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下,美团 Q3 调整后净亏损 160 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为盈利 128 亿元。核心的本地商业业务由盈转亏,录得经营亏损 141 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 146 亿元,拖累公司整体录得超出市场预期的亏损。
美团表示,近期市场竞争持续白热化。因此,预计核心本地商业板块及本公司整体层面,第四季度的经营亏损趋势将延续。
28 日,美团公布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的第三季度财报:
美团第三季度营收 95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0%。预估 974.7 亿元人民币。
第三季度调整后净亏损 160 亿元人民币,预估亏损 139.6 亿元人民币。

核心业务承压
作为美团的基石业务,核心本地商业分部在第三季度面临严峻挑战。该分部收入同比减少 2.8% 至 674 亿元,经营利润率则从去年同期的 21.0% 骤降至负 20.9%。在第三季度录得经营亏损 141 亿元,与去年同期 146 亿元的经营溢利形成鲜明对比。
财报将此归因于为应对外卖行业的激烈竞争而调整业务策略。数据显示,公司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激增 90.9% 至 343 亿元,占收入的百分比从 19.2% 飙升至 35.9%。同时,为确保即时配送服务的稳定性并提升用户黏性,骑手补贴相应提高,进一步推高了销售成本。公司预计 Q4 核心本地商业及公司整体运营亏损趋势将延续。
尽管利润承压,美团在用户层面仍取得增长。公司表示,餐饮外卖的日活跃用户和月交易用户在第三季度均创新高,核心用户规模同比稳健增长,消费频次和黏性均有提升。
新业务持续扩张
与核心业务的困境形成对比,美团的新业务分部在第三季度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该分部收入同比增长 15.9% 至 280 亿元,主要得益于食杂零售业务及海外业务的扩张。
然而,扩张同样伴随着投入。新业务分部的经营亏损同比从 10 亿元扩大至 13 亿元,经营亏损率微增至 4.6%。财报称,亏损增加主要由于海外业务扩张带来的相关成本及经营开支。但新业务的经营亏损率从二季度的 7.1% 收窄至本季度的 4.6%,环比改善显著。这主要归功于国内食杂零售业务运营效率的提升。
旗下外卖平台 Keeta 正加速全球布局,在香港和沙特阿拉伯市场份额稳步增长后,已陆续进入科威特、阿联酋等中东市场,并于 10 月在巴西启动试点运营。
与此同时,包括 " 小象超市 " 和 " 快驴 " 在内的食杂零售业务保持强劲增长,并在提升运营效率方面取得进展,部分抵销了海外扩张带来的投入压力。
成本激增与战略投入
第三季度财报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成本与开支的全面攀升。除了因竞争而大幅增加的销售及营销费用外,公司的研发开支也同比增长 31.0% 至 69 亿元,主要由于公司层面加大了对人工智能(AI)的投入。
财报中详细阐述了公司的 AI 布局,包括面向商家的 AI 工具 "LongCat" 和面向用户的智能生活助理 " 小美 "app。公司目标是将 AI 融入商家运营的各个方面,并为用户提供更智能化的服务体验。
此外,公司在报告期后(2025 年 11 月)完成发行了多笔美元及人民币优先票据,合计总额超过 20 亿美元及 70 亿元人民币。截至季度末,美团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理财投资合计约为 1413 亿元人民币,资本依然雄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