导层、叙利亚新政权上台,以色列打击伊朗本土,中东地区地缘格局骤变。以色列对绝对安全的追求正日益加剧。近期,虽然黎巴嫩总统奥恩释放与以色列谈判的善意,但以色列似乎耐心有限,并不满意黎政府在解除真主党武装上行动迟缓,随之加强了空袭的频次和力度,并警告将升级军事行动。一年后,黎以局势又遭遇瓶颈,有了进一步恶化的可能,这也让黎以之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 停火 " 显得更加遥不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