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星球 45分钟前
毛利不到10%,1.5折转让,闪电仓迎来半年生死线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自从 3 个月前租下来小区的地下一层成为闪电仓老板,张晓几乎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

每天早上叫醒他的,是 " 您有新的订单 " 的召唤,他需要在 5000 多个 SKU 中迅速挑选出顾客所需的商品,并在 3-5 分钟内打包完成等待骑手来取。每当他想休息,新的订单又会不约而至。

张晓告诉 Tech 星球,他舍不得雇人,偶尔家人来店里帮忙。自己已经投入了大几十万,但日均订单才 100 多单,利润算下来几乎无法维持店铺的正常运转。为了冲单获取更多流量,他只能用 1 分钱的红牛、可乐、康师傅冰红茶引流,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他最终决定将店铺转让。

这几乎是今年以来不少闪电仓老板的缩影。

当消费者们可以从互联网平台上购买到所需的一切,并在 1-3 天,最多 5 天的时间收到心仪商品。但互联网平台们觉得还不够快,他们希望 30 分钟内送达一切。闪电仓就此诞生。

2018 年 7 月,美团上线闪购业务,随后京东、淘宝先后跟进。战况在今年 5 月一度胶着。不少人希望乘着平台的东风小赚一笔,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份 " 沙堆捡钢镚 " 的生意早就已经是红海市场。

一边开店,一边倒闭

不到两年,霍霍亲眼见证楼上的闪电仓老板换了三个。

这家闪电仓位于上海嘉定江桥一个批发市场的三楼,这已经是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因为外卖骑手们并不愿意去地形复杂的地下室拿货。

700 平米的闪电仓,6000 个 SKU,在行业内,这样的面积和商品数量已经接近头部。门店于去年 10 月开业,当时闪电仓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多。前几个月生意不错,迅速冲到了一万单以上,雇了六七个员工,大约半年以后单量开始下降,年中的时候就结束营业了,没能熬过第一年。

之后,这家门店换成了世纪华联,坚持不下去,又换成了尼得超市,然后三个月就结束了。

" 闪电仓的生命周期,比你想象的还短一些 ",见证上述门店变换的霍霍称。

这样的故事几乎发生在全国的各个城市。在山西,一个闪电仓 9 月份刚刚开始营业,投入 80 万,现在正在以 50 万的价格转手。生命周期仅仅 2 个月。

在山东一位去年接手闪电仓的老板,刚刚以 3.5 折的价格转让了自己的店铺。但这已经算是比较高的价格,很多都是 1.5 折,货架免费给。即便是 1.5 折,能够顺利把店铺转让已经很不容易。这样的价格,基本相当于卖掉仓内剩余的商品,而其他投入血本无归。

一位在两年前入局的安徽闪电仓老板向 Tech 星球介绍,自己做的是大仓,3 个员工已经是最低配置,但是根本不赚钱。最困难的时候,平台结完款,就马上要把钱取出来去进货。即便单量不少,但算下来赚得钱不够人工。最终,她决定关闭门店。

更早之前,曾经被列为美团十大闪电仓品牌,在全国有 500 家门店的吉慕超市创始人失联了。交了数十万元加盟费的老板们无处哭诉。

令人唏嘘的是,闪电仓的数量正在飞速增长。美团在二季度财报中明确,其闪购业务已联合多方合作伙伴,在全国建成超过 5 万家闪电仓。而去年 10 月这个数字还是 3 万家。这意味着,在短短 8 个月内,美团以每月近 2500 家的速度新增 2 万家闪电仓。

几乎同一时间,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 CEO 蒋凡在财报电话会中透露,淘宝闪购的闪电仓规模 " 已超过 5 万家 "。但这并不意味着闪电仓已经 10 万家,因为闪电仓门店倾向于多平台开店。比如,在淘宝、京东、美团上,都可以看到头部闪电仓品牌熊本便利店一样。

" 到处都是闪电仓 ",一位从业者发出感慨。闪电仓并没有区域保护协议,这是其规模迅速壮大的原因之一。一位 2018 年就入局的人介绍说,自己所在的城市在 2021 年只有 5 个闪电仓店铺,但是现在已经有 35 家。

10% 毛利,陷入冲单死循环

在不少消费者眼中,除非平台有补贴,或者商品实在便宜,要么应急,他们才会选择闪电仓。因此,大部分闪电仓靠低价吸引用户,没人能想象到底能有多便宜——原价 23.8 元,在闪电仓只要 9.9 元的 550ml*12 瓶农夫山泉饮用水,0.1 元的康师傅茉莉花茶,0.01 元 A4 牛皮纸信封,0.98 元一条丝袜,至还能出现 0 元一瓶的 460ml/ 瓶百威啤酒,当然你需要购物满额度才能配送。

冲单几乎是所有闪电仓逃离不掉的运营手段。他们的逻辑是,快消品用来冲单量,是亏钱的。而赚钱的是日化百货,比如用户旅游,温度骤降,需要一件保暖内衣,这件商品的毛利可能超过 100%。如果整体单量低,那么购买日化百货的频率也低。

这种经营逻辑确实奏效,起码在 2023 年以前。一位闪电仓老板称,2018 年 -2022 年这几年生意比较好,平均一年有毛利润 30 万,2021 年是顶峰 60 万。" 神奇地下室,月赚两三万 " 的口号,便是当时真是的写照。

但 2023 年开始,利润开始直线下滑。现在,闪电仓的毛利已经低到冰点。一位在山西经营闪电仓的从业者告诉 Tech 星球,行业平均毛利几乎只有 10%,不到 2020 年的三分之一。这样的毛利水平,可能只有 2020 年风靡全国的社区团购可以与之匹敌。一旦算去平台扣点,运营成本和人工工资,赚钱已经非常困难。

行业的共识是,1 万多 SKU 就算大店,7000 多 SKU 就算头部水平,只要能达到 70% 动销率就能赚钱。但这并不容易。想要达到这样的动销率,需要结构合适的货盘做配合。

但货盘并不存在壁垒,大部分商家的货都是从 1688 或者拼多多而来。在社交平台上流传着一个闪电仓起量规则:定位你所在省会城市,按照销量把排名前 10 的店铺找出来,抄下他们所有的产品组成基本货盘,然后根据同城商圈的头部店铺抄 50-100 个引流品,定价比同行略低一些。

这意味着一个新的闪电仓,完全可以照搬运营状况良好的闪电仓货盘而起量。除了价格战,闪电仓的经营者们似乎找不到更好的经营方式,因此不少闪电仓陷入了冲单死循环——不冲单没有曝光,冲单没有利润。

而头部品牌因为现金流更丰富,价格战可以操控的空间也就更大。低门槛的生意让整个行业极度内卷。

最后的窗口期

闪电仓还要扩张,美团的目标是 2027 年闪电仓数量超过 10 万家,市场规模达到 2000 亿元。在饿了么还未升级为 " 淘宝闪购 " 时,也曾在去年预计,未来 3 年平台上将开出 10 万家 " 近场品牌官方旗舰店 ",对标美团的闪电仓。

市场规模确实在增长。在刚刚过去的 " 双 11" 购物节期间,即时零售成为了最耀眼的板块。根据星图数据发布的《2025 年双十一全网销售数据解读报告》,今年 " 双 11" 购物节期间(10 月 7 日— 11 月 11 日),综合电商、即时零售及社区团购的全网电商销售额达到约 1.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4.2%。其中,即时零售板块销售额达到 670 亿元,同比激增 138.4%,增速远高于全网平均水平。

这是闪电仓老板们坚持下去的底气。

他们正在改变自己的节奏。关闭大仓,押注小仓。赵黎便是其中之一。她没有加盟任何品牌,在她看来,除了多支付一笔加盟费,其他帮助有限。

一开始她的仓库只有 40 平米,现在已经慢慢拓展称 100 平米,虽然一天只有几十单,订单量远远比不上大仓,但因为运营成本低,工作人员只有自己,算下了她每个月有 1 万元的收入。这在她所在的县城已经算是高薪阶层。

所有人都在寻找闪电仓的最优解。

一位闪电仓老板向 Tech 星球分析称,实战下来,未来闪电仓可以城市直营 1200 平米的大仓,赋能中心仓,辐射加盟商,这是成本最优解。另一个流量高地是下沉市场,因为那里的闪电仓数量还不够多。

淘汰赛仍在继续。" 今年后半年会有大量仓关仓,即时配送开始重新洗牌,打铁还需要自身硬,加盟头部也不靠谱 ",上述老板表示。

" 其实跟传统零售区别不大,最后比拼的是供应链实力,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就看谁的血厚,看谁先熬不住 ",他补充道。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