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说影视 昨天
李健的慢生活哲学,五十岁依然潇洒,拒绝奢华与喧嚣
index.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五十岁那年,有个闲人问他,为啥不换个豪宅住?

李健嘟囔着:" 我可没打算掏钱买东西!"

没车没房没娃,照样潇洒到飞起,要是换了别人,估计早就哭天抢地了!

1

不换手机、不买房,李健年过半百也不慌,依然西装笔挺、出公众面前,眼神就像一碗白开水,淡得很。

他手里拿着那部古董手机,连刷个短视频都懒得,微信聊个天也不屑,纯粹就是接电话,不发信息的活化石。

多年前《我是歌手》火得不得了,他在台上点评,真是不带水分,不来这套煽情的。

当时大家都以为他把手机落家里了,后来才明白,人家根本不需要那种手机!

以前他跟孟小蓓结了婚,结果一直住在租来的屋里。

租的地方不怎么宽敞,坐地铁三站就到,楼下有个早饭摊,屋里最贵的东西竟然是音响,家具反倒便宜得像白菜。

他没掏钱买房子,也没找银行借银子。

音乐圈的朋友们都搬新家了,就他还在原地踏步。

公司让他去玩股票,说能赚点小钱,他嫌麻烦,直接摇摇头:" 我对这事没兴趣!"

日子过得慢吞吞的。

出门不叫车,天天脚踏实地。

出去演出,住普通小房间,不带助手也不带秘书,自己扛着包上去。

参加完晚会就撤了,不和大咖一起用餐。

拍杂志封面都懒得化妆,随便套了件衬衣就上阵!

以前有个音乐节目想给他来个专访,栏目组提议拍一集 " 李健的家 ",结果他一口拒绝:" 我家那地方可不是拍片的好地方。"

他表示,他家那地方真不算大,也没啥花里胡哨的。

这个地方是他朋友的,常年在这里住,地板老得跟古董似的,茶几上放着一堆诗书和唱片,阳台那儿还吊着两盆兰花,真有那么点文艺范儿。

厨房不是那种敞开的,吊柜里就只窝着些白瓷碗。

书架贴着墙,第一层是那些看起来特别深奥的哲学书,第二层就摆满了外文小说。

桌子上有个手写的日历,基本上都是排练和读书的时间表。

他早上自己扫地,晚上就开始翻炒青菜来搭配米饭。

朋友来访,基本就是一堆水果加两壶茶,凑合着聊。

他对新家改造没啥兴趣,对买大件电器也没劲。

屋里连个像样的电视都没,顶多就一块儿布挂着,放个投影。

这多年他一个人过日子,衣服都是自己洗的,袜子也得自己挂!

这音响偶尔发神经,他就自己啃啃说明书搞定,从来不叫人上门。

屋子不买,手机不换,慢慢来,不着急!

他不声不响,起得早,夜晚绝对不熬夜。

上节目也从来不耽搁时间!

进了后台,其他人都在刷手机,他却一脸淡定地窝在角落里啃书本。

有人说他像个 " 隐士 ",其实日子过得跟咱们一样紧巴巴的。

他对菜的价格了如指掌,地铁啥路线都能闭着眼睛走。

他就那样慢悠悠的,不跟着走,也不催人,更不抢风头。

我想要的东西不多,就像我家垃圾桶里的东西比我的愿望还多!

2

二十年了,夫妻俩儿没有孩子。

他们是在十岁那年认识的,长大后没怎么搭过话,后来在一次朋友聚会时又碰面了。

俩人再见面时,李健正忙着在播音学校混日子,而孟小蓓则在文化局上班,幸福得像个小太阳。

相处了三年,终于拿到了那张结婚证书。

那会儿李健刚辞了工作,日子过得乱七八糟,兜里没啥钱,婚礼搞得简单得很,亲戚请的不多。

刚结婚的前两年,他在那儿搞独立音乐,像个追梦的疯子一样!

那会儿就靠翻译那些文献和接工程图纸照样活下去。

这对夫妻住在单位的宿舍里,十五平方米的小窝,床刚好霸占了一半空间!冬天就像给电炉穿上毛衣取暖,夏天就把窗户打开透透气!

结婚三年了,周围的人开始像放鸭子一样催他们生娃,他们两个都没搭理。

一开始亲戚们觉得他是条件不够,后来有人直接问他咋不生娃。

他乐呵呵地说:" 我这回不打算上干活啦!"

外面的人听着可能觉得这俩人太冷漠,他们早就心意相通了。

不闹,不整,不说神秘事儿。

日子老样子,步伐稳稳的,不慌!

别人家的娃儿忙着升学买房找工作的,而他们俩啊,倒好,悠哉悠哉地过自己的小日子,过节时候添购点书,周末就喝茶聊天,夏天去玩耍,冬天泡脚取暖。

朋友圈里那些小朋友终于长大成人了,结果他们俩照样过着自个儿的小日子,仿佛外面没啥变化一样。

没小孩,心里倒也挺舒坦的!

他说过一句:" 娃儿不是必须的配置。"

早先水木年华这对组合一散伙,李健的事业就掉进了谷底。

唱片销售困难,演出机会稀得像大海里找针。

他在家里琢磨琴声和词儿,坐那儿一待就是整整一天!

外头有人喊他是 " 退潮的歌王 ",他照样谱曲子。

那阵子孟小蓓就像个全能助理,不仅给他嗓门儿加油,还帮他把歌词捣鼓齐了,天天下厨房做饭洗碗,还得算账,忙得跟个陀螺似的。

七年没啥变化,直到《我是歌手》的那一季,他重新登场在电视上,那年他 42 岁,嗓音稳得跟老牛一样,人却更沉默了。

节目一完,有人问他打算是不是要添个小宝宝。

他咧嘴一笑:" 我们这儿不错嘛!"

这两口子过得还挺克制,家换了个地方,四周清静得很,旁边有书铺、茶馆和小菜市场。他们早上出门溜达,下午各自忙自己的活。

吃完晚饭咱们来听歌,上个星期天一起去看演出!

家里安静得像个图书馆,连个孩子的吼声都听不见,书包和玩具早就跑去度假了,只剩下几张椅子、书桌和录音器材在发呆。

3

丢掉那份铁饭碗,折腾了七年没声息的 1999 年,他从清华的电子工程专业溜出来了。

那会儿他已经有了工作安排,去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官方编制,搞工程技术的,没有人需要为他担心。

刚上班那会儿,别人一到下班就去嗨皮,他却跑去录音棚撇琴,单位发电脑,他戴上耳机改编和声。

办公室的小伙伴说他老是盯着窗户发呆,谁知道他其实在琢磨歌词呢!

干了四年,彻底扔掉那份工作,直接奔向北京电影学院报个进修班,连个告别都懒得留!

那年他 26 岁,兜里没几个钱,唱片公司也不跟他搭话。家里人劝说,他就是不听;朋友打听,他照样不说。

过后,他开始接一些音乐人的临时活儿,写歌词、配音,还有录音带啥的。

他在圈子里没人叫他李健,大家都爱喊他 " 清华李 ",就像叫老鼠不叫名字一样!

在《水木年华》还没红的时候,四个小伙伴晚上偷偷混进教室排练,白天就东奔西跑找演出。

那一年组合火得不要不要的,正好是《一生有你》那首歌!

他写的歌在学校、KTV 和广告里火得一塌糊涂,他自己一句话没说,也没跟媒体杠上。

热乎乎的没过两年,他就闪人了,啥理由不说,公告也没见,乐队照常搞,他转身回家撸曲子。

接下来七年,他再没踏上过大舞台,偶尔接点活儿,大多时候就窝在家里弹琴,伴着一架琴、一台录音机和一杯茶,就这么过一天。

那几年,演出像秋天的蚊子一样稀少,钱袋子也瘪得厉害,他把三本外文音乐评论翻译出来,可惜卖得跟搓澡似的,一点儿反响都没有。

出了一张唱片,结果没人帮着吆喝,卖得就像蜗牛似的慢。结果有次签售,来了六位粉丝,他签完名就屁颠屁颠回家了,路上沉默得跟烂木头一样。

那时候他简直像掉进了黑乎乎的洞里,爬都爬不出来。

没团队,没装潢。

这专辑的封面是他自己找了人拍的,文案也是他亲自撰写的,连海报都是他亲自粘的!简直就是个全能达人啊!

那年北京冬天冷得像冰箱,暖气恨不得只够给一根手指供暖,工作室里就靠一个小电热器取暖。录音的时候他为了躲风,跑去厨房贴泡沫板挡住冷风,身上裹了三层衣服,嘴巴冒着白气,可怜的耳机都被水汽给泡成了 " 湿耳 "。

每天的生活就像打鼓,咚咚锵锵有厘头!

一大早起床,先刷牙洗脸,赶紧弄点吃的,再去折腾我的琴,然后回头总结一下今天的表现。

晚上造个小纸,抄点儿歌,第二天给编辑送去。

他对市场八竿子打不着,对排行榜完全没兴趣!

作品一个接一个地做,听的人爱听,不听的人就当耳边风!

这个情况一路拖到 2014 年都没变。

直到那年他被《我是歌手》扔过来一张请柬。

起初坚决不来,节目组不断催促他才勉强答应,录制那天,他还是素颜上场,自个儿背着吉他就登台了。

那天节目一播完,观众们直接从座位上蹦起来了,像是听到大麦收的号角一样!

过了几天,他的名字又火了一把,直接上了热搜榜!

各个平台的老歌听的人数像打了鸡血一样,翻了好几轮!

他一身老样子,嘴里没溜出个新鲜玩意儿。

声音像个老人,歌也跟着一块儿过时了。

他上节目还是那么低调,话不多,也不造什么人设。

人家逗乐的时候,他笑得像个傻蛋,别人感慨时,他却低着头抹琴线。

火了之后,他既没拉帮结派,也没签啥合同。

媒体问他接下来的计划,他回了句:" 继续耍笔杆子!"

风风雨雨都尝过,他既没兴奋得飞起来,也没把自己当明星。

从辞去职务到火出圈,整整熬了个十五年!

他依旧在音乐的海洋里遨游,没去混综艺节目那一摊。

他就是一首接一首地创作,一张接一张地整。

他不怕静悄悄的,也不惧悠闲慢腾腾的。

4

一套房,两口子,三十平方米也够他们在北京东边的窝了。

屋里既不像皇宫那么奢华,也不像小鸟窝那么局促。

白墙、木地板、灰色沙发,还有个榻榻米的茶几,摆得整整齐齐,好像在比赛谁更整洁似的!

早上六点钟起床,洗牙、扫地、烧水。

早上的吃的就是:一个白胖子、一颗小黄蛋和一杯白水!

收拾好厨房,他跑去书房嗓子打磨。

刚健身完,出来泡个茶,坐窗那儿听歌。

中午俩人一块儿弄吃的。

青菜、小米饭、海带汤!

吃完饭咱们一起洗碗,之后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

书房那墙壁就像是收音机的后花园,全是黑乎乎的唱片,摆得跟超市货架似的!

经典、摇摆、土著、嗨歌,各国的嘴都在唱!

这茶馆儿小得像个袖珍玩具,只有一张矮桌和两块蒲团。

他们喝茶瞧着水,嘴巴像上了锁,一点声儿都不吭。

晚上没啥聚会,俩人就在那儿看书、写东西,还顺便听听琴声。

客厅里啥也没有,光挂着一块白布。

他自己动手搞音响、拉线、摆投影,简直忙成了一只蜜蜂。

有时候看个电影,更多时间就是听音乐会的录音。

朋友来喝茶,三盘小吃陪着,聊得黑乎乎的都忘了时间。

屋里啥金属的玩意儿都不让放,也没个大电视。

两个人干活各自分明。

孟小蓓操持锅铲,他清理残局。

她忙着养花草,他则在那儿抚摸琴弦。

他们既没请个看家护院的,也没像拍电影似的装监控。

平常日子就像过年一样欢腾。

阳台上花儿开,厨房里薄荷摇。

屋里总是弥漫着书的味道和茶的香气,简直像个文人雅客聚集的茶馆!

人家问他为啥不购房,他一脸牛气:" 没那个必要!"

房东这几年都没调房租,也没催着我搬家,简直像个佛系大师!

他们还是住在那儿,家具也没换过,就跟打死不动的秤砣似的!

不打算当爹妈,不想买砖头房,未来随它去吧!

他们就像只关心今天午饭吃什么的斗鸡,完全不管明天要啥。

早点上床,早晨爬起来,吃饭少点,不熬夜,也别瞎混!

这一年他悟到了五十的真谛!

有人再问他生活过得足不足,他咣一声笑了,没吭声。

有些人喜欢喧哗热闹的生活,而他偏偏觉得安静整洁、宽敞自在才是享受。

他说过一句话:" 每个人找乐子的路子都不同,生活都定了,就好好享受吧!"

评论
阿亲加西
昨天
真正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且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伴侣
355078264817
昨天
好像很难看到人类的文章了
宁静致远_0720012231
昨天
没有一颗真正的心和欣赏自己的人,真难做到
qzuser_0518105811
昨天
现实中有这种人吗,人都被欲望奴役了
大家都在看