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马欢
印度的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了。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24 年印度经济的增长率预计为 7%,较 2023 年降低 1.2 个百分点,2025 年预计为 6.5%,呈现递减态势。
IMF 认为,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印度国内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纳格斯瓦兰也表示,地缘政治风险、保护主义日益加剧、对供应链的担忧依然存在。
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印度一直被寄予很高的期望。印度总理莫迪此前还信心满满地表示,印度很快就将超德赶日,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但按照目前的速度,印度想成为世界第三,可能还要晚一些才能实现。
经济结构失衡了?
自 2021 年以来,印度就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大型经济体,平均增速保持在 6.5%,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
但强劲的整体经济表现背后,存在着明显的失衡问题,主要体现在印度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倾斜。
目前,印度的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其年度投资占 GDP 比重从疫情前的 31.6% 上升到 2023 年的 33.7%。特别是印度政府积极推动基础设施投资,抵消了私人消费、政府消费惨淡增长和外部需求放缓的拖累。
当然,印度的 " 传统技能 " ——服务业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2024 财年增长 7.6%,非常有竞争力。但农业却持续疲软,2024 财年增速仅为 2.1%。
《纽约时报》认为,尽管印度政府对机场、桥梁、道路和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几乎随处可见,但印度私营部门的投资并没有跟上,企业对新机器和新工厂等未来业务的投入不见起色。这类投资在印度经济中的占比在萎缩。
" 要加速信心的增长,仅靠公共投资是不够的," 世界银行负责印度的主管奥古斯特认为,印度显然需要更深入的改革,来促进私营部门投资。
图源:印度总理莫迪个人社交媒体
牛津经济研究院表示,2024 年,印度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受到双重挤压。劳动力市场的困境和实际收入增长乏力,将加重疫情期间积累的借款偿债成本负担。该机构认为,印度经济增速放缓无可避免,若想改善,印度需要更多的结构性改革,并创造适当的就业机会。
IMF 则指出,2024 年,印度经济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尽管在国内有一些政策利好,但印度政府的政策落实、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其国内市场的反应,都会对印度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制造业依然是个问题
至于莫迪心心念念的制造业,依然是一个大问题。
过去十多年来,印度政府一直大张旗鼓发展制造业,但直到现在,其制造业不仅没达到目标,部分数据甚至还在倒退。
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度制造业占 GDP 比例不增反降,已从十多年前的 18.3% 下降到了如今的 14.72%。相比之下,越南制造业占 GDP 比例已经超过 25%。放眼全球,在全球制造业出口中,印度所占份额不到 2%。
莫迪政府曾寄望于效仿东亚国家的发展模式,通过吸引充足的 FDI(外国直接投资),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业的枢纽。
印度工厂 图源:社交媒体
但数据显示,近年来印度吸引外资的能力实际上正在下降。
来自印度央行(印度储备银行,RBI)今年 3 月的数据显示,2023-24 财年前 10 个月(2023 年 4 月至 2024 年 1 月),印度的 FDI 为 255.3 亿美元,流出量为 101.1 亿美元。去年同期的流入为 367.5 亿美元,流出为 117.5 亿美元。也就是说,今年流入印度的 FDI 减少了 112.2 亿美元,同比下降 30.53%。
印度方面将数据下跌的原因归咎于全球经济放缓,导致流入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大幅减少。
一些观点并不这么看。牛津经济研究院认为,印度出口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从中国进口零部件的增长同步,这使得国内的附加值微乎其微,印度至今仍未能吸引到更多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
印度制造的问题也反映在贸易数据上。
全球贸易研究倡议(GTRI)智库发布的《2024 年上半年印度对外贸易回顾》显示,2024 年上半年,印度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仍然高达 416 亿美元。原因不少,其中包括印度在某些关键产业上对中国的依赖度仍然高,而其自身的出口竞争力相对较弱。
巴黎政治学院学者克里斯托弗认为,如果印度工业无法助推出口增长,那么该国的贸易赤字将进一步上升,尤其是对华贸易方面。
印度经济学阿尔温德也指出:" 在历史上,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在不发展出口型制造业的情况下,从发展中经济蜕变为中高收入经济。印度也不例外 "。
2014 年,莫迪上任后提出了 " 印度制造 " 计划,目标是到 2022 年将制造业占 GDP 的比重提高到 25%。
如今,这个目标的期限已调整到 2025 年,按照印度制造业的发展态势,留给莫迪的时间并不多了。
莫迪的三步走目标
印度依然充满自信与野心。
按照莫迪先前设定的经济发展目标,2025 年印度将成为一个经济总量达到 5 万亿美元的经济体,2032 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至 2047 年国家独立 100 周年时,印度将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2023 年访美期间,莫迪还在美国国会上表达了对印度经济的乐观态度,并宣布印度很快将成为 " 世界第三 " 经济体。
G20 峰会上与卢拉拥抱的莫迪。(图源:莫迪本人社交媒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曾乐观地估算,印度有望在 2027 年超过日本和德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在乐观的预测后面,不少质疑的声音。
一些经济学家表示,印度若想达到这种飞跃,需要每年至少接近 8% 或 9% 的持续增长。
而现在,尽管印度近几年经济增速维持在 6%-7% 的高水平,但这样的增速还不够,与东亚国家相比也有差距——要知道,大部分经济起飞的东亚国家,在高速发展期间都有超过 10% 的增速。
如果按类似高增长时期大型新兴经济体的增长标准来看,印度还必须切实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才能维持经济增速、实现真正繁荣。
眼下,尽管印度经济增速看似较高,但其经济规模还不够大,经济增长也没有发生在合适的部门,不足以创造足够好的就业机会,来支持每年劳动力市场新增 1000 万个岗位的就业需求。
印度经济监测中心(CMIE)的数据显示,高速发展的印度,失业率也在升高,去年末甚至达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
世界银行也警告,再不把握机会,印度就要浪费人口红利了。
" 印度的人口红利期还将持续 30 年,这似乎并不长。如果按照过往的改革和增长速度,印度可能在还未达到跟中国相当的收入水平之前(更不用与发达国家相比),就直接进入老龄化阶段。"《日本经济新闻》的专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