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 前天
5岁女童感染“食脑虫”昏迷不醒!警惕:该病死亡率极高,多在游泳时感染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近日,一位家长在社交平台发帖称,5 岁女儿在游泳、泡温泉几天后,出现头痛、低热、呕吐等症状,入院后昏迷不醒,随后被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

6 月 27 日,孩子被检测出感染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情况非常危急。" 恶化速度太快,脑损伤过于严重,哪怕真的度过危险期,最好的结果也是植物人…… "

据了解,阿米巴原虫又被称为 " 食脑虫 ",是一种单细胞的原始生物,阿米巴原虫引发的颅脑感染极为罕见,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变成植物人,甚至死亡。值得注意的是,该病的总体预后很差,死亡率高达 98%,全球仅报道了很少成功治疗的案例,并且所有成功治疗案例均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药物治疗。

记者梳理发现,国内感染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脑炎的病例较为罕见,但被感染的大部分都有一个特点:游泳或玩水后中招。

据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官方公众号 " 华山感染 ",贵州 15 岁男孩阿文此前因感染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脑炎于 2019 年去世。这位贵州男孩,平时经常于家乡河塘中游泳,2018 年 12 月出现鼻部破损,组织病理提示肉芽肿性病变。2019 年 5 月 23 日出现发烧,6 月在华山医院被确诊感染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脑炎。

有媒体报道,2016 年夏天,深圳一男子何先生带着家人在某景区玩水后,出现头痛咳嗽等症状,随后病情加重,被确诊感染自由生活阿米巴,引起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不治身亡。何先生的妻子认为,丈夫患病和玩水有分不开的关系。

专家提到,虽然这种病比较可怕,但还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是市民要注意卫生,避免到污染的池塘或游泳池游泳。

如何预防 " 食脑虫 "?

1、在不流动的水体、死水塘等游泳、洗脸时,大多数人都没有防护意识,任由水体接触鼻腔,极易导致食脑虫感染。做到了这条,基本可以避免感染。

2、在游泳时不要扰动沉积层

水体底部沉积层,有大量的腐烂物质,是食脑虫生长的乐园。扰动沉积层,会使大量的食脑虫飘浮进入水体之中,导致感染的机率增大。

3、在游泳时尽量使用鼻夹等防护物品

鼻夹可以有效堵住鼻腔与水体接触的通道,杜绝鼻腔与食脑虫接触,从而导致感染。其他一些防范物品,可以大量减轻食脑虫进入鼻腔的可能性。

4、不饮用和使用长期不流动的水体

因外出旅行等原因长期未在家,自来水管中的积水可能存在食脑虫,要将不流动的水体排放干净后,才能继续使用。

5、尽量不与水底淤泥形成的尘埃接触。

在清理河道、池塘等时,清理出的淤泥要及时正常处理,不要放在阳光下曝晒,在空气中形成尘埃。虽然通过尘埃感染食脑虫的机率较少,但仍不排除此种可能性。

6、身体出现不适症状要尽快就医

在与不干净水体接触之后,如身体出现头痛、发热、呕吐、眩晕、嗜睡、精神错乱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检查,尽早发现是否食脑虫感染,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搜索 " 报料 " 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cspxxcb;或拨打热线 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 19176699651。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