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智慧 06-14
首次提出!Sam Altman:2025—2030,AI 奇点正在“温和袭来”,你可能已经身处其中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以下文章来源于 AI 深度研究员 ,作者 AI 深度研究员

  导读   

" 奇点(Singularity)" 它更像一股不声不响的潮水,正在日复一日地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工作逻辑和思维习惯。

作者 |  AI 深度研究员

来源 | AI 深度研究员  管理智慧 AI+

(来源:6 月 4 日,SamAltmanSnowflake 大会)

6 月 11 日凌晨,Open AI CEO Sam Altman 发布长文《The Gentle Singularity》,他一开头就写道:

We are past the event horizon;the take-off has started.

(我们已经跨过了临界点——技术大爆发已经开始了。)

他告诉我们:过去人类对 " 奇点(Singularity)" 的想象是突如其来的大爆炸,但现实中,它更像一股不声不响的潮水,正在日复一日地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工作逻辑和思维习惯。

Altman 在文中首次给出未来五年清晰时间线:

2025:AI 智能体将取代写代码等真实脑力工作

2026:出现能独立提出科学洞察的 " 数字大脑 "

2027:现实中能完成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可能走入日常

而你,正站在第一年。Altman 用一组细节描述这种变化有多大—— ChatGPT 每一次调用的能耗约等于 " 开灯两分钟 ",当数据中心实现自动运转," 智能的成本将接近电费 "。

他称之为 " 温和的奇点 ",并强调:当未来的奇迹不断变成今天的工具,我们的惊讶阈值被迅速抬高,革命就发生在你不再震惊的那一刻。

阅读前,思考一个问题:如果 AI 真的像电一样便宜,你会先点亮哪一盏灯?

01

惊艳正在消失,但这正是 " 奇点来临 " 的信号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 AI 很少再让你 " 哇 " 一声?

Altman 在文章里写道:

我们适应得太快了。

我们已经从惊叹 AI 会写诗,转变为希望它能写出伟大的小说;

从它能帮医生诊断,转向期待它直接研发治病的方案。

这不是 AI 停滞了,而是我们对 " 神奇 " 的标准,在不断被拉高。

过去,机器人会走路,是新闻。现在,它要像人一样能聊天、能编程、还能帮你找工作,否则你不会多看一眼。AI 每一次升级,看起来只是 " 还行 ",但本质上,它已在悄悄把未来的能力变成今天的常规工具。

Altman 称这种现象是:

这场变革最奇特的地方,恰恰在于它的‘不奇特’。

也就是说,AI 正以最 " 没声响 " 的方式,深入我们的生活。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像热水慢慢升温,你根本没意识到已经进到了 " 另一种生活方式 " 里。

我们从未等来一场 "AI 大爆发 ",但其实,它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选择、改变我们的工作、塑造我们的想法。

就像 Altman 说的:

这场伟大的起飞,已经开始了。

不是未来,而是现在。不是巨响,而是悄然。

02

AI 的自转飞轮:越用越快,越快越猛

Altman 说,我们眼前这场变革之所以来得这么快,是因为有好几个 " 加速引擎 " 已经启动了。

最关键的一个是:

我们正在用 AI,来帮助我们创造更强的 AI。

什么意思?

过去,科学家要花好几年研究一项新技术;现在,他们开始把 AI 当助手,让它帮忙查资料、搭建模型、验证思路,效率一下子提升了两到三倍。

Altman 把这种现象称为 " 初级的自我进化 ":

我们用今天的智慧成果,作为撬动明天更伟大智慧的杠杆。

这就像滚雪球:

第一个 AI 帮你写一段程序

你再用这段程序去训练更聪明的 AI

新的 AI 又能帮你加快下一轮进步……

速度越来越快,节奏越来越密。

除了这个 " 聪明生出更聪明 " 的引擎,Altman 还指出了两股更大的动力:

1、经济飞轮:AI 创造的巨大价值,正吸引前所未有的资本投入

越来越多的钱正在砸向数据中心、芯片工厂和 AI 工程队。投入越多,模型越强,产品越快推出,用户增长也更快,反过来又能吸引更多钱。

还有一股力量,听上去像科幻小说:

2、物理飞轮: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时代也不远了

Altman 让我们想象这样一幅画面:

第一批能工作的机器人出现后,它们能自己去开卡车、搬砖、装配零件、运行工厂,然后再制造出下一批机器人。这就不是线性进步了,而是指数式的爆发。

最后,Altman 说了一句话,非常值得反复咀嚼:

" 当数据中心的生产都实现自动化时,‘智能’的成本将无限接近于电力的成本。"

换句话说,未来 AI 就像今天的电一样:便宜、无处不在、你随时用,不觉得稀奇,但离不开。

这不是猜想,这是真正正在推进的 " 加速未来 "。

03

五年时间表:AI 正在一节节升级

如果你觉得 AI 革命 " 还早 ",那可能是没看到 Altman 划出的这条时间线。

他在文章里写道:

展望未来几年,这股浪潮会更加清晰:

2025 年,能独立完成复杂脑力工作的 AI ‘智能体’,将重塑软件行业;

2026 年,能够发现全新科学见解的 AI 可能会出现;

2027 年,能在现实世界里完成任务的机器人,也许就要来到我们身边。

这不是遥远的未来,是从现在起,每一年都在发生的事。

先是 " 智能体 " ——能理解你、执行复杂任务的 AI 助手,比如自动写代码、查资料、安排工作流程。这类工具今年已经在测试,比如 Devin、GPTagents。

接下来是 "AI 科学家 "。Altman 说,这些 AI 不只提供知识,而是会自己 " 推理 "、找到以前没人注意到的新发现,甚至提出新理论。

然后是 " 动手做事的机器人 " ——它们可能不是电影里的钢铁人,但已经能进厨房、开快递车、组装商品。这类项目,包括 OpenAI 支持的 FigureAI,已经在做。

Altman 没说 2035,也没说下一代。他明确地写:

" 这场伟大革命真的已经开始了。"

他的意思是——不是等 AI 爆炸式革命,而是从 2025 到 2027,

我们将一段一段地,看着 AI 从 " 动脑 " 变成 " 动手 ",从 " 帮助人 " 走向 " 代替人 ",一步步推进,几乎不会停下。

所以,如果你还在等 " 真正厉害的 AI 什么时候来 ",Altman 的回答是:

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后面每一步,都排好了。

04

AI 太强大,我们该怎么用才不会出问题?

Altman 在文章最后,提出了两个他最关心的问题——不是关于技术多厉害,而是我们怎么用,才能走向一个对所有人都有好处的未来。

他说:

" 这趟通往超级智能的旅程,伴随着巨大的机遇,也必然有严峻的挑战。

为了确保我们能抵达那个美好的未来,而不是陷入混乱,我们必须走对两条关键路径。"

第一条路:AI 要有 " 道德方向感 "

Altman 写得很直接:

我们必须给这个强大的‘大脑’装上一个可靠的‘道德罗盘’。

他说,现在的 AI 很聪明,但不代表它知道 " 什么对人类是好事 "。

比如社交媒体里的推荐算法,它很懂怎么让你刷个不停,但那未必对你有好处。它抓住了人脑的弱点,让你沉迷,而不是变好。

AI 不能成为 " 放大人类弱点的工具 "。我们要让它真正帮助人,而不是反过来操纵人。

Altman 的原话是:

" 我们必须确保未来的超级智能,是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利用我们的弱点。"

也就是说,AI 再强,也要听人类的 " 长远利益 ",而不是眼前流量。

第二条路:AI 必须人人可用,不能只被少数人掌控

Altman 写道:

在解决了安全问题后,我们必须竭尽全力让超级智能变得廉价、易得,

并且不被任何少数个人、公司或国家所垄断。

他说,AI 就像水电一样重要。如果只有一家公司能用、一个国家能用,那其他人就会被远远甩在后面。

AI 的力量太大了,不能被少数人拿去赚钱或控制,而要变成全人类的工具。

这段话尤其值得注意:只要把工具交到每个人手中,并设定好共同遵守的底线,人类的集体智慧就能够驾驭它,扬其长而避其短。

换句话说,我们不能等 "AI 最终怎么用 " 这件事被别人决定。现在就是我们决定方向的时候。

Altman 的结论很清楚:

AI 不只是科技问题,它是一次关于 " 人类想成为谁 " 的选择。如果我们用得好,它会帮我们创造黄金时代;但如果方向走错,它也可能带来混乱甚至伤害。

05

真正决定你未来的,不是 AI,而是你想做什么

Altman 在文章最后说:

我们正朝着一个‘智能像空气一样便宜’的时代迈进。

那时候,技术不再是门槛。你不需要自己写代码,不需要懂数学模型,甚至不需要团队。你只需要有一个想法,就能把它交给 AI,快速变成现实。

所以,未来最大的差距,不是 " 谁用上了 AI",而是谁有想法,谁敢行动。

Altman 说:

以前那些只有创意却无法实现的人,曾被叫作‘点子大王’。而现在,他们要开始发光了。

这不是未来科幻,而是现在已经打开的大门。DeepSeek、智能体、AI 创作平台……通道都在那里。

你准备好了吗?

以下内容摘自 Sam Altman 于 2025 年 6 月 11 日发布的文章《The Gentle Singularity》,中文版由本号编译整理,略有删节。

你是否感觉到,世界正在发生一些深刻但又不易察觉的变化?……

我们已经跨过了临界点——技术大爆发已经开始了。人类即将构建出数字超级智能,而迄今为止,这个过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温和得多。

机器人还没有走上街头,我们大多数人也还没有整天与 AI 对话。人们仍然会因疾病而死亡,我们仍然无法轻松地进入太空,宇宙中还有太多未解之谜。然而,我们最近构建的系统在许多方面已经比人类更聪明,能够显著提升使用者的产出能力。最困难的部分已经过去了——让我们开发出 GPT-4 和 o3 这样系统的科学突破来之不易,但将带我们走得更远。

AI 将从多个方面为世界做出贡献,但 AI 推动科学进步加速和生产力提升所带来的生活质量改善将是巨大的,未来可能比现在好得多。科学进步是整体进步的最大推动力,想到我们能够取得多少成就,就令人无比兴奋。

从某种意义上说,ChatGPT 已经比历史上任何人类都更强大。数亿人每天都在依赖它处理越来越重要的任务。一个小小的新功能可能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但如果存在微小的偏差,乘以数亿用户,也可能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2025 年,能够进行真正认知工作的智能体出现了,编程工作将发生根本性改变。2026 年可能会出现能够发现新颖见解的系统。2027 年或许会出现能够在现实世界中执行任务的机器人。

更多人将能够创作软件和艺术作品。但世界对这两者的需求都很大,而且专家可能仍然比新手强得多,只要他们拥抱新工具。总的来说,一个人在 2030 年能完成的工作量比 2020 年要多得多,这将是一个显著的变化,许多人都会找到从中受益的方法。

在最重要的方面,2030 年代可能不会有太大不同。人们仍然会爱自己的家人,表达创造力,玩游戏,在湖中游泳。

但在其他同样重要的方面,2030 年代很可能与以往任何时代都截然不同。我们不知道能超越人类智能水平多远,但我们即将找到答案。

在 2030 年代,智能和能源——也就是想法,以及实现想法的能力——将变得极其丰富。长期以来,这两者一直是人类进步的根本限制因素。有了充沛的智能和能源(以及良好的治理),理论上我们可以拥有任何其他东西。

我们已经生活在拥有惊人数字智能的时代,在最初的震惊之后,我们大多数人都已经相当适应了。我们很快就从惊叹于 AI 能生成一段优美文字,转而好奇它什么时候能写出优美的小说;从惊叹于它能做出救命的医疗诊断,转而期待它什么时候能开发出治疗方法;从惊叹于它能创建小程序,转而期待它什么时候能创建整个新公司。这就是奇点的运作方式:奇迹变成常规,然后成为基本要求。

科学家们告诉我们,他们比使用 AI 之前的生产力提高了两到三倍。先进 AI 有很多有趣之处,但最重要的可能是我们可以用它来加速 AI 研究。我们或许能够发现新的计算基础、更好的算法,以及其他未知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能在一年甚至一个月内完成十年的研究,那么进步的速度显然会大不相同。从现在开始,我们已经构建的工具将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科学见解,协助我们创造更好的 AI 系统。当然,这与 AI 系统完全自主地更新自己的代码并不相同,但这已经是递归自我改进的雏形。

还有其他自我强化的循环在发挥作用。经济价值创造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复合飞轮效应,用于运行这些日益强大的 AI 系统。而能够制造其他机器人的机器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够建设其他数据中心的数据中心)也不遥远了。

如果我们必须用传统方式制造第一批百万台人形机器人,但随后它们可以操作整个供应链——挖掘和精炼矿物、驾驶卡车、运营工厂等——来制造更多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又能建设更多芯片制造设施、数据中心等,那么进步的速度显然会大不相同。

随着数据中心生产实现自动化,智能的成本最终应该接近电力成本。(人们经常好奇一次 ChatGPT 查询消耗多少能源:平均一次查询消耗约 0.34 瓦时,大约相当于烤箱使用一秒多一点的电量,或者高效灯泡使用几分钟的电量。它还消耗约 0.000085 加仑水,大约十五分之一茶匙。)

技术进步的速度将持续加快,而人们几乎能够适应任何事物这一点也将继续得到验证。会有非常困难的部分,比如整个职业类别的消失,但另一方面,世界将如此快速地变得富裕,以至于我们能够认真考虑以前从未想过的新政策理念。我们可能不会一次性采用新的社会契约,但当我们几十年后回望时,渐进的变化将累积成重大转变。

如果以史为鉴,我们将找到新的事情去做,产生新的需求,并快速吸收新工具(工业革命后的职业变化是一个很好的近期例子)。期望会提高,但能力也会同样快速提升,我们都会得到更好的东西。我们将为彼此建造越来越美好的事物。人类相对于 AI 有一个长期重要且有趣的优势:我们天生关心其他人以及他们的想法和行为,而对机器并不太在意。

一千年前的自给自足农民看到我们许多人所做的工作,会说我们在做虚假的工作,认为我们只是在娱乐自己,因为我们有充足的食物和难以想象的奢侈品。我希望我们看一千年后的工作时也会认为那些是非常虚假的工作,而我毫不怀疑,对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来说,它们会感觉极其重要和令人满足。新奇迹的出现速度将是惊人的。今天很难想象到 2035 年我们会发现什么——也许我们会从一年解决高能物理学问题,到下一年开始太空殖民;或者从一年取得重大材料科学突破,到下一年实现真正的高带宽脑机接口。许多人会选择以基本相同的方式生活,但至少一些人可能会决定 " 接入 " 系统。

展望未来,这听起来难以理解。但亲身经历可能会感觉令人印象深刻但可控。从相对的角度看,奇点是逐步发生的,融合是缓慢进行的。我们正在攀登指数技术进步的长弧——向前看总是垂直的,向后看总是平坦的,但这是一条平滑的曲线。(回想 2020 年,如果说到 2025 年我们会拥有接近 AGI 的东西会是什么样,与过去 5 年的实际经历相比。)

在获得巨大优势的同时,我们也面临严重挑战。我们确实需要在技术和社会层面解决安全问题,但更关键的是,考虑到经济影响,需要广泛分配超级智能的访问权。最佳前进道路可能是这样的:

解决对齐问题,意味着我们能够稳健地保证 AI 系统学习并朝着我们长期真正想要的方向行动(社交媒体信息流就是未对齐 AI 的例子;驱动这些信息流的算法在让你持续滚动方面非常出色,显然理解你的短期偏好,但它们通过利用大脑中压倒你长期偏好的某些机制来做到这一点)。

然后专注于让超级智能变得便宜、广泛可用,不过度集中在任何个人、公司或国家手中。社会具有韧性、创造力,能够快速适应。如果我们能够利用人们的集体意志和智慧,那么尽管我们会犯很多错误,某些事情会出现严重问题,但我们会快速学习和适应,能够使用这项技术获得最大的好处和最小的坏处。在社会必须决定的广泛界限内给予用户大量自由,似乎非常重要。世界越早开始讨论这些广泛界限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定义集体对齐,越好。

我们(整个行业,不仅仅是 OpenAI)正在为世界构建一个大脑。它将极其个性化,每个人都容易使用。我们的限制将只是好想法的匮乏。长期以来,创业行业的技术人员一直在嘲笑 " 想法大师 " ——那些有想法并寻找团队来实现的人。现在在我看来,他们即将迎来自己的辉煌时刻。

OpenAI 现在有很多身份,但首先,我们是一家超级智能研究公司。我们面前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前方的大部分道路现在都被照亮了,黑暗区域正在快速消退。我们对能够从事这项工作感到无比感激。

便宜到无需计量的智能已经触手可及。这听起来可能很疯狂,但如果我们在 2020 年告诉你我们会达到今天的程度,这可能比我们目前对 2030 年的预测听起来更疯狂。

愿我们能够平稳、指数式地、无意外地扩展到超级智能。

(本文内容基于 SamAltman 于 2025 年 6 月 11 日发布的文章《The Gentle Singularity》深度解读。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原文链接:https://blog.samaltman.com/the-gentle-singularity

  —— · END · ——  

按俺是大标题哦,亲亲

隶属于华夏基石咨询集团

※ 咨询服务领域 ※

战略营销研发生产运营

企业文化组织人力AI 应用

中国领先的实战型、陪伴型咨询服务机构

地址:北京中钢国际大厦 A 座

投稿、转载及开白等:87824329@qq.com

咨询合作:13801295388(微信同号)

管理咨询合作扫码

衷心感谢读者朋友们的阅读和订阅《管理智慧》,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敬请星标本公众号,及时分享有价值的原创文章,共同推动中国企业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