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五 " 规划建议提出:"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不少人关心:" 啥是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对我找工作有什么影响?"
从内涵看,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是指能够产生积极的就业带动力,有利于提升就业质量和扩大就业容量的发展方式。
将 " 就业友好 " 放到 " 发展方式 " 中通盘考虑,为如何促进就业打开了新思路,对广大劳动者来说也意味着更多新利好。

2025 年 11 月 22 日,江苏淮安,校园专场招聘会助就业。赵启瑞 摄
就业优先导向更加鲜明,让找工作更安心。
新技术新产业蓬勃发展,拓展了就业新增长点,也给原有就业格局带来变化和挑战。
例如有人担心,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会产生替代效应,部分岗位有技术性失业风险。
再如,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传统产业知识技能深度调整,可能加剧结构性就业矛盾。
还有,伴随互联网经济发展,一些平台算法形成的 " 数字泰勒主义 ",可能造成劳动者缺保障、维权难。
应该说,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直面这些新问题,坚持把就业放在发展的优先位置,反对 " 无就业的增长 ",对那些只顾经济增长却忽视就业甚至排斥就业的做法亮明了立场。
支持就业合力更加强大,让找工作更省心。

2025 年 11 月 22 日,在贵州黔西,学员正在参加免费美容技能培训。周训超 摄
稳就业是系统性、长期性重大民生工程。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意味着各方进一步凝聚共识、同向发力。
看产业协同,产业和就业紧密相连,多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才能创造更多岗位;另一方面,健全教育、就业和产业衔接适配的链条,才能促进人岗供需匹配。
再看区域协同,我国外出务工农民工规模连年保持在 1.7 亿人,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有利于帮助西部地区劳动力稳定增收,满足东部地区用人需求。同时,西部地区高素质人才缺口较大,推进 " 三支一扶 "" 西部计划 " 等服务项目,有利于引导东部地区人才和西部地区发展双向奔赴。
还有政策协同。稳就业不仅涉及招聘环节,还涵盖学习、培训、职业发展等一系列过程。因此在前期要及早研判,预测岗位变化、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职业标准。人员上岗后,也要持续做好跟踪问效,防范规模性失业等风险。此外,稳就业不能单靠某个部门、一项政策,推动财政、货币、投资、消费等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就能集成政策对就业的牵引力,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
人的全面发展基础更牢,让找工作更顺心。

2025 年 11 月 18 日,重庆举办招聘活动拓宽就业渠道。孙凯芳 摄
在 " 十五五 " 规划建议中,坚持人民至上被纳入 " 十五五 "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十五五 " 规划建议还提到 " 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满足民生需求中拓展发展空间 "。
这启示我们,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要放到 " 大民生 " 的范畴中去考量。
翻看 " 十五五 " 规划建议,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等其他任务摆在一起,就会发现这些都和就业密切相关。
就业是民生之本,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不仅利好就业,还将为推动其他民生领域更好发展夯实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也更能理解我们为何将稳就业置于 " 四稳 " 工作之首,为何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
再看身边实际,工资性收入占居民收入的 " 大头 ",工作好不好找、就业质量如何,关乎亿万家庭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是解决一系列民生问题的关键。
当前,部分重点群体、困难人员仍面临就业压力,一些用人单位仍存在就业歧视、违法裁员等乱象。着眼所急所盼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赋予劳动者更全面更给力的支持,凸显了顶层设计对民生 " 关键小事 " 的关注,更具象化诠释了 "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包含就业愿望,也要靠就业来实现。
展望 " 十五五 ",期待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创造更充分的就业机会、更公平的就业环境,让更多劳动者安其岗位、乐其职业、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