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哈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8 日,该局发布了《促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2025 年版),聚焦经营主体准入退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引导经营主体合规经营等 5 个方面,梳理 25 条务实措施,为各类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一、推动市场准入退出持续优化
(一)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依法规范市场准入事项,推动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
(二)深化 " 一件事 " 集成改革。聚焦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拓展与企业准入退出密切相关 " 高效办成一件事 " 范围,推动互联网报装、公证等纳入 " 企业开办 + 开业 " 高效办、集成办、灵活办。
(三)简化食品连锁门店准入。对于总部和标准门店、分支机构已经通过准入流程的,在市域内新设立统一标准连锁门店,简化审批流程。
(四)开展强制注销试点工作。制定出台《哈尔滨市强制注销公司暂行办法》,建立部门间信息联审工作机制,规范强制注销工作流程,对吊销满 3 年未注销公司进行摸底排查,做好强制注销相关政策解读,依法开展强制注销工作。
(五)优化外资企业登记管理。拓展外国(地区)自然人投资者、高级管理人员实名验证渠道,打通外商投资企业登记 " 全程网办 " 关键节点。探索外商投资企业电子化登记,有序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及时依法调整组织形式、组织机构等。
(六)提升登记注册智慧化水平。升级登记注册网上申报系统功能,为办事群众提供智能问答、智慧指引,增强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办事体验。
二、维护市场竞争公平有序
(一)健全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机制。完善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实施公平竞争审查能力提升行动,落实会审、抽查、督查、举报处理、" 三书一函 " 制度机制,及时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二)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开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深化提质专项行动,持续整治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突出问题,促进市场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三)强化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加强平台经济、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依法查处虚假宣传、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三、引导经营主体合规经营
(一)推行年报修复免申即享。对首次因未年报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经营主体,线上补报年报后,无需经营主体申请,自动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便利经营主体重塑信用。
(二)引导经营主体守信重信。引导各类行业协会、产业协会和重点涉旅商户推进信用承诺、放心消费试点,开展民生领域计量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引导更多经营主体守信践诺、诚信经营。
(三)试点商品市场分类监管。完善商品交易市场长效管理制度,探索推进分类分级监管,推动市场诚信合规体系、多元共治体系、风险预警体系建设,促进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四)创新 " 沙盒监管 " 模式。遵循 " 范围特定、风险可控 " 原则,确定产业园区等区域类 " 沙盒监管 " 和 " 四新经济 " 等行业类 " 沙盒监管 " 范围,对纳入沙盒的企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措施,同时明确监管 " 红线 ",构建鼓励创新、弹性包容的市场环境。
四、服务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一)推动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启动质量强链标志性项目,培育开展质量强区、强县试点。深入实施质量基础设施 " 一站式 " 服务。开展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发挥质量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支撑产业建圈强链、助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二)实施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建立 " 管理部门 + 技术机构 + 中小企业 " 三位一体计量协作机制,帮助签约企业引入先进的计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完善计量管理体系,提供高精度检测、个性化校准服务以及新产品研发中的计量测试支持,助力企业生产流程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三)深化标准创新管理试点。扎实推进标准创新试点和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支持企业优化标准研制,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增强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力。针对性开展外贸企业标准技术帮扶,助推企业跨越技术贸易壁垒。
(四)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建设。支持引导文旅产业、文旅服务业加快地方特色标准研制,健全标准体系,打造标准化旅游服务试点示范样板,以标准助力文旅产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五)强化惠企政策落地见效。落实标准化和知识产权奖补政策激励机制,拓展企业信用融资、质量增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渠道,助力企业资金融通纾困发展。
(六)畅通政企沟通服务渠道。建立线上线下 " 企业服务专区 "" 局长信箱 ",定期开展 " 政企面对面 " 早餐会、恳谈会,多维度征集经营主体意见建议,搭建市场监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拉近政企距离,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七)完善企业诉求调处机制。依托 12315 热线和全国 12315 平台,高效受理、转办、督办经营主体投诉和问题,推行 " 接诉即办 " 及 "2110" 高效闭环处办机制,构建 " 企业点题、部门答题、社会评价 " 企业诉求常态化解决模式。
五、减轻经营主体负担
(一)加快推进智慧市场监管实施智慧监管。建设三年行动,推行 " 研、指、行、治 " 一体化智慧市监工作模式,探索实行以风险预警、远程监管、无感监管等为基本手段的非现场智慧监管新模式。
(二)实施 " 综合查一次 " 改革。深化部门联合双随机 " 一业一查 " 改革,通过 " 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解决多头检查、重复检查、过度检查问题。
(三)拓展信用分类结果应用。将全量经营主体纳入联查计划,依据信用风险分类实施差异化监管,对风险等级为 A 类经营主体,减少抽查比例、频次,做到无事不扰。
(四)深化涉企收费专项治理。持续开展水电气热等公用企业及重点领域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依法查处涉及违规收费行为,推动减轻企业负担。
(五)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推行服务型执法,建设智能办案管理中心,规范执法流程;严格落实《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细化裁量标准,杜绝随意执法;坚持科技赋能,搭建智能监管平台,推行非现场执法。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李佳琪
编辑:刘奕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