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笔记 5小时前
被中国全面封杀?珠海航展突发重磅决定:禁止日本嘉宾和媒体入场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025 年 11 月 27 日,亚洲通用航空展在珠海如期开幕。

然而,就在开幕前一天,一则突发消息引发全球关注:中国主办方宣布全面禁止日本嘉宾和媒体入场。

这一决定不仅让日本方面措手不及,更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包括该社在内的多家日本媒体此前已完成所有手续,拿到官方颁发的采访许可证,部分记者甚至已做好赴华报道的准备。

然而,他们在开幕前一天突然收到通知,所有许可证被宣布作废,没有任何补救机会。

主办方对此仅以 " 因近期相关原因 " 作为解释,但这一简短回应背后,透露出中日关系的复杂背景。

禁令的原因直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台后的一系列外交政策。

她在就职后推行了一些明显偏向美国的举措,对中国内政频繁干涉,导致两国关系紧张。

珠海航展的禁令被视为中国对这些行为的明确反制。

内部消息显示,禁令早在展会筹备后期就已确定,主办方选择在最后一刻通知日本方面,是为了避免对方通过各种渠道试图干预决策。

珠海航展之所以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与其国际地位密不可分。

作为全球五大航空展之一,与法国巴黎航展、英国范堡罗航展等齐名,珠海航展不仅是展示航空航天技术的平台,更是国际合作的重要枢纽。

数据显示,2024 年珠海航展吸引了 261 架参展飞机、地面装备 248 型,举办 247 场会议论坛,最终签订了总值约 2856 亿元人民币的合作协议,吸引近 59 万人参观。

这些数据不仅印证了展会的规模,也说明了其在国际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性。

珠海航展的独特之处在于技术展示和国际合作。

中国自主研发的歼 -20 改进型、彩虹 -7 无人机等明星装备集中亮相,彰显了中国军工的创新实力,同时也为全球买家提供了高性价比的选择。

在部分西方国家推行技术封锁的背景下,珠海航展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为中小国家提供了多元的采购渠道和技术交流机会。

这种包容性使珠海航展成为国际航空航天界的一张 " 中国名片 ",其影响力逐步从亚洲辐射至全球。

对于日本来说,此次禁令的影响远超表面上的 " 展会缺席 "。

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和航空航天产业大国,日本的缺席意味着失去了与中国及其他参展国开展项目对接的机会。

珠海航展每年吸引大量国际买家集中采购,2024 年的成交总额接近 2856 亿元人民币,日本相关企业原本可以通过参展寻求合作,但禁令让这些可能性彻底消失。

珠海航展拒绝日本人员参展的决定,是中国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必然选择。

未来,若日本政府不及时调整政策,等待它的可能是更多更严厉的反制。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