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6 日,日本国会的答辩现场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首相高市早苗在答辩中对 " 台湾有事 " 问题表现得异常谨慎,而前首相野田佳彦则声称高市 " 实质上撤回了 " 此前的涉台言论。
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日本国内的广泛讨论,也让中日关系再度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
当天的辩论中,野田佳彦多次追问高市早苗关于 " 台湾有事 " 的具体应对措施,但高市并未正面回应,而是以 " 届时政府将综合所有信息作出判断 " 来回避问题。
这一模糊表态与她此前的强硬涉台言论形成鲜明对比。
而在日媒放出的答辩视频中,面对野田佳彦一次次的追问,高市早苗表现的极为不耐烦,其翻白眼的细微表情也被捕捉了下来,引起了热议。

随后,野田佳彦在事后总结称,这意味着高市 " 实质上撤回了 " 相关言论。
然而,高市并未明确表示撤回,这让野田的说法显得更像一种政治操作。
事实上,高市的谨慎态度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背景。
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地缘政治上频频动作,其中包括在距离台湾岛仅 110 公里的与那国岛部署导弹,并不断强化军事设施建设。
这些举动表明,日本并未真正改变在台海问题上的立场,而是试图通过模糊表态减少外交压力。
野田佳彦的表态也引发了外界对其动机的质疑。作为前首相,野田在任期间主导了钓鱼岛 " 国有化 " 事件,导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
因此,他此次的发言是否真为缓解中日关系,值得深思。更可能的情况是,野田与高市在此次辩论中 " 唱双簧 ",试图通过所谓的 " 实质撤回 " 来为日本政府寻找台阶,同时安抚中国的情绪。

与此同时,美国的态度也对高市早苗施加了压力。据美媒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与高市通话,明确表示不希望日本在台海问题上激怒中国,以免影响中美关系。
这一要求让高市陷入两难境地。作为美国的盟友,日本在台海问题上一直试图维持强硬态度,但特朗普的敲打表明,美国更看重与中国的实质利益,而非盟友的外交冒险。
另一方面,中国对涉台问题的态度始终强硬。中国外交部多次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容任何国家干涉。
对于日本政府的挑衅行为,中国采取了包括加强钓鱼岛巡航在内的反制措施。这些动作无疑让日本在处理中日关系时面临更大的压力。
从此次事件来看,高市早苗的模糊回应和野田佳彦的 " 总结 " 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试图为日本政府制造缓和中日关系的假象。
然而,这种策略显然难以奏效。中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不容妥协,任何试图通过模糊表态或政治操作来糊弄中国的行为,都可能付出代价。
对于日本而言,如何在中美博弈中找到平衡点,同时避免因涉台问题引发更大的外交风波,是高市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