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日历 前天
愚人节,点进来被骗!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自然界,骗术屡见不鲜,靠的是各种生物的超高演技。比如,枯叶蝶会扮成落叶施展 " 隐身术 ";竹节虫目的成员,身体或修长如竹枝,或扁平似绿叶;而章鱼和变色龙更是与环境融为一体。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愚人节,我们准备了几道题目,看看你会不会被生物界的顶级骗术大师们骗到吧!

第一题:谁是真正的叶子?

图 | 张辰亮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滑动获得完整答案

它们全都不是叶子!

左上:一种钩蛾。

右上:一种枯叶蛾。其后翅的前部露出来,和前翅拼成一个完整的叶片,还用下唇须来模拟叶柄。

下:肖剑心银斑舟蛾,翅膀伤的银色斑块造成了神奇的镂空效果。

一提到拟态,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就是模拟叶片,脱口而出的就是 " 枯叶蝶!"。没错,叶片在树林中实在太过常见,很容易被捕食者忽略,因此成为最常见的拟态之一。不过,在众多模拟叶片的动物中,枯叶蝶的水平实在只能算一般,很多钩蛾、尺蛾和夜蛾模拟枯叶的水平,比枯叶蝶不知要好到哪里去了。

这些家伙的翅不但能长成叶片的形状,还能模拟叶脉、病斑……即使是虫蛀孔,蛾子也有办法设计!它们要么让那里不长鳞片,变成透明的 " 窗 ";要么长出银色或金色的鳞片,通过强烈反光造成镂空的效果。

北京山区就能见到的核桃美舟蛾(Uropyia meticulodina),点击图片查看更多拟态|jurong.cn

第二题:这位模仿的是谁?

图 | mesosyn.com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它扮演的是真菌(不是猴子)!

在遥远的南美国度厄瓜多尔,东南部海拔 1000~2000 米的热带山地雨林中,孕育着一种特别的兰花。它既没有婀娜的身姿,也没有美艳的色彩,就凭着一张天生的大圣脸、忧郁且丧的表情,它火速晋升为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小奇葩。它,就是传说中的猴面小龙兰(Dracula simia)。

上天赐予小龙兰一张猴脸,难道是为了吸引猴子过来传粉?

当然不是!小龙兰模仿的是自己的邻居——真菌。研究者发现,小龙兰的唇瓣就像一个倒扣的蘑菇,内壁还有类似蘑菇菌褶的结构,甚至能散发出和自己栖息地的蘑菇类似的气味。如此煞费苦心地拟态,是为了吸引食腐的昆虫前来授粉

小龙兰属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目前,它们的家族共有 124 个成员,包括 2 个自然杂交种,就好像大圣七十二变的样子。它们绝大多数分布在南美洲,如厄瓜多尔、秘鲁和哥伦比亚,也有极少数隐居在墨西哥、巴拿马和哥斯达黎加等中美洲国家。

猴子一家(划掉),点击图片了解猴面小龙兰 | 4.bp.blogspot.com

第三题:这是什么树?

图 | listverse

如果你仔细看看——

这其实是假装成树干的茶色蟆口鸱!

茶色蟆口鸱 [ ch ī ] (Podargus strigoides)属于夜鹰目。虽然长得像猫头鹰,却没有猫头鹰那样尖锐有力的爪子和嘴,飞行能力也不强,所以只能把昼伏夜出的 " 昼伏 " 贯彻落实到位——茶色蟆口鸱白天捕食就是守株待兔式,站在树上不动装树枝,大张着嘴,一旦有昆虫落到大嘴里马上就闭上嘴吃掉。

你就说像不像树干吧 | Wikipedia

凭借绝佳的保护色和深厚的静坐功底,茶色蟆口鸱可以在树上成功隐形,躲避敌人并迷惑食物。如果有敌人靠近,它们会炸毛并张开蛤蟆般的大口,以明黄色的蟆口内部示人,试图吓退对手。

啊啊啊树干张嘴了!!点击图片了解茶色蟆口鸱|birdsinbackyards

第四题:你能找到图中的小动物吗?

图 | In-Depth Images Kwaralein

如果你定睛看看珊瑚的中心——

那里有只玉兔螺。

嫌远?凑近了看看。图上有几只玉兔螺?| Skaphandrus

玉兔螺(Calpurnus verrucosus)的配色是对所寄生的 " 皮革珊瑚 "(Sarcophyton   spp. 或 Lobophytum   spp.)的拟态。玉兔螺用来包裹贝壳的外套膜颜色纯白,上面布满褐色的小圆斑;伸出壳口的宽大腹足也依照着外套膜的颜色样式。

名叫 " 玉兔螺 ",身上却一身波点,难免让人不服。但是,如果你有幸仔细端详玉兔螺的贝壳,会发现这个名字自有道理。玉兔螺的贝壳乳白色,壳的两端染有淡淡的紫色,在玉兔螺壳两端凸起处周围则有一圈黄褐色的环状纹。乳白色的壳加上光滑的表面,十分像一块菱形的白玉。试想,驮着这样一身白玉的海螺再探出它们两根长长的触角,玉兔螺这个名字也就说得过去了。

外套膜敞开,露出一身白玉。点击图片了解玉兔螺 | Brian Mayes

第五题:这到底是什么动物?

提示:这三张图都是同一种动物 | ntnu.edu.tw & cheni61/blog.163

它们都是宽尾凤蝶,不过处于不同阶段。

左上:宽尾凤蝶的三龄幼虫。

右:宽尾凤蝶的五龄幼虫。

左下:宽尾凤蝶的蛹。

中国大陆特有的的宽尾凤蝶(Agehana elwesi),可以称得上是拟态发烧友。它们擅长的是变形拟态,也就是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拟态不同的物体——它们的低龄幼虫拟态鸟粪,末龄幼虫拟态蛇,蛹则拟态树叶或枯枝。直到到了成虫阶段,它们才有正经蝴蝶的样子。

变装大师长大以后。点击图片查看更多拟态 | 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

第六题:这坨毛茸茸的是什么虫?

图 | pxhere

它可不是虫,它是装成虫子的鸟!

它的名字叫栗翅斑伞鸟(Laniocera hypopyrra),雏鸟毛色非常奇特。从一出生,身体就覆盖着又长又密的亮橙色绒毛,尖端白色,延长为丝状;在之后的两个星期,栗翅斑伞鸟的羽毛上还会陆续长出点状黑斑。雏鸟在受到干扰时,会缓慢地左右移动头部,看起来就像一只带有警戒色的有毒大毛虫,以此驱退捕食者。

栗翅斑伞鸟可能是目前发现的唯一模拟有毒昆虫的鸟类,虽然它本身也是食虫鸟类,但它模拟的这个对象很不好惹。

绒蛾科(Megalopygidae)是生活在南美洲的一类鳞翅目昆虫,它的生境与栗翅斑伞鸟重叠,其幼虫一度也是网红——因为形态酷似川普大统领的头发,在前几年的网络上流传甚广。绒蛾科幼虫以剧毒著称,其毒毛接触人体会导致红肿疼痛、皮疹、头疼发烧呕吐乃至休克等,甚至有(不确定)的报告说可能会致死。

左:18 天大的栗翅斑伞鸟雏鸟;右:绒蛾的幼虫。点击图片了解栗翅斑伞鸟 | Gustavo A. Londo ñ o et al. ( 2015 ) The American Naturalist 185 ( 1 ) : 135-140.

第七题:这是什么蜘蛛?

图 | Omid Mozaffari / Wikimedia Commons

这不是蜘蛛,而是蛛尾拟角蝰颇具个性的尾巴。(你怕蛇吗?你怕蜘蛛吗?想体会一下二合一的酸爽吗?)

主要分布在伊朗的蛛尾拟角蝰(Pseudocerastes urarachnoides),是一位进攻性拟态高手,这种拟态是捕食者为了勾引猎物上钩而准备的。这种毒蛇最后一对尾下鳞及背鳞特异化,膨胀扩大呈球状,酷似蜘蛛或避日蛛目(Solifugae)的大肥肚;而侧鳞如须状延长开来,形似四对步足。它们的身体则拟态覆盖了地衣的石块。

身体不动,尾端轻轻摇动,鸟儿只看到了美味的 " 蜘蛛 ",而忽视了后面的 " 石头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试问有几个鸟儿能抵挡如此美味诱惑!?结果,这看上去十分可口的尾巴,就成了它们最后的晚餐了……

反过来有些蛇也是被模仿的对象,这是刚果巨型蟾蜍与它所模仿的加蓬咝蝰。点击图片了解更多拟态|来源

第八题:谁是真正的毒蛇?

图 | Nekaris, K. A. I. et al. / Journal of Venomous Animals and Toxins including Tropical Diseases ( 2013 )

图 2 和 3 是蛇,而图 1 和 4 是——懒猴!

懒猴(Nycticebus)也叫蜂猴,猴如其名,大多数时候都行动缓慢,还长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看起来很萌——但你可别被它们骗了!它们会放毒。

受惊的懒猴会摆出一副古怪的姿势:高举双臂过头顶,双手交叉,同时头部快速左右摇动,舔舐两手肘内侧的毒腺。毒腺分泌的物质,和懒猴的唾液混合后,成为毒性很强的毒液,里面含有可致过敏的蛋白质,能够毒死小动物。人类被懒猴咬了,会感到剧烈的疼痛,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懒猴本身有毒,但它们却可能还会模仿毒蛇。就像上面那张图,从后上方看下去,爪哇懒猴(N. javanicus)的两只眼睛及周围的眼斑和背上的脊纹连起来,和眼镜蛇后背上的眼镜花纹非常相近。而相比其他灵长类动物,懒猴椎骨较短,胸椎更长,爬动起来也像蛇行一样蜿蜒曲折。此外,懒猴还能发出像蛇一样沙哑的 " 嘶嘶 " 声。

两种有毒且不可食用的物种互相模仿,称为缪勒拟态。捕食者只要知道其中一个物种是有毒的,就会避开它们两个,起到互相保护的作用。中新世早期,非洲和亚洲相连,发源于非洲的眼镜蛇来到亚洲,曾和懒猴生活在共同的环境里。科学家猜测,长达数百万年的时间里,懒猴和眼镜蛇互相模仿了对方的一些显著特征,它们都有毒,所以这种模仿属于缪勒拟态,捕食者只要吃过其中一个的亏,对它们两个都会有所忌惮。

虽然看上去很可爱,但千万不要这么给它 " 抓痒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 BBC / youtube

附加题:这位百变大王到底是谁?

当当当当!

让我们有请自然界的奥斯卡小金人——

拟态章鱼!

拟态船锚,拟态人类,拟态潜艇 ...... 上图中对拟态章鱼(Thaumoctopus mimicus)能力的这种描述,当然纯属夸张。

不过,这也反映出,这种生活在东南亚热带海域的章鱼,变身的技能究竟有多强悍。据科学家观察,拟态章鱼至少能够模仿十多种当地的海洋生物。它们模仿的对象通常都是有毒的,比如海蛇、蓑鲉 [ y ó u ] 、海葵、比目鱼和水母等等——对于躲避捕食者,这显然是精明的选择。

真假比目鱼、蓑鲉、海蛇。点击图片了解拟态章鱼 | i.pinimg.com

拟态章鱼无愧于海中的表演艺术家,它们能精准地模仿其它生物的体色、形态、游速和动作。更令人叹服的是,拟态章鱼不仅会模仿不同的生物,还会根据碰见的特定情形,合理地选择被模仿的对象。比如,当遇到富有攻击性的雀鲷鱼时,拟态章鱼会随机应变模仿雀鲷鱼的天敌——海蛇。它们的拟态技能不仅仅能用于防御,也能用来捕食。生物学家们观察到,拟态章鱼会模仿成求偶的海蟹,诱使另一只海蟹接近而成为它的盘中餐。

答题结束!你答对了多少题呢?

全对的小伙伴,你有一双火眼金睛,一般的骗术想必已经难不倒你;如果你能答对一半以上,说明你的观察力非常不错,请再接再厉;如果你是一题都没答对的倒霉蛋,去野外记得小心点,当你看到会扭动的 " 枯叶 "、会逃跑的 " 石头 " 时,赶紧跑吧(记得先拍张照)!

不论成绩如何,请收好这条来自大自然的讯息:充满智慧的生物们永远在编写新的骗术,毕竟对于它们而言,每天都是愚人节。

作者:无穷小亮,进击的多肉,Brooke/ 鹰之舞,Sundayhao,霜天蛾,罗晓峰,九一,萨鱼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