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智慧 昨天
如何提高员工推荐率?谷歌用一个动作解决了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短阅读专栏:第 11 期

作者 | 刘国华   原创出品 | 管理智慧

咨询合作|13801295388

在招聘这件事上,谁最清楚公司真正需要怎样的人才?不是主管人力的 HR,也别盯着猎头和简历库,答案其实就在你身边——那些每天与岗位打交道、最了解业务实情的一线员工。

他们才是真正知道 " 这个坑该用什么样的人来填 " 的人。可问题是,很多公司明明知道员工推荐更靠谱,却发现一个让人头疼的现象:员工并不太乐意愿意推荐人。

谷歌都遇到过这样的困境。那段时间,公司内部推荐的比例直线下滑。起初,谷歌人力资源部门也没想太多,以为是奖金给得太少,干脆把推荐奖励从 2000 美元翻倍到 4000 美元。结果呢?冷冷清清,几乎没动静。

于是谷歌换了个思路,往流程里摸了一圈,才发现问题根本不在 " 钱 " 上,而是在 " 心 " 上。很多员工推荐了候选人之后,就跟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收不到任何消息:候选人有没有被约见?面得怎么样?被录用了没?一问三不知。久而久之,推荐这件事,在员工眼里就变成了 " 干完活,没人搭理 " 的冷板凳。

谷歌后来做了一个不起眼但很管用的动作:加了个反馈机制。不管候选人进展到哪一步,都会第一时间告知推荐人。这一下,员工的参与感回来了,推荐也不再是 " 丢进黑箱 " 的独角戏,而成了 " 我在为公司选队友 " 的共创旅程。推荐率很快就涨了上来,还维持得挺稳。

所以你看,调动员工推荐的关键,真不在于钱多不多,而在于你有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参与感。奖金再高,也不过是交易;但一旦让员工感觉这是 " 我的人、我的公司、我来牵线 ",那才是一场真正的信任共创。

说到底,好的推荐,不靠悬赏,而靠连接。

  小注  

此篇所录,出自所著《新商业思维》(第一辑)。并于原稿之上,多有略微删润,以增益其义。

套书共六辑,洋洋洒洒百万余言,以 " 短阅读,长思考 " 为成文原则,广涉商界诸般思维,常有洞见。然书成之后,阅者寥寥。虽或有读者妄语曰:" 读此六卷,世间再无新思维;纵有新意,亦不过换汤而已。" 此言或讥或赞,不可尽信。然有友人劝曰:" 观点思维若不传,终将珠玉蒙尘,实为可叹。" 余闻此,颇感其言有理。且其已久无再版,市井难寻,欲购亦不可得。

故此立志,将以数载光阴,择时细述,陆续刊布。惟愿诸君偶有所得,一言半句,能启思路,便不负笔墨一场。

作者|刘国华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品牌与传播事业部负责人,专注品牌建设与企业文化、企业史与企业家思想,常年为多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   咨询合作|王老师:13801295388(微信同号)

隶属于华夏基石咨询集团

※ 咨询服务领域   ※

战略丨营销丨研发丨生产丨运营丨品牌

企业文化丨组织人力丨 AI 应用

中国领先的实战型、陪伴型咨询服务机构

地址:北京中钢国际大厦 A 座

投稿、转载及开白等:87824329@qq.com

咨询合作:13801295388(微信同号)

业务咨询合作扫码

衷心感谢读者朋友们的阅读和订阅《管理智慧》,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敬请星标本公众号,及时分享有价值的原创文章,共同推动中国企业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评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