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财经 7小时前
杭州网红“大逃亡”?没那么吓人啦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内容将回归重点,带货会更加巧妙。

01

丽晶国际大厦是杭州网红产业的标志性大厦。巅峰时期,这里入驻了将近两万名主播,她们面容姣好,妆饰精致,心怀成名梦想,每日在十几平米的小单间内直播。

她们中的很大部分是带货主播,在和网友谈话表演过程中,适时 " 一二三上链接 "。有些主播一开始是表演和求打赏,殊途同归,这些主播通常也会走上带货之路。

2018 年,丽晶国际大厦就已经火了。每到晚上,这里通火通明,外界戏称为 " 榜一大哥的伊甸园 "。据说这里每天签收快递最多达到数万,并由此催生出 5 元代取的火热业务。

丽晶大厦的小单间月租金,最高时四五千元。今年以来,租金一路走低,最近降至 1200-1800 元。记者走访发现,楼内还有不少空置房,租客可能已不足 6000 人。

丽晶大厦的网红撤退,似乎成为杭州网红产业盛极而衰的缩影。同样被拿来佐证的,还有辛选集团、向太、疯狂小杨哥这些头部网红。今年他们正在撤出杭州的核心商圈。

杭州对于网红产业,真的失去吸引力了吗?

02

杭州并没有变,是网红产业在变。今年以来,直播带货行业,正在经历快速的退潮期。

直播带货起于 2016 年,经数年发展,成为各网络平台的标配。据统计,2018-2023 年,行业复合增长率超过 200%。

大量网民喜爱这种新兴的娱乐和营销方式,尝鲜的心理相当普遍。他们一看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并且很乐于下单支持。平台为推广新兴业务,也给予了流量扶持。

早期的直播带货,美女主播很受欢迎,稍带有特点也能走红。只要简单的介绍,夸张的叫卖,就能获取不少销量。

但是再精彩的直播内容,看多了也会审美疲劳——何况,一般的卖货本身不是内容产业。固定的套路,有限的话语,翻来覆去那几句,说多了实在没人听。

大量主播涌入,到处都是网红。观众的审美阈值在提高,商品价格则不断降低。各家都号称最低价,其实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直播带货卖高价,反而是常态。

正如早期的电视购物,刚出现时也引起抢购,后来人们就麻木厌倦了。直播带货盛极而衰,被行业红利和流量加持捧起来的 " 网红 ",在潮水褪去后,被打回原形。

丽晶国际大厦的网红们,在行业鼎盛的 2021 年,月收入可达三五万元,服饰类主播的底薪,最高可达每月 5 万。行业快速饱和,网红收入骤降。2024 年,网红收入普遍腰斩,中低部网红的月收入甚至低于万元。2025 年,收入下降的趋势在持续,很多人连房租都快付不起了。

这样的事情不只发生在杭州。北京、上海和成都,带货主播的收入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或是增速放缓。杭州网红产业高度发达,此前存在泡沫化,现在只是回归正常。

一个十八线都算不上的素人,只是长得还算好看,在平台流量加持下,就轻松月收入好几万?这本身就很畸形。行业红利期一过," 假网红 " 赚不到钱,其实是很正常的。

03

还有一类真网红,即头部主播。他们的内容确实好看,吸引大量网友观看。流量一大,商家就愿意给出低价;主播以此噱头,聚集人气,进一步巩固低价优势,再吸引更多人。

从李佳琦、罗永浩、再到刘畊宏、董宇辉,每个头部主播都吸引了大量粉丝。他们人数虽少,能量却极大。据估算,少数头部主播卖的商品,可能已占到直播带货总量的 20%。

最近几年,头部主播也面临流量下滑,购买率降低的窘境。原因在于,头部主播有一个致命弱点:他只有开播,才能卖货。如果没开播(不生产内容),小店其实流量平平。

头部主播赚得多,却过得很辛苦。他们每年直播 300 天以上,每天高强度工作十多小时。这时的直播,已不是满足赚钱渴望,而是工作需要。他们背后都有一个巨大团队。

他们不敢停播,因为一旦停播,粉丝涌向其他主播,公司可能面临损失。对财务早就自由的主播来说,这样长期高强度大压力的工作,成为了一种痛苦。

头部直播火过几年,流量都会下降、购买率也在降低。不只是粉丝疲劳,主播们干劲消磨、缺乏耐心的 " 班味 ",隔着屏幕都能溢出来。这时的他们失言引发舆情,就不足为奇。

头部主播式微,也不是大问题,而是行业正常的新旧更替。只要还有直播带货,就会有新头部主播涌现。辛选、小杨哥等撤离杭州核心商圈,很大程度可以视为激流勇退。

04

网红退潮,头部疲弱,杭州作为电商之城,在经历着行业换季带来的不适。这些变化其实是正常的。而另一种新兴潮流崛起,可能带来新的积极变化。

很多商家意识到,许多直播虽然带不动货,但只要持续直播,就是鲜活的、直观的广告展示位。主播说着车轱辘话,循环往复,如同电梯广告屏。只要成本可控,商家很愿意投放,相当于品牌广告。

更多商家选择了自播,也就是以自家员工出镜,每天在镜头前叫卖。员工薪水可控,播出时间又可尽量拉长。观众看此类直播,不是被主播吸引,而是了解产品和价格信息。

据统计,2024 年全国商家自播(也常被称作店播)销售额,首次超过网红和头部主播的带货销售额。这种自播销售,其实和真正意义的直播带货,已没多大关系了。

沿着这样的发展路径,虚拟数字人火起来。

外形仿照真人的 AI 主播,正以惊人速度在电商行业发展。它们根据脚本讲解产品特性,话语流畅,毫无风险,且能配合弹幕互动,营造出接近真人主播的氛围。

对缺乏专业直播团队的中小商家而言,这大大降低了参与直播电商的门槛。AI 主播 24 小时不知疲倦地工作,帮助降低了商家的身心负担。

对整个电商平台而言,这显然是巨大利好。它意味着商家的营销能力,从图文介绍到视频展示,再到模拟真人互动的时代。这样的跃迁,将带来交易量的极大增长。

淘宝和天猫的入驻品牌商家超 300 万,加上中小商家,总量近千万。今年淘宝闪购整合饿了么,深耕本地生活领域。在技术成本降低的背景下,全国数千家品牌餐饮,还有数十万餐饮小店、超市和便利店,也将接触新技术。

当前国内多家公司在开发虚拟数字人。京东的 " 采销东哥 ",就被称赞形象逼真、动作自然。百度为罗永浩打造数字人,也已成功上线。数字人主播时代,正呼之欲出。

阿里作为平台运营方,长期来看必将独家推出虚拟主播服务,以适应其 AI 生态体系。虚拟主播的浪潮卷起,平台焕新发展,这些都将给阿里乃至杭州带来极大鼓舞。

05

遥望这样的发展路径,是否意味着,杭州的网红经济必将消退,过渡到 " 虚拟网红 ""AI 网红 " 当道的时代?

这些顾虑是多余的。只要有互联网,就有真人网红;有真人网红,就一定做广告和带货。只不过网红经济发展,对网红的魅力和生产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杭州的经济水平和营商环境,吸引了各行各业大批人才。网易、阿里等互联网公司的内容业务,为众多内容创作者提供了栖身之所。杭州数字内容产业(如动漫、游戏、短视频)也很发达,网络作家村、之江编剧村等吸引了大批创作者。

充足的人才储备,成为网红发育的土壤。杭州线下 " 美丽经济 "(美景、美服、美食、美妆、美居、美生活)很发达,网红们置身其中,运用各种便利服务,很容易如鱼得水。

最近两年,我所认识一位生活类网红,经常前往杭州出差,感叹在杭州 " 当网红 " 真方便。这座城市风景优美,内容创作氛围很好,而且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交织,毫无单调气息。更重要的是,她的内容创作与商业融合十分便利。

在杭州,线下扫街看展,各公司都对网红合作十分熟稔。外地企业大多有驻点,这位网红每次到杭州跑线下,一天能看好几家店,效率极高," 探店溯源 " 由此成为她的内容产出。

过去那种 " 一个小单间,美颜加滤镜 " 的网红直播带货形式,衰落就衰落吧。这种衰落未尝不是好事。

后续的网红直播带货,将更加鲜活多样。它是引导展示,游览观光,深度交谈。内容将回归重点,带货会更加巧妙。这样的网红经济也挺好。在这条赛道上,杭州还很有优势。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