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Cars 昨天
新势力让燃油车死,吉利奇瑞让燃油车活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 资本市场届时可能重新评估车企价值,拥有燃油车业务的企业或将展现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 吉利不会退出燃油车市场。"3 月 29 日,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在 2025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

面对当前市场竞争格局,淦家阅认为燃油车仍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 即便新能源市占率突破 50%,燃油车仍占据近半市场容量,这个基本盘不容忽视。"

乘联会数据显示,中国市场 2 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49.5%,这意味着燃油车市场份额仍然过半。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也多次明确了奇瑞 2025 年发展目标,其中也包括了推动油电同价、油电同质这一方向。

众所周知,近年来燃油车市场不断被新能源汽车蚕食,当许多车企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能源汽车上,并制定了禁售燃油车时间表时,为什么吉利、奇瑞等头部自主品牌仍逆势加码燃油车?

" 增收不增利 "

搞新能源不挣钱。

直到今年,包括蔚来、小鹏等一众新势力还在努力打响盈利攻坚战。毕竟比起传统大厂,多数新势力并没有燃油车业务 " 输血 " 的条件。

但传统大厂搞了新能源也挣不到钱。

从已披露或预告 2024 年度业绩的上市车企情况来看,盈利能力的两级分化十分明显。

在燃油车时代,掌握了大众、通用等合资资源的上汽集团,曾是国内最大的汽车巨头。但在 2024 年,集团整车销量急转直下,全年销售 401.30 万辆,同比下滑 20.07%。同时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 87% 到 90%,仅有 15 亿 -19 亿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 41 亿 -60 亿元。

曾靠本田和丰田两大合资品牌大卖的广汽集团,日子同样难过。

2024 年,汽车销量 200.31 万辆,同比下滑 20.04%。预计全年归母净利润为 8 亿 -12 亿元,同比大降 72.91%-81.94%;扣非净利润亏损 33 亿 -47 亿元。

时任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在一场论坛中提到,尽管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转型升级的喜悦,但过快的发展也伴随着隐忧。曾庆洪建议,在纯电车在整车销量占比达到 50% 时,希望政府有关部门研究油电同权这个课题,均衡新能源与燃油车发展节奏。

" 均衡 " 二字也成为在行业的内卷中,保持旺盛战斗力的法宝之一。

以吉利和奇瑞为例。

2024 年,吉利财报数据显示,其 2024 年总营收同比增长 34% 至 2402 亿元,归母净利润激增 213% 至 166 亿元,盈利规模仅次于比亚迪位列自主品牌第二。

217.7 万辆的年销量不仅超额完成 200 万辆年度目标,更以 32% 的同比增幅跑赢市场大盘。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吉利销售结构中燃油车仍占据主导地位,在新能源渗透率突破 40% 的行业背景下,通过 " 燃油 + 新能源 " 双线并进策略,实现了规模与利润的协同增长。

吉利在业绩说明会上强调,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即将进入 " 油电平权 " 新阶段,届时政策补贴完全退坡、基础设施全面完善,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将在同等市场环境中竞争。

" 资本市场届时可能重新评估车企价值,拥有燃油车业务的企业或将展现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奇瑞在港交所递交 IPO 的招股书中显示,2022、2023 年及 2024 年 1 至 9 月,奇瑞营收分别为 926.18 亿元、1632.05 亿元及 1821.54 亿元;利润分别为 62.66 亿元、119.53 亿元及 112.22 亿。

目前奇瑞的利润已超过上汽与长安同期利润的总和,而支撑奇瑞汽车利润水平的,是不断增长的毛利和毛利率。

值得一提的是,奇瑞是国内少数燃油车销量仍在增长的车企之一,其采用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并进的产品路线。2022 年、2023 年及 2024 年 1 至 9 月,销售燃油车所得收入分别占奇瑞汽车收入的 75.9%、87.8% 及 74.8%,销售新能源汽车所得收入分别占奇瑞汽车收入的 13.2%、4.9% 及 16%。

" 在需求方面,大多数消费者仍偏爱燃油车,这在电动汽车基础设施仍在发展的地区尤为明显。在供给方面,化石燃料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形式,产业链高度成熟,燃油车的全球市场规模依然庞大。" 奇瑞在招股书中称。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无论是吉利还是奇瑞,其燃油车业务贡献的稳定现金流,为企业新能源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较于部分新势力企业依靠融资续命的发展模式,通过传统业务造血、新兴业务突破的 " 双循环 " 模式,展现出更可持续的发展潜力。在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攀升的背景下,这种兼顾现实收益与未来布局的战略选择,或将为行业提供转型升级的新思路。

" 油电同权 " 能否给出解答

尽管许多车企正在加速向新能源车型转型,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已经完全放弃了燃油车。

例如支持燃油车的人士认为,在特定地区和极端天气条件下,燃油车依然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包括在寒冷的东北和偏远的西北地区,燃油车更为实用。一些消费者表示,他们在冬季使用电动车时担心续航不足,因此更倾向于选择燃油车。

也有中立的声音认为,无论是燃油车或者是新能源都可以共存。未来汽车市场的多元化趋势愈加明显,不同类型的车辆各有优缺点。消费者应该根据个人需求自由选择车型,包括电动车、混合动力车以及增程式车等。

所以对于 " 购买燃油车的人正式成为少数派 " 诸如此类的声音也引发了诸多争议。部分声音认为,目前燃油车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公平竞争,新能源汽车实现飞速发展后,应当保证燃油车的合理发展。

乘联会崔东树认为,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上涨,特别是自 2024 年 8 月份新能源车型当期销量占比突破 50% 以来,如今已经达到推行 " 油电同权 " 的合理时期,希望给予燃油车合理的政策保护。

在他看来," 同权 "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路权上,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与燃油车一样的尾号限行措施。二是在市场准入上,应当取消对燃油车的限购政策。三是在政策上,应当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免征购置税等政策利好,推动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 " 平权 "。

但也有人士认为目前还不是落实 " 油电同权 " 的恰当时间点,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创新、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仍需政策支持。可以通过逐步减少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等方式,向 " 油电同权 " 过渡,但如果现在落地 " 油电同权 ",将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较大冲击。

如果实现 " 油电同权 ",能够改变目前燃油车销量下滑以及新能源利润率低下的销量情况吗?

业内人士认为,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动燃油车高端化的革新,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利润率,在尽快降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行业成本上多下功夫。

与此同时,企业、行业应当尽快通过打造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立深度捆绑的联盟关系、合并或并购等多样化途径,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以奇瑞为例,就在近日推出了一款全新的燃油车艾瑞泽 8 PRO 并自信放言:" 要用性能、智能和安全,强行抢回燃油车的地盘 "。

过去一年,新能源渗透率快速上升,2024 年合资燃油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 15%,但奇瑞集团逆势上涨 18.4%,艾瑞泽 8 系列更以 28% 的增速一骑绝尘。这说明,虽然新能源势不可挡,但燃油车依然还有足够大的空间,前提是产品必须足够硬核。

在 3 月下旬的吉利汽车财报沟通会上,淦家阅也曾明确战略方向,吉利燃油车板块未来不仅不会收缩,还会继续加强。吉利会聚焦产品提升,打造爆款车型;加速燃油车智能化、网联化,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进行全球渠道建设;千里浩瀚智驾会进一步赋能燃油车矩阵。

淦家阅透露,吉利将持续加强对燃油车及混合动力车型的技术投入力度,重点打造星越 L、星瑞、博系、缤系、帝豪系五大核心产品序列。" 在现有产品矩阵基础上,还将推出全新车型,持续完善市场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燃油车还肩负出海的重责。

乘联会预计,2025 年我国总体汽车出口量或将增至 700 万辆,同比增速约为 10%;受外部环境、地缘因素影响,纯电车型出口量预计同比持平,燃油车型出口量预计将提升 9%,插混车型出口量预计增长 70%,燃油车型仍为出口主力。

所以毫无疑问,坚持新能源、燃油车两条腿走路的车企将成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赢家。正所谓市场没有最好的技术路线,只有最适合的,这个观点将在两三年后得到验证。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