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播 39分钟前
为什么这么多人如此关注「影视飓风」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持续切中大众情绪的爆款内容;不断探索自媒体、内容公司的商业边界;走向全球化的可能。

影视飓风创始人 Tim 最近遇到了一个舆情危机,后发视频做出了解释和回应。我们先不讨论这个争议和回应本身,来关注另一个现象:

这条《关于影视飓风近期舆情》的回应视频,B 站播放量目前已超 710 万,是影视飓风历来播放量第 25 高的视频。

仔细看这前 25 条又会发现,近一半更新于今年,且从今年 4 月开始,每月都至少一条播放量超 700 万的爆款。

影视飓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视频时代的爆款制造机。

而今年之前的爆款里,发布于 2024 年的有 6 个,此前每年各 2 个。也就是说,影视飓风制造爆款的速度也在明显加快。从内部视角看,分水岭可能在 2024 年;从观众视角,加速点在今年下半年。

除了内容频频出圈外,影视飓风近期被关注的另一重因素,是其商业收入。

Tim 透露,去年影视飓风已年入过亿——这对于很多一开始就机构化运作的 MCN 机构、自媒体公司不足为奇,但对于一个从个人 UP 转型而来的内容公司、且是高成本制作长视频的内容团队来说,几乎是独一份。

收入结构上,他们也走出了内容变现的更多种形式,电商已在今年成为最大收入来源,仅一件 T 恤就卖出 20 万件。今年双 11,新上线天猫的影视飓风的电商品牌 STORMCREW 飓乐部,在双 11 第一波段新商家 TOP 榜中排名第五,还曾因太过火爆临时停售了几天。

就像 UP 主 @Lks- 在与 Tim 对话时所说:现在已经很少有 UP 主可以和 Tim 并肩前进了,因为他已经领跑了。

Tim 在与罗永浩对谈中提到,他做影视飓风最终的目标,是探索自媒体的边界。目前的自媒体天花板、全球第一大博主野兽先生,YouTube 订阅数 4 亿,全网粉丝 8 亿,据 Tim 说其年收入已超百亿人民币。Tim 也想带着影视飓风触摸一下这个边界。

这个意义上,影视飓风 Tim,不仅是视频时代爆款制造机的造就者,还是少见的有全球视野的年轻一代内容创业者。

所以在我们看来,之所以有越来越多人关注影视飓风,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因素:

1,从视频内容层面来看,他们有越来越成熟、稳定的切中大众情绪的爆款视频制作能力,且不主要是平台推荐机制下的爆款短视频;

2,从商业层面来看,他们在不断探索、甚至突破自媒体、内容公司在商业变现上的上限;

3,更重要的是,作为新一代内容公司的代表,他们具备一个年轻的中国内容创作团队走向世界的可能性。

切中大众情绪的持续爆款能力

理解影视飓风何以成长到今天,可以简单从两个层面入手,一个是内容层面,一个是商业层面,二者相互滚动,且内容是更基础的存在。

内容制作层面,Tim 是影视飓风毫无疑问的魂。他是创始人、CEO,是公司在内容输出上拥有最高话语权和最终拍板权的人,也是公司第一大 UP 主,是团队里最有影响力的 IP ——他与罗永浩的近 3 小时对谈,在 B 站有 524 万播放,是罗永浩的视频播客在 B 站播放量最高的一条,远超第二名。

在全网,Tim 也几乎是当代最懂视频这种表达方式、且能用视频表达出来的创作者之一。这与他起步就是做影像专业知识、影视设备分享有关,更与他对视频表达这种形式的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以及他的选择有关。

Tim 认为,短视频已几乎被证实比长视频受众更多,因为人本性就会追求更高的信息密度,被更强的信息刺激吸引。但如果所有内容都只追求传播度,最终就是博眼球,表达极端化,观众也会感到厌烦。因此短视频也在进化。

他观察到,现在,一种比短视频更有效的形态,是用短视频拼成的长视频。不仅节奏更快,而且信息密度高。这样的长视频已经不是之前那种存在,「以前的长视频是花很长时间讲一件事,现在长视频是不断转场给你讲八件事」,且每一件都让观众感兴趣,还不用让用户主动上下滑。

影视飓风的内容规划也在随着人们的视频消费习惯变化。

他们按照长视频、短视频(x 轴),专业内容、大众内容(y 轴),把内容分为四个象限,每个象限对应一个账号,分别是:做长视频专业内容的「影视飓风」、长视频大众内容的「飓多多 StormCrew」、短视频大众内容的「亿点点不一样」、短视频专业内容的「一步一部 Rolling」。这样就能覆盖尽可能广泛的视频受众。

除此之外,每个账号的内容也在变化。比如标题、封面已经比之前更激烈,「不然别人根本不会点进来,那我直接输给营销号了」,Tim 说道。选题也更倾向于大众感兴趣的话题,而非局限在影视专业领域。

还是拿影视飓风的前 25 条爆款视频举例,它在 2024 年的爆款题材更多还是用影视人的眼睛在看世界,告诉大家影像的神奇、神秘。比如:《耗时 2 个月辗转 10 个机场,我们终于拍到了!》《我们在日全食拍到了它?》《拍了张照就坏了?激光是怎么破坏摄像头的?》

到了 2024 年 11 月,《巅峰对决!100 人公司捉迷藏,胜者瓜分 9 万元!影视飓风破产团建 8.0》播放量冲上 817 万,这是一期团建内容,团建是影视飓风综艺向的第一个爆款系列。

2025 年的爆款选题进一步多样化、大众化:

有今年 6 月的「参观野兽先生工作室」,播放量 1200 万;6 月 5 号的「百万支票」系列,播放量 760 多万——很多人因此认识了编导怀谷并成为他的粉丝,认为他比 Tim 更有生活感,展现了影视飓风在科技极客范之外的另一面。

怀谷(左)在印尼访问数字游民

《下岛后,入职了一家游戏公司》播放量也有 760 万。实际上今年 8 月影视飓风最大的爆款,是 Tim 登岛的 100 小时直播,累计观看次数达 1.69 亿次。

尽管荒野生存在国内国外都不算新颖的设定,且 Tim 的生存环境远不致于到荒野,但 UP 主 + 用自己的直播团队 + 弹幕互动 + 个人影响力的共同加成下,让这场直播成为了 B 站的大爆款,且在社交媒体上有不少切片,经典切片画面制作的 T 恤当天就出现在了淘宝上。

到现在,影视飓风已基本养成了自己的「爆款」认知。Tim 在罗永浩的视频播客中说,「自媒体最大的修炼点是大众情绪感知」,必须能感知大众的情绪才可以获得增长。所以他们的选题,一定是有高受众的内容,而不能陷入小众自嗨。影视飓风的 slogan「无限进步」,其实就是一种大众化的时代情绪,一种需要被鼓舞、被点燃的情绪。

Tim 修炼自己大众情绪感知能力的方式,是长期泡在国内外各种语言的社区、论坛里面。他也非常善于与各种新涌现出来的创作者交流,比如最近去探访了 00 后视频创作者 @神奇阿宇 Ayu ,一个痴迷于造飞机的人。阿宇的视频同样非常「燃」、非常「追梦」,也是一种年轻人共有的情绪。

@神奇阿宇 Ayu 向 Tim 展示自制机器

有了认知,再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把爆款标准化、专业化、流程化。

野兽先生团队有一套非常严密的流量保障机制,包括:先定标题和封面,再开始制作整期内容;分析每期内容在每个时间段的吸引力,尤其关注哪个时间段用户流失偏高,一定会找出原因并改正,等等。

影视飓风也正在完善自己的爆款制作流程。尽管 Tim 说,现在他仍是团队里爆款嗅觉最好的人,但内容团队基本能达到爆款的基准线。以前,他们还曾提炼过一个爆款的四要素:快乐幽默、知识、共鸣和节奏。按照这些标准,影视飓风即便不能每次都产出爆款,也能向行业输出一套稳定的视频制作能力。

不断探索自媒体或内容公司的商业边界

如果内容是爆款制造机的发动机,那么商业化就是支撑发动机转动起来的能量。

目前,影视飓风的收入分为三部分:商单,TVC 广告,电商。以前 TVC 占比最大,现在电商最大,商单占比排名第二且稳定。公司整体经营状况良好,员工 150 人左右,年收入超过 1 亿,现金流为正,不需要融资,但利润依旧刚刚过千万,因为「大部分钱都又花出去了」。

Tim 说,内容公司变现最难的点在于:不是人越多就能有越好的内容,「否则迪士尼就永远是最厉害的内容制作公司」;融资没有太大帮助,「拿了钱相当于把同事一起卖了,最终只是个提款机,帮投资人接商务推广而已」;且内容行业有规模限制,「每一个商单都要重新想创意」。

如何不断推高内容变现的上限,是很多内容创作者、尤其是 B 站上海量的 UP 主做一人公司时,所面临的问题。

影视飓风很早就公司化运作,Tim 很早就给自己叠加了一个内容公司老板的身份。

站在公司老板的角度,他解决公司变现的方式,一是把自己从公司内容里解放出来,这样才能提高公司产能;二,调整内容变现的收入结构,让商单和自主内容不打架;三,找到内容直接变现之外的商业化方式,扩大收入规模。

分别来看,第一点,影视飓风团队内容去 Tim 化,与推出新账号、尝试新题材是互为表里的,比如很多人就通过 @飓多多 认识了很多影视飓风员工,影视飓风后期的内容里也有意识地让更多员工出镜和表达个性。

第二点,目前影视飓风的商单里,最稳定的是「样片日记」系列,样片日记相当于影视飓风的营销 IP,汽车、手机等厂商在推新品时邀请他们去试驾、试拍等,产出一期不那么生硬的赞助内容。而流量更好的测评系列,尽量不商业化,因为这涉及到团队的专业性、美誉度。

Tim 认为,流量和商业很难合二为一,最好还是分别用不同的内容实现。不过,他们也总结出提高商单内容可看性和流量的办法,那就是先生成选题库,再把客户需求与选题库里的选题做匹配,而不是为了客户需求生硬地现想选题。前 25 条爆款视频里就有不少有商业赞助。

第三点,就是目前的收入大头,电商。

用电商扩大收入边界,也是野兽先生摸索出来的成功模式。UP 主做电商,本质上做的是 IP 衍生生意。只要 UP 本人、频道本身的影响力一直在,就相当于 IP 价值一直在,就可以持续出各种周边。

野兽先生是 YouTube 流量最高的创作者,如上所说,全球 8 亿订阅者,年收入超百亿人民币。但他的收入中,来自 YouTube 的广告计划分成和商单广告收入只占整体收入的 25% 左右,大头是用野兽先生这个品牌孵化的巧克力品牌的销售收入,占 40%。

IP 做周边最核心的优势,一是引流获客成本极低,二是可以卖出溢价,三是可以突破内容变现的规模效应。

Tim 在 10 月份与罗永浩的对话中说,他们的 T 恤今年能卖到上百万件,已超过大部分服装厂商,仅单款就能卖到 20 万件。查看天猫店发现,他们一件 T 恤单价 80 元,帽衫 179 元,羽绒 490 元左右。不算贵,也不是性价比路线。最关键的是,据 Tim 介绍,他们的获客能力是其他同类的 15 倍。

中国内容团队走向全球化的可能性

Tim 曾说,他计划「未来五年,在全球吸引 10 亿订阅者」,且他们专注短视频专业内容的账号「一步一部 Rolling」,未来要冲击奥斯卡短片奖。这不只是一个内容层面的目标,其实是公司层面的目标。

这里的内容也不只是影视飓风系列账号的内容,也包括 Tim 这个 IP 本身,他们一起构成了影视飓风这个内容厂牌、或者泛化地称为「IP」的影响力。实际上,Tim 本人的出身、形象、性格,给员工发 iPhone 等行为,以及「无限进步」的价值观,都给 Tim 这个 IP 增加了很多的活人感和吸引力,这些又最终会叠加到影视飓风这个 IP 之上。

IP 要一直释放影响力,IP 的衍生价值才能不断扩大。

野兽先生曾在与 Tim 的对谈中提到过的:一定要保持频道的高播放量、高影响力,才能不断撬动大制作、大投入、大奖金,好内容。反过来,只有足够刺激、新奇的好内容,才能有好的播放量。

这样的商业模式中,内容制作成本、流量、IP 影响力、商业化能力是不断交替上升的关系,只有这样这套模式才能持续下去。

这也是影视飓风正在借鉴的。可以期待,明年应该会看到影视飓风产出更多类似「上岛 100 小时」的内容。此前 Tim 曾透露,他们已经斥巨资,将办公空间拓展至杭州良渚梦栖小镇北区的绝大部分区域,这是今年最大一笔支出。有了更大的场地,就有了产出大制作内容的空间。

但影视飓风要成为中国的野兽先生,除了学习它的商业模式、它专业化的爆款制作流程,还要意识到,两个团队所处的商业环境、时期都不同。

野兽先生的发布主平台是 YouTube,面向全球用户,有很好的创作者分成计划和用户付费习惯,这保证了他仅靠创作就能有更好的收入保障。

其次,任何一种内容形式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都要考虑本地化的问题,即便野兽先生本人来到中国也要中国化,影视飓风要做中国的野兽先生,也要经历野兽先生的中国化这一步。

这就要回到开头提到的 Tim 近期遇到的争议,「婚恋市场」是一个极度复杂的、大众化的社会议题,这里面不同情况的人体验差异极大,且每个人都可能基于自己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不是只靠热血、燃、梦想、无限进步就能解释的。Tim 所遭受的争议也不只是切片形成的内容失真导致的。尽管他和他的团队并没有任何恶意。

上面的争议内容出自影视飓风最近的 1400 万粉丝对谈视频,这条视频中,Tim 还向电商负责人飘逸问了一个观众关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服装卖得这么好。飘逸指了指 Tim:最核心的原因,是你越来越火了。

这就是非常朴素的商业真相。影视飓风正加速成为爆款制造机,Tim 是这个制造机的推动者,他本人的创作者形象、企业家形象、出镜者形象叠加之后,也成为一个越来越火热的个人 IP。

这让他离「未来五年,在全球吸引 10 亿订阅者」的梦想更近一步,也让他的新考验提前到来。10 亿订阅者一定是要用更大众的内容去触达的,但真正「大众」的议题其实是个非常非常小众、精准的选择,只有极少数话题、极精准的操作方式才是大众都能接受的。

这是已经成为爆款制造机的影视飓风,继续加速和扩大产能时,必须要经历的考验。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