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乐西
英语牛娃规划老师傅
抓重点,避烂坑
把普通孩子推成小牛娃
大家好,我是多乐西。
时值年底,我的选题和我的心一样蠢蠢欲动,反正快过年了,那就整波大的!
1
上周的互联网大事件,大家都知道啦 ~ 大批外国友人融入小红书,俺们也过上了 " 早 C(Chinese)晚 A(American)" 的日子。
牛娃家长们不是抱怨《柯林斯 · 真实听力》国内没了嘛,打开小红书,嘎嘎真实的英语听力,现在开始。
有人狂喜,免费地道的口语外教这不就来了?
但是哈(我妈味又上来了……)
一呢,小红书是个大众平台,妈妈们懂,有太多商业的东西,也有很多老母亲看不太懂的网络热梗。
就上周我连蹲四个晚上的结果看,在中外一片祥和友好之声中,有冒出不当言论的、搞歧视的、甚至擦边的……
而更高频的呢,咳,是说脏话。
成年人看看热闹尚可。抱着学习的心来的话,这实在不算一个特别好的学习平台。
还是网友们透彻:" 我这水平都能完全听懂的英语,肯定不是啥好话!"
也有靠谱的哈!比如我刷到一些幼教号、老师号 ~ 真心不错,但听 + 理解术语,也难……
说实话,我们普通家长区分原版教材、读物尚且吃力,再从一大堆国际网友里找到靠谱的外国人聊口语?学英语?
不管咋说,有机会还是可以试试,但一定是娃和家长一起。试试去听,或简单地说,或者用留言尝试写。
你会看到,语法错误,逻辑混乱,拼写没对,考试一定会扣分,但在真实交际里,其实无人在意。
▲多地道多实用的中文教学,多少钱也找不到啊
二呢,回到现实,忆往昔…砖家提议 " 英语滚出主科 ",喷子吼 " 英语滚出中高考 ",
而现在,从咱妈的 "144 小时来华免签政策 ",到小红书 " 洋悟运动 ",
发现没,即使咱原地不动,世界也已经主动地走到我们面前;
发现没,英语不仅要学、学好,还得改改传统学英语的思路!
学英语,最后就是为了用;所以考试也在往 " 用英语 " 靠,倒逼着娃去学可以实战的英语。
▲ 以前写的
这次事件之后,我们会发现在国内使用英文的场景,越来越丰富、多元了。
真实的情景、赛博的空间、AI 人机交流……有的是说英语的机会。
2
停!冷静!
这个话题继续说下去,突然我眼皮一跳!
在这样的内外呼声下,年后不会又一大波 " 开口神器 " 要端上桌了吧?
为啥这年头什么英语产品,加上一个 " 开口神器 " 都那么好卖啊?
//
· 因为我们自己不会,或者,不太会。
· 因为我们的求学时代就很想拥有,也更希望下一代能够拥有。
· 因为很难搞定,也没思路,啥时候开始,按什么顺序,是 " 听说读写 " 还是 " 先输入后输出 "。
· 因为现在," 交流与表达 " 这件事,已经从曾经的锦上添花、中产专属,变成了如今英语学习的硬刚需、让普娃脱颖而出的软技能。
以上 1234 点,个个锁定当爹当妈的痛点、爽点," 开口神器 " 轻松变 " 搞钱利器 "。我们抱着期待,心甘情愿被营销,被套路——
" 万一……哪怕有一点可能,孩子的英语口语能行呢……?"
" 万一……孩子可以不用再像我,学了 N 年,还个哑巴英语呢?"
我一万个共情!
不专业地说,哪怕没看过几本书,句子也写不利索,对话的时候,演讲的时候,面试的时候,录视频的时候,一顿咔咔流利输出,好感度 + 印象点就拉满,要再有一口地道发音,稳赢。
这就是外显能力的好处,优秀一眼可见。
但不能戳着我们家长的技能盲点乱打耳巴子!
那么到底如何帮娃正确开口,以免浪费娃的时间妈妈的钱?
干货开始了
3
其实就两个关键,我一点,大家就明白了 ~
第一步:对 " 神器 " 祛魅
同行勿怪,我们市面上的少儿英语产品,对 " 开口 " 的界定其实是很模糊的。
假如一个东东,从基础日常对话开始,很多表达都很适合初学者开口模仿,课文中的对话和短文,也是地道老钱的英文表达方式——
它算不算开口神器?
算!!
它是《新概念英语》
假如一个东东,全是口语表达场景和例句,既有高频的生活对话,还有常用的商务英语——
它是《走遍美国》
再假如,有一个东西,大部分孩子能乐呵呵地点开去模仿,能主动开口说英语——
这算不算神器?
当然算!!甚至比前两个还更 " 开口 " 咧!
它是 " 英语趣配音 "
它们都很好,都不是智商税,并且,都很 " 开口 "。
但,是你想要的那种 " 神器 " 吗?代不代表真正的 " 口语能力 "?
离家长们你期待的那种,娃子在中英文双语自由切换,指点江山、扬我国威、教外国网友做人……是不是……还有点距离?
懂了没?可以通过跟读、熟读、背诵等方式,从而模仿输出的,叫 " 开口神器 " 没问题。
但你要知道,这只是英语教育产品的基操而已。
靠谱的英语教材、有音频的书籍、APP、课程、免费的音视频资源、英美剧、AI ……都可以做到。
第二步:明确如何 " 开口 "
看啥啥都是开口神器,这咋得了。
我能帮大家做的是:
✅ 理清楚不同的 " 神器 " 到底用了什么方式,去帮娃开口说英语。
✅ 你的娃,目前,最最需要的是哪种 " 开口 " 和哪种 " 神器 "。
第 1 大类 .
所有小孩能无差别完成的开口——先听后说
最简单的开口:先听,后跟读
跟读,是最简单,无难度,无技术含量的开口。
但为啥还是有娃做不到?主要是懒。
懒得张嘴,妈妈一忙一走开,就进入默读,默两行就走神。
所以我的第一个开口神器,颁给ABC Reading!(无广,放心继续看)
ABC Reading 为啥值钱?除了内置全套正版RAZ 分级和 quiz 小练习,除了学而思的强大教学基因塞进去的硬核学英语功能,
它的值钱,主要还在把美国原版 RAZ 的精髓——听 -> 跟读 -> 做 quiz 题——这三大学习环节,高质量地搬回来了。
跟着学习流程走,每一本书必须经过,听音频 + 跟读,这个流程。
焊死了,必须跟读,不开口就过不了这一本。
ABC Reading 是在学习环节中下功夫让娃丝滑张嘴,那第二个开口神器——海尼曼分级,则是用内容撬开了娃的嘴。
海尼曼的思路是:听 -> 跟读 -> 然后迁移。
" 迁移 " 啥意思?咱换个表达——同样的句型,反复反复反复出现在同一本书、不同本书里。
这其实是分级读物的共同思路,海尼曼做得格外优秀罢了。
比如,这本书:
Mom is walking.
Mom is reading.
Mom is jumping.
Mom is swimming.
Mom is riding.
Mom is shopping.
Mom is eating.
Mom is hugging me.
就是在重复 Mom is doing 这个句式。
孩子通过熟读和词汇学习,再把新学、学过的词汇,套用进这些句式里,简言之,句式不变,单词海量变化,实现 " 开口 " 迁移。
换主语:
Mom is walking.
Dad is walking
She is walking
My sister is walking
The bird is walking
I am walking
……
换动词:
Mom is watching
Mom is watching me
Mom is washing dishes
Mom is working
Mom is happy
Mom is very happy
Mom is very angry
Mom is exhausting
换时态:
…… was walking
海尼曼把这招是用到极致的,喏,sb can xx 这个句式,一个级别里重复了 867 遍。NB
需要简单思考的开口:提问 + 回答
这是在听和说之间,加了一个理解思考的环节:先听 ->理解 + 思考 -> 后开口输出。
来,我们把这个 "理解思考" 环节展示一下:
一般会用到引入动画、老师教学、图像或实物等,让孩子大概理解听到的内容。
然后重复刚刚的知识点,顺便提问:The boy is happy? Or sad?
孩子只需要开口说出关键的词汇即可:happy、sad
其实就是完成一轮" 可理解输入 + 输出 " 的小闭环,同时呢,用输出,检验娃是否真的听懂。
小朋友家长看到这部分,有没有觉得超眼熟呢?
这就是英语启蒙课的逻辑!
这就是很多2-8 岁英语启蒙 APP/ 课程,主要选用的开口模式——老师提问,娃回答。
到这一步为止,孩子其实并没有主动去表达。
接下来,要主动咯
需要一定理解 + 记忆的开口:复述
这里的开口,并不是孩子跟读、重复之前听到的词、句。
复述,指对比较多的内容进行理解、加工后娃自己组织语言说出。
是不是有点表达那味儿了?
第三个正儿八经的开口神器,我颁给启蒙系统课——口语星球。
它帮娃攻克的是传统教学、家庭散养,基本无法实现的难关,自主复述。当然前面还有很多铺垫哈。
比如依然会重复:听 -> 借助图像、视频、外教进行可理解输入 -> 跟读、朗读、回答问题……这些步骤。
这个 " 英语启动的过程 " 不可或缺,娃无论用什么资源,都会经历这样一轮。
前面的基础扎实后,基于对重点词、句、情节的理解,已经一定的记忆力,孩子可以通过看图、看思维导图,来重新说出、讲出这个故事。
其实就是用口语表达将启蒙的成果串联起来。
这样的开口,还有氪金玩法,就是大家更熟悉的外教口语 1 对 1,线下或直播,1 周 3-4 次左右,一次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讲解、引导、输出。
做到↑黑字这种,就是靠谱的;不靠谱但烧钱的,就是启蒙唱跳班退退退
给第一大类打个小总结,
以上三种 " 开口 ",跟读、提问回答、复述,
1. 它们的第一步,都是听。没有这一步,不可能说得出来。
2. 孩子紧闭嘴巴的时间段,并不需要刻意拉长。只要娃不是太小,中文母语也不太利索的,都可以鼓励开口跟着说。
并且说(输出),可以倒逼更好地听、读(输入),同时检查娃听、读(输入)的效果。
3. 输出端做得很够,只要资源足够专业靠谱,很多开口方式都嵌入教学环节里了。
接下来,我们聊高阶一点的 " 开口 " 追求,以及两个实战性更强的 " 神器 "。
第 2 大类 .
原版娃更容易完成的开口——强输入带动的强输出,言之有物。
这类开口,更需要孩子有一定的积累,所以阅读更多的大孩子(小学中年级段 - 中学 - 大学),在这类开口中更有优势,因为他们脑子里存的表达素材,更多。
4
在熟悉的领域开口实战——AI 互动交流
24 年好电影不多,我很喜欢的一部是《抓娃娃》。
记得么,当小主人公不敢说英语,他的奶奶,也就是沈腾家的鸡娃指挥官,安排了俩外教逮着他问路。
当外教想自己发挥时,奶奶在对讲机里大吼了一声:按课本来!!
▲图 抓娃娃
就是从这一秒开始,我觉得这个电影,有点东西。
不懂的人觉得,这不是照本宣科吗?
但想想,我们学习一门外语,开口的环节,很多娃是有一定胆怯的(部分社牛娃除外),而从熟悉的、学过的、读过的话题入手,可以极大降低开口门槛。为啥呢?
有话题,有素材,有可聊的。
比如 " 打招呼 ", 新学期第一单元必学打招呼。三年级课文有打招呼的基本表达,简单自我介绍的句子,7 年级课文是介绍不同国家打招呼的方式。
只要娃学了教材第一单元,那一定不会张嘴没东西,因为相关的词汇、句式,已经铺垫过了。
▲ 图 抓娃娃
第四个开口神器,我给英语趣配音家的——AI 外教。
它就是一个纯净的口语实战 APP,把娃熟悉的、学过的、读过的、看过的、感兴趣的话题,一个个搜罗起来,利用 AI,引导娃多说、说好、积累更多。
还可以用 " 说 " 的方式,加强对 "已学"、"已读" 的内容的理解和拓展。
并且 AI 无比耐心、无限包容,不需要娃说得有多好、多有逻辑,什么口水话、车轱辘话,它都能接住,然后带着娃回正轨去。
所以它实质是一个 " 以‘说’代练 "、" 用‘说’鸡英语 " 的东东,担任24 小时英语口语外教陪练一职,还有口语考试的栏目。
免费的 AI 当然也可以练口语啦,但大多教学目的性不强,也没有针对学生娃、口语弱基础娃的专门设计,比如纠音、口语中的语法问题、和教材、读物、考试等配套的主题口语练习等……
面向大众的免费 AI 其实更适合口语本身不错,有积累的玩家们 ~
5
让对方闭嘴的开口——演讲与表达
最后一种 " 开口 ",其实已经是 " 真正的语言能力 " 了。对标咱们的表达力,这是一种有逻辑、有观点、有结构、有层次、有说服力的开口,也就是 " 演讲与表达 "。
到这个程度的孩子,
1
有足够丰富的高质量输入——看得多、听得多
2
中文母语的认知也很丰富——还是得看书看报。
3
写作也不可能差的——说、写都是输出
KET 之后的孩子,在你原有的学习计划中,可以用好 AI 工具,以及可以加强下口语表达的专业训练。但切记不要太依赖纯聊天的外教或课,还是要有一定教学体系的,更靠谱。
我的推荐,是最后一个开口神器,不是课,是一本专业的口语表达原版教材——我们平台牛娃四件套中的《Present Yourself》,来自剑桥大学出版社。
它用文字呈现给孩子,如何一步一步拆解、准备、分层次表达一个话题。
和娃的口语表达一起进步的,还有超级丰富的主题词汇、超级缜密的逻辑思维,是一套非常偏能力的实战教材。
最近木有开团,需要的朋友可以去靠谱平台找找,记住,正版是有外教表达示范视频的哈!
多乐西的分割线
写完啦!趁着小红书这波热度,和大家聊了聊 " 中国孩子到底应该怎么练口语 "。
能说出口:有音频就行。因为只需要做一个动作:跟读。
能自主说:在听的基础上,加上 "可理解" 和 "一点记忆力"。用回答问题、简单复述,尝试自己组织语言去说英语。
说得非常好:输入积累非常重要。听、读、看,英文、中文,积累越多,才越有话说。
说得有逻辑:加上结构化表达的训练就可以。这时候你会发现,说的最高形式,还是落到了笔头和脑袋,需要更多台下功夫,才能成就公开表达中,一个闪闪发光的孩子。
最后,推荐两个超级好的工具。
一个是开口实战说英语神器——AI 口语 APP
东西儿童用户专属福利
买 2 年,加赠 12 个月,实得3 年!
买 1 年,加赠 2 个月,实得14 个月!
一个是前段时间卖爆了,这次限时返场的记单词神器——超级单词表
官方 499 元 12 年
直降 100 元!再送 8 年!
实得 399 元 ➕ 20 年 !
功能通用,无二次付费
可以无压力先买,今天让娃用用、试试 ~ 反正都可以七天无理由的啦!
有了自己的客观体验,再看明天我的介绍文,就不容易被我的喜好带偏啦
今天就写到这 ~
多乐西
EASTW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