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娜拉走后怎样?"
这是 101 年前,鲁迅先生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上提出了一个世纪命题。
同时,点出如果妇女没有经济大权,出走后也不外两种结局:一是堕落,一是回来。
《玩偶之家》的爽感结局就这样被敏锐的洞察者戳破了。
如今《出走的决心》终于续上了这种爽感。
这部根据 "50 岁苏敏阿姨自驾游 " 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几乎是 " 娜拉出走 " 的翻版。
不同的是,无论是在现实层面还是影像层面,都喜获了一个爽感结局。
即使这样的 " 出走 " 在现实中并不普遍,但终究还是不能被戳破的。
而上映后的争论,让这部电影的价值更为突出。
《出走的决心》
01
普通女性生活史诗
这部电影让很多观众产生共鸣的基础是 " 太过真实 "。
主角李红(咏梅 饰)的成长经历是千万中国女性的缩影。
原生家庭重男轻女,会走路就开始帮妈妈操持家务,受教育机会要优先给弟弟,稍大些婚姻又会被父母做主,所以她迫不及待地逃了。
没想到,所托非良人,陷入了另一个泥潭。
姜武饰演的孙大勇,把男人在传统家庭角色中 " 顶梁柱 " 的 " 顶 " 发挥得淋漓尽致。
经济权要抓,买东西要记在账本上,见李红有了工作立马要求家庭经济 AA 制。
话语权要争,被嫌弃的西红柿鸡蛋面,几乎是口头禅的 " 你太懒了 ",还有那句阴阳怪气的 " 你知道你图啥 ",无时无刻的语言暴力让人有拳头捏紧的冲动。
而且他的斤斤计较、无能狂怒、阴阳怪气只针对妻子李红。
女儿孙晓雪(吴倩 饰)因为 " 亲权 " 不必受这份虐待。
事实上,在争吵不断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必然是带伤的。
同时,这个角色在电影中立场的转变也是最引人深思的。
她劝过母亲离婚,让父亲给母亲道歉,帮母亲把车钥匙从父亲的霸占中要回去,体谅母亲得了抑郁症需要更多的自我空间,从小家庭中拿钱支持母亲买车 ......
但当李红准备好一切要去参加同学会,提议让孙大勇照顾两个孙子时,她和孙大勇异口同声喊道:" 这怎么行!"
在所有能制约李红出走的力量中,最难解的就是她对女儿的爱。
医院里临产的晓雪那两声着急的 " 妈 "" 妈 ",为了重返职场晓雪再三请求延迟自驾游的计划。
零成本 " 绑架 " 母亲的次数多了,也就内化为 " 应该 ",不知不觉中晓雪也加入了剥削母亲的阵营。
讽刺的是,晓雪也被婚姻和家庭捆绑。
徐晓阳(张本煜 饰),表面上是 " 理想 " 丈夫、" 理想 " 女婿,实际上是典型的回避型人格。
他以工作为借口逃避育儿责任。
晓雪因为照顾家里频繁请假被裁员,他美美隐身。
晓雪失业他脱口而出的安慰是可以在家好好休息,一句话抹杀女性在家庭中的付出。
给晓雪买新衣服,首先冲着 " 面料好,不伤小孩皮肤 ",被晓雪戳穿后,他立马认错讨好,高喊口号说 :" 妈妈最伟大 "。
情绪价值拉满。
但就是不主动分担家事,更不会做出实质上的让步。
更恐怖的是,他打心底里不理解晓雪的崩溃。
孙晓雪和他诉说痛苦就像是对牛弹琴。
片中那句又委屈又真诚的 " 我尽量理解你 " 更是将这个男人的内心暴露无遗。
电影结尾,女儿晓雪累坐在椅子上,打电话对李红说 " 我也想像你一样 "。
整体看,影片塑造的角色,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
他们就像是你我现实生活中认识的某个人,他们的故事似乎就发生在你我的身边。
导演和编剧既抓住了人物的矛盾性、复杂性,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又找准了典型人物的典型特征,以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来引发人们观照现实。
双管齐下,让人物与观众产生直接的心理连接,形成共鸣。
单这人物刻画,都要竖大拇指。
不服的建议对比同是 " 真人真事改编 " 的《我本是高山》,让你知道什么叫 " 配角之恶 "。
总之,一部电影能塑造真实可信、引起观众共鸣的人物形象,让人动心动情,就成功了一半。
另一半看表达。
02
人生必备精神食粮
表达包括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
前者《出走的决心》算不上惊艳,但中规中矩地恰如其分。
现在和过去两条线索交织进行,在感受李红不自由现状的同时,通过插叙适时地展现了她过往人生中一个个关键节点的选择。
观影过程像是有人敲头提醒做选择时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整个电影氛围随之逐渐憋屈,直到最后所有压力瞬间爆发。
这里拍得很妙,李红是累到极点,用极其平静的语气宣布了自己不管家里的事了。
然而,这点蚊子大的声音却有 " 惊天动地 " 的震撼力。
丈夫扯着嗓子辱骂嚎叫,女儿哭着求着让她再等等。
李红才终于爆发了,在愤怒喊出 " 我跟你们是一样的!" 后,甩门而出。
一脚油门,从此天地任我行!
此情此景,和娜拉的出走多么相似啊!
娜拉在经历了一场家庭变故后,认清了丈夫的真实面目,意识到自己是被丈夫关在笼中的一只鸟。
在庄严地说道 " 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 之后,毅然走出。
不同的是,娜拉所处的社会和年代,不允许剧作家易卜生构思下文。
而李红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奖励了这份勇敢。
最后在路上的李红跨越时空遇见了曾经那个想 " 云游四海、腾云驾雾 " 的自己。
那一刻,美到泪腺崩坏 ~
同时,作为一部反映女性困境的现实主义作品,它的批判也非常非常之精确。
片中,李红彻底离家出走后,女儿晓雪才被迫直面矛盾的核心,和丈夫展开了博弈。
虽然没有相应情节,但台词交代丈夫调整了工作。
于是,晓雪又重新体会和理解了母亲的付出和不易。
女儿的前后变化、反复横跳也是电影表达内容的最核心。
它不只是在说人性的复杂,更说明了女性的困境是结构性的系统性的。
如果鲁迅笔下的狂人在没有年代的历史里看到满本都写着 " 吃人 ",那家庭制度应该全是 " 吃女人 "。
因为母职、妻职从未被社会化。
如果人类社会延续需要女性生育来支持,社会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给予相应的福利。
而不是把责任转嫁给个人,最后让 " 她 " 和男性、和家庭、和社会站在对立面。
当然,那是后来人的活法啦 ~
我们能看到的一点进步恰如电影里的三代女性——
从李红妈妈的从无怨言,到李红委曲求全半辈子才决定出走,再到女儿晓雪从始至终都带着的自我独立的审视,并最终让丈夫做出了让步。
《出走的决心》可谓如实观照了女性意识的进步。
电影也让更多人正视女性的付出,听到女性的声音:
" 她们要掌握自己的生活,她们要支配自己的收入,她们要感受自我的价值。"
诚如开篇所言,这部电影最后的落脚点是 " 爽 "。
有苦难,但不煽情;
有灰暗,但不绝望。
看完即可拥有一袋 " 人生必备精神食粮 "。
因为它也许在某一个时刻能够成为你想要出走的决心。
当然,我们更希望女性不总是被逼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